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渗透政治认同感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期   作者:  刁淑玉
[导读] 在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培养方面道德与法制的教学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特别是在学生的初中学习阶段,是学生心中道德法治观念形成的重点时期,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正是帮助学生在这方面进行塑造的,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将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道德与法制进行有意识的渗透。
        刁淑玉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中学  830000
        摘 要:在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培养方面道德与法制的教学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特别是在学生的初中学习阶段,是学生心中道德法治观念形成的重点时期,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正是帮助学生在这方面进行塑造的,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将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道德与法制进行有意识的渗透。
关键词:核心素养  道德与法治 政治
        初中阶段是学生在整个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成长阶段,特别是在对学生的道德和法律相关意识的培养方面,这一时期的学生处在道德与法制认知的树立阶段,这一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有着对学生进行道德法制教育的责任,特别是作为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来说,运用学生在学校期间对政治这门学科学习的这一项优势,在针对教材上的要点进行教育之外,还要提高学生在法律方面的意识,培养学生成为德行兼备的人,并且在未来的学习和成长中起到正面的引导作用,使学生可以在未来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发挥自己所长。
        一、教师要追求进步,以身作则
        当今的社会发展飞快,只有不断的进步才能够适应社会的日新月异,作为教师更应该以身作则,用不断的进步来要求自己,让自身的法治素养和法制观念不断的提高。特别是在初中阶段的政治课程教学中,要将道德与法制的教育与教材相结合,并且熟练的掌握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不断的对自身进行丰富和强化,注重法律方面知识的学习积累,在需要的时候对相关的法律知识加以系统化的学习,不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要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对自身的知识储备进行丰富,这样才会在育人之前让自己先有一个系统的法律认知。在平时的教学中,巧妙的在课本知识点之外进行法制的关联教育,在教育标准不断的发展与革新中,作为引导学生学习的教育人员,应该优先认识到道德观念的培养与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并且用于对陈旧的教学方式做出革新,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书本知识之外还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育中要以学生为主题,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在学校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课堂是极其重要的学习环境。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要进行互动与交流,这样才能够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上讲课的同时还要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发掘,培养学生积极并且独立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发现问题,进而通过自己的分析和实践解决问题。在初中阶段的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展现出自身的思想觉悟以及对教材本身的认知能力,这个认知能力中包含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在以往的政治课程中,教师讲学生听,或者学生一边做题一边背,这样的教育模式已经不适用于现代社会的教育,无法调动学生的教育方式,是不能实现好的教学效果的,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没有了学习的兴趣,那么这门课程的教学将变得更加难以进行。将枯燥无味的知识进行兴趣化转变,会更有助于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和理解,课堂上的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原动力,尤其要让学生感觉到所学的知识每时每刻都在自己的身边,这样的教学方式才能让学生喜欢上学习,最终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用方法丰富教学
        1、将法制教育融合进教材
        在初中的政治教材中,有很多反应道德观念的地方,教师可以将法制教育与教材内容相结合来进行教学,把教学的理论知识和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况融合到一起,根据这些来制定教学的方案。
        比如说,让学生围绕知识点对生活中的事例进行思考,看谁能够在生活中找出更多的相关事例,然后在课堂上再让同学们围绕个别的典型事例进行辩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出自己的想法,并对学生的想法进行一定的引导,然后教师在对视力进行全方面的分析,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所学产生更强烈的参与感,并且通过真实事件的讲解也可以让教材与实践达到更好的融合。


        2、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伴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学的过程也变得更加的多元化,多媒体技术就是在教学中被广泛应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初中阶段的学生处在刚从小学毕业又还未达到高中生水平之间的状态,很多知识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来讲都过于抽象,所以,在教师进行课堂讲解的过程中需要借助更多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学习理解,视频和音频就是很好的知识传播途径。
        比如说,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可以把与法律有关的知识幻灯片的方式呈现出来,幻灯片播放的内容可以包含法律创建的整个过程,从一开始的起因到制定的过程再到最后的颁布,让学生以更加直观的方式感受到法律的作用与魅力,也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的理解法律的特征与地位,最终达到对法律有着深刻理解的程度。
        3、引导学生进行综合的体验式学习
        对学生加强法律方面的知识学习是提高学生素养的基本,此外,还应该让学生在了解法律后懂得用法律维护自己的自身权益。本身就来源于实际的生活,所以学生也要将对法律的认知落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
        比如说,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最新的社会热点话题引入到课堂中来,并以此引导学生结合所学进行思考,在学生表达过看法有经过份的讨论之后,教师再将自己的看法与结论分享出来。在话题开展的过程中你好你好,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鼓励,不仅要鼓励积极参与进来的学生,还要留心那些不够主动的学生,使学生在教师的关怀与引导中产生更大的兴趣,进而投入到学习中来,这样更有助于教学的开展与教学目的的达成。
        4、设定情景引领学生进行延伸教学
        在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制培养的时候,还可以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拓展,思考事情的方式不同,每一个学生的思维更是存在不同,在不同的情景中,学生对于同一事件,也会产生不同的看法。
        比如说,教师在课堂上对案例进行讲解的时候,不可以灌输给学生答案是唯一的。在学生各抒己见的过程时,要对多角度的思维进行肯定,而当教师对观点进行总结时,可以在学生观点的基础之上进行思维的延展,换言之,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有着正面属性的观点都是值得被提倡的。教师可以根据同一结论设定出不同的情境让学生进行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发现观点和角度的多面性。
        初中作为青少年学习和成长的黄金阶段,除了科学知识的学习之外,培养和树立正确的道德与法制观念也是相当重要的,在学生对于初中政治课程的学习中,教师在德育与法制的教育方面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树立和引导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学生日后在三观上正确的形成有着无法估量的意义。教育内容是要跟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革新变化的,特别是对于思想政治这门课程来说,更是要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将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改变和更新融入新的教学思想,让原本刻板的教育更具有生活和实践性,在教育过程中永远以学生为中心,将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和日常的生活紧密相连,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将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有意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掘自己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使学生可以在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中成为一名真正的践行者。
        参考文献:
        [1]潘友梅. 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变革[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7,78(33):35-36.
        [2]李乐军. 浅谈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培养[J]. 新课程(上), 2018,23(4):8-8.
        [3]林志林. 例谈核心素养下的道德与 法治课程教学实践[J]. 中学课程资源, 2018,69(3):34-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