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如何展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

发表时间:2021/4/2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3期   作者:武雪菲
[导读] 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背景下,有更多的科目教学开始注重起素质教育。
        武雪菲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红岩小学校 150001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背景下,有更多的科目教学开始注重起素质教育。自然,小学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也受到了教师们的关注。就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道德教育至关重要,对应的教师就需要在该学科上提供更多的关注,要一改过去的教学方法,以便找到顺应时代所需的教学模式,促进小学生德育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小学伦理学和法治课中以生活为导向的教学的重要性
        (1)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
        在学习道德和法治的过程中,学生经常遇到无法影响知识点的问题。出现此类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仍在使用小鸭教学伦理,法治和缺乏创新的方法。如果不及时处理这些问题,不仅将使学生难以充分利用所学知识,还将降低道德操守标准和法治水平。这时,教师将基于生命的教学方法整合到教学伦理和法治中,将有助于解决学生无法对知识点产生深刻印象的问题。
        在学习道德和法治的过程中,学生经常会在记忆的模棱两可方面遇到一些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教师仍然使用堆叠式教学方法,而道德教学和法治并未激发创新教学的能力。如果不能立即解决这些问题,不仅会阻止学生更好地利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还会降低道德和法律教学的水平。这时,教师将以生命为导向的教学整合到德育和法学教育中,以帮助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2)为提高教学伦理和法治质量做出贡献
        素质是德育和法制教育的关键。如果没有道德教育和法治教学的质量,就不会出现理想的教育环境,也就无法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时候,如果教师可以将生活教学法运用到德育法治教学中,对解决此类问题有一定的帮助,既能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又能助力教学质量方面的改变。因此,小学德育法治教师应将德育法治教学与生活化教学相结合,提高德育法治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道德观。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现状
(1)课程开设普遍化  缺乏专职教师
        从课程开放的现状来看,受访教师表示,他们所在的学校都开设了道德与法治课程,课程都是由班主任、专职教师或其他教师负责,其中以班主任所占比例最大,大部分班主任授课重心都是在语文课堂上,德育课备课精力明显不足,这使得德育和法治教育的作用难以最大化。
(2)教学效果有提升空间  校本课程有开发空间
        有老师提出要提倡学以致用。不能一味地传授知识,而需要付诸实施。在课程教学中,学生获得知识不多,更多的应该是全民教育。此外,也有教师提出,最好的教学方式应该是由专业化的教师来讲授,提倡课程整合。我们可以结合地方特色,开发校本课程,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出健康活泼的学生,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展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1)将教学目标和任务变得生活化
        小学《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即便学校对教师提出了比较明确的目标和任务,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现实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

为了使教学目标更加有趣,最关键的是教师需要对每个学生在认知以及学习上的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在展开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设计时,能做好更合适的调整。如此,学生能更好地学习,教师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例如,教科书中有这样一章——可爱的校园。在教师教授本章内容之前,可以先带领学生对校园进行观察,同时要求整个过程细致,因为之后会有提问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强调学生要重视校园文明建设,维护我们的校园秩序。每个人都应该关心自己的校园,校园才会变得更好。在观察结束后,教师要给予机会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积极发言,表达自己在校园文明方面的看法。之后,教师再给出相应的补充说明。这种方法有效地将课程与生活进行关联。
(2)对生活化教学的内容加以优化设计
        教学过程中,除了可以将教学目标以及任务生活化,还可以将教材中的知识跟日常生活中案例进行结合。简单说,教师需要做到依据不同的教材关联相对应的生活案例,使学生可以对学科跟生活的关系有更多的直观感受。教师在讲解教材内容时,要不断引导学生思考。同时,教师还应根据不同的内容为学生设计一些情境元素,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可以有效地提高本学科的教学效果。
        例如,当老师讲解“我爱我家”的内容时,可以鼓励学生们说说他们的家庭是什么?他们和家人之间有哪些有趣的故事?或者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向家人表达他们的爱,等等。首先,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课堂。让学生多关心和陪伴父母,主动在家做家务等等,这些都可以表达他们对父母的爱。教师必须适当改变师生关系,与学生进行交流。因为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是平等的,教师需要把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而不仅仅是主导课堂。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与学生互动,更要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
        (3)组织生活化的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生活化教学过程中,会得到显著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习中,教师可以依照教学内容组织相应的教学实践活动。借助课外实践,学生能产生真情实感,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在课外教学实践中,可以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知识内容进行测试,使教材中的理论概念转变为自己的生活经验。这种体验过程,除了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因此,恰当地组织生活化教学实践,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如《学习伴我成长》这一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体验成长的过程。在这节课中,成长不仅代表年龄的生理变化,更代表学习和吸收经验或知识所带来的心理成长。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读报、阅读课外读物,开展户外集体活动,帮助学生感受成长的喜悦。学生们参观博物馆,了解恐龙时期恐龙的名称和捕食特征。读报,读课外书,增加阅历,增加自己的知识。小组活动使学生了解如何处理团队中的人际关系。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了解到成长的途径有很多。只要他们愿意学习,敢于挑战自己,生活就充满了知识。
        总之,在伦理法律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导,多方面为学生营造氛围,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想象力和创造性,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从小引导学生培养起远大抱负,坚定理想信念,逐步培养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勇于探索,努力使课堂充满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根深戚.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探索[J]. 教育研究, 2020, 3(7).
[2] 郝耀东.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J]. 考试周刊, 2017, 000(088):81.
[3] 谢作柱.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方法探究[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 014(010):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