深度学习:让数学学习在课堂上真正发生——构建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课堂的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5/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期   作者:王春龙
[导读]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
        王春龙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段玉裁实验小学  江苏常州 213200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善于结合教材的内容,尊重学生认知能力与水平,努力构建深度学习课堂。根据学生的实际,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注重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与素养。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习得知识,乐于进行主动探究性学习。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让数学学习在课堂上真正发生。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策略探究
        
        著名教育学家苏赫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是希望自己能够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以及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之中,这种需求表现得特别强烈。”因此,教师要能够满足学生这一强烈的心理需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提升学生参与学习的深度与广度,进而培养学生养成独立自主思考的习惯。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善于结合教材的内容,尊重学生认知能力与水平,努力构建深度学习课堂。教师既要能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又要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加强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当中,可以充分地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注重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与素养。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习得知识,乐于进行主动探究性学习。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让数学学习在课堂上真正发生。
        一、构建深度学习课堂的重要性
        有关深度学习教育理论是由美国的弗伦斯·马顿和罗杰·塞里欧最早提出的,他们详细的阐述了浅层学习与深度学习的具体概念。在新一轮课改之后,诸多教育学者对深度学习理论从不同的维度和切入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进一步完善了浅层学习与深度学习的概念。
        “深度学习”顾名思义,就是指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之上,结合自身已有的知识储备,继续学习新的知识,并且能够将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进行整合、重组、构建。在逐渐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之后,对学所学知识可以灵活地进行运用。
        由此可见,深度学习是一种非常重要且有效的学习方式。教师要能深入研读教材的内容,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注重教学反思与实践,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真正以学生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二、构建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课堂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深度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乐于进行主动探究性学习,并能够感受到数学给自己带来的无穷乐趣。这样的学习效率才能够变得更加高效,还有学生真正沉浸在数学学习之中。教师要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认知能力等,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满足学生的猎奇心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比如,在教学《认识射线、直线和角》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景“我国的香港具有东方之珠的美称,她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城市。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她美丽的夜景吧!(出示情境图)大家通过观察之后,说说她美在哪里?”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灯光,并说说“这些灯射出来的光线有什么样的特点?”“是从哪里开始射出来的?是什么样的形状?另外一端又在哪里呢?”等等。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与讨论,得出结论“这些灯光是沿着直的线往前,向无限的天空射去,没有另一个端点。所以,这些灯射出来的光线可以看作射线。”随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说说“射线究竟是怎样的图形呢?可以联系射出的光线想想。”教师让学生通过观察情境图里的光线,不仅能够巧妙地引入射线,还能够让学生感知光线的特点,那而逐步地形成有关“射线”的概念。这样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联系直观的事物,再进行深入的感知,进而有效地加深对“射线”概念的记忆与理解。


        (二)注重学生深度学习实践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对周围的一些事物也具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更愿意通过动手实践来解开心中的疑惑。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征,借助具体的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充分动手的基础之上,积极地动脑进行思考与探究,而且开心中的疑惑。
        比如,在教学《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时,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认识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可能性的大小,体验、了解随机现象以及结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操作实验,每个小组准备口袋、红球、黄球和绿球,红色、黄色圆片、扑克牌等。教师提前示范学生么球的方式,并明确活动的具体要求“由组长统一负责,小组的口袋里面放一个红球和一个黄球;组内成员轮流进行摸球,一共摸10次,摸完放进口袋。摸出的颜色,要用水笔在表格当中做好标记。”等等。教师能够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及时地记录下观察的结果,并得出结论“口袋里有一个红球和一个黄球,任意摸一个,事先不知道会摸到什么球。可能是红球,也有可能是黄球,也就是说每一个球被摸到都是有可能的。”
        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能够亲身经历随机事件,感受随机现场,感悟不确定事件的条件,加深对不确定事件的认识。学生在主动参与操作实验的过程当中,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感受,随机事件的趣味性,进而形成研究问题的兴趣。同时在与小组成员合作交流的过程当中,学会了相互学习与配合。
        (三)搭建学生深度学习平台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而采用枯燥、单一的满堂灌形式。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以及独立思考的意识。而构建深度学习的数学课堂,要求教师能够搭建学生深度学习平台。通过问题进行引导,调动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而唤醒学生的灵性,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敢于进行大胆的追求,努力地实现自己心中的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提升自身学习的自信心。
         比如,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时,教师引导学生独立阅读例题,并说说例题当中的条件和问题。让学生意识到“解决问题是根据条件和问题的联想思考的,所以首先要明确条件和问题。”接着,再引导学生试着进行独立整理,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当中习得方法。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运用策略,探寻思路。“能够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在知道了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就可以明白怎样做了。教师在引导学生了解题意的基础之上再整理条件,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整理条件,通常需要,对应排列、体现数量之间的联系,有利于进行分析。这样的教学形式,可以让学生用不同策略去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而实现可以灵活地运用的不同策略,真正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此外,教师不要简单地用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而是要能够给予学生适时的、具有针对性的肯定与表扬,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学生在被教师肯定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提升自我学习状态,而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综上所述,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能够切实地了解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创设问题情境;借助深度学习场景,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注重学生深度学习实践,调动学生的探究意识;善于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整合各类学习资源,搭建学生深度学习平台。通过构建深度学习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以及逻辑思维等能力。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让数学学习在课堂上真正发生。
    
    参考文献:
        [1]李娟.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课堂的构建策略--以《乘法分配率》为例[J].新课程导学.2020,(17).60-61.
        [2]伍耀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深度学习的策略分析[J].课堂内外·教师版(初等教育),2020,(6):67.
        [3]陈清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深度学习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85):61-62.
        [4]张丹.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深度学习"的策略[J].文渊(中学版),2019,(8):561.
        [5]陈小明,唐丽丽.浅谈小学数学在开放式教学下的深度学习策略[J].数码设计(上),2018,(2):46-47.
        [6]李玲.浅谈小学数学在开放式教学下的深度学习策略[J].文渊(中学版),2020,(5):136-137.
        [7]林志勇.如何构建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课堂研究[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9(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