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龙
阿克苏市第四中学 新疆 阿克苏地区阿克苏市 843000
摘要:家庭作业是一种有效且通用的检查学生学习效率的方法,初中数学作业可以大致分为两部分: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课堂作业是学生在课堂上最频繁的独立学习活动,课外作业是学生在课下独立完成的学习活动。有效高质量的家庭作业对于学生巩固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并促使学生提升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因此,本文将就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多样性方式进行论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多样性;方式探究
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数学基础和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数学作业的设置是对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延伸和高效补充,也是渗透和贯彻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知识教学的重要平台。数学作业设计是否合理科学,直接关系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与锻炼。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特征,积极创新具有针对性的数学作业,以此来确保初中数学作业的多样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数学作业设计原理
(一)数字作业设计的目的性
设计作业应反映课堂教学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学生可以通过实践进一步巩固知识,并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简单地说,老师必须知道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情况,对于较为复杂的知识内容,教师不应急于让所有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它们,而是要合理化地引导学生解决困难,科学安排有效的实践训练,进而能够让学生利用多样性的数学作业循序渐进地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不要一味地让学生完成代表性的,典型性和批判性的作业,而是要通过考试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问题所在,进而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一定程度的重复作业,以确保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和技能。
(二)数学作业设计的针对性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反映教学内容的水平,并针对具有不同思维能力的学生设计多样化的作业。鉴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选择和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内容和作业数量,不能采取“一刀切”的设计形式,要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和协调发展的空间,使学习困难的学生能够有效巩固自己的基础知识,中等学生要增强基本技能,并优化学习知识结构。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将学生分为两组或三组,并根据每组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作业。从而能够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作业,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作业完成效率和质量。
(三)数学作业设计的趣味性
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可以设计具有一定趣味性的数学作业,让数学作业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水平来完成。兴趣应该反映各种问题类型,新颖的方法和创造性的内容,例如多项选择题、填空题、绘画题、更正题和操作题等。确保数学作业的频繁变化,实现教科书练习,自我编辑的练习,计算问题和表达主题(例如单元摘要,学习经历,数学故事,论文等)相互穿插,使学生感受到作业的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样,让学生可以充满情感并愿意主动思考进而感受到作业的乐趣。
(四)数学作业设计的互动性
作业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应成为教师的“专利”,它也可以是学生参加数学活动的测试区域。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作业主题选拔,通过学生自我选择等各种形式可以突出“学生才是自己学习真正的主人”。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和学生一起做作业,从而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
(五)数学作业设计的合理性
2005年3月,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减少中小学生超重课业负担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初中生课外作业的数量不得超过60分钟,高中生课外作业的数量不应超过60分钟,初学生不应超过90分钟。
因此,教师必须严格控制作业的数量,设置科学合理的数学作业,进而有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二、设计生活化的家庭作业
数学这门科学所蕴含的知识面十分宽广,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学习养分,为学生设计具有生活化的家庭作业,并为他们提供使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机会和平台,使他们真正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调查自己的家庭每天要丢弃多少个塑料袋?或者是一周、一个月甚至是一年大约要丢弃多少个塑料袋?整个学校的学生呢?...相当于覆盖祖国土地的几层塑料袋?可以就塑料袋问题向环保部门提出建议吗?这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有趣数学问题可以有效激发了学生主动跟参与探索的意识,同时也有效地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环保意识。作为教师,引导学生们将他们学到的数学知识与他们所生活的环境相结合,可以促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和所学内容挖掘自身的潜力,并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
三、设计实践性的数学作业
新课标一再强调,现当代的教育工作者要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仅仅依靠理论灌输是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的。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设计实践性的数学作业,让学生能够通过多加练习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发展自身的各种能力并培养自主探究的兴趣。实践才能有助于探究出真正的知识,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并使一些乏味的数字变得有趣和栩栩如生。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将书中的数学知识转换为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师在确定学生掌握了矩形的计算方法之后,就可以让学生使用比例尺和正方形确定平行四边形是否为矩形。学生一般对于动手操作类的作业会非常感兴趣,因此就会积极参与并进行练习。从而通过实践性的数学作业可以加深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的理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轻松学习,提高自身的数学综合能力。
四、设计开放式的数学作业
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更加对于学生逻辑思维、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许多抽象的数学符号,所以如果在设计家庭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设计的主题太过单一,那么学生解决问题的思想将受到限制,他们的思维能力将无法得到很好的扩展。因此,开放式数学作业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应当让学生能够积极地使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例如,以“一个变量中的二次方程”的教学内容为例。在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式问题。比如,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方程式1:3x2 + 3x-1 = 0;方程式2:8x2 + 12 = 23x;方程式3:3(2x2 + 3)-9x = 0。 k的值是多少,等式3x2-(2k + 2)x + k2-1 = 0,等式1有两个根,它们相等?当k的值是多少时,等式2具有两个根,并且它们不相等? k的值何时是等式3是无根的?最后,证明方程(n2 + 2)x2-2nx + 4n2 + 1 = 0是无根的吗?当学生回答这部分数学问题时,该问题的难度将极具挑战性,因为开放式作业要求学生全面利用他们所学的知识点。对于初中学生,这些不同难度的问题可以更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他们的兴趣将得到有效发展。通过为学生设计开放式数学作业,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思维角度,并会从不同角度思考数学问题。这种训练方法更适合现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也符合不同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需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综上所述,多年来,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一直是如何改善课堂教学质量,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新课程概念下的数学作业设计的重要性却经常被忽视。实际上,初中数学的教学改革离不开作业设计。在大多数学生看来,数学作业是对教科书,试卷和参考资料提出问题,这表明传统的数学教学观念将学生对作业概念的理解带入了死胡同,根本原因是当前大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估主要取决于考试成绩。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能够加强对于作业设计的重视,进而能够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遵循作业设计的合理性、目的性、针对性和实践性,从而能够设计具有针对性、合理性和探索性的作业内容,使学生能够在完成作业内容的过程中,自身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妍. 初中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7.
[2]潘虹.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J].教学与管理,2017(22):45-46.
[3]姚国强. 高中数学个性化作业有效设计与使用的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