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彩
梅州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广东 梅州 514000
摘要: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是落实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重要体现,是当前阶段下育人观念的主要表现形式。德育工作的主要目标在于将学生培养成为懂礼仪、知荣辱、讲文明、爱创新、有相应的规则意识和团队意识的社会主义人才。教师进行德育工作可以帮助学生释放日常生活中积累的负面情绪,使学生能够养成更加积极健康的心理,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自然、关心他人的意识,使学生具备更强的诚实守信意识和自信心,从而使学生能够发展成为满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活动
一、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的要求
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学时,必须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发展规律,不断融合德育教学机制,将德育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机融合。除此之外,德育教学内容也要体现出班级所有学生的发展需求,符合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要更具针对性和全面性,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小学班主任应该以培养学生品德为核心开展德育教学工作,使学生对德育工作有着更加全面的重视,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分析
(一)班主任缺乏相应的德育理论
在小学阶段,班主任往往都是由任课教师担任,而他们有着较为繁重的课业压力,这也导致他们在备课之余没有时间去分析德育理论,更不知如何去开展德育教学工作。也有一部分班主任存在着不明确德育工作重要性的问题,他们在没有接受到正规班主任德育工作指导的情况下,对于学生只能通过其他任课教师以及最终考试结果加以评价,最终导致学生对于个人道德品质的培养不够在意,难以达到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的预期目的,对德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了阻碍。
(二)对德育教学缺乏应有的重视
虽然说新课程改革工作已经全面开展,然而还存在着部分小学教学管理者和教学工作者仍然难以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对班主任的工作评价仍然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使班主任将所有的工作重点全部放在提升学生考试成绩上面,也没有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开设相应的品德教育课程,即使是学校开设了对应的思想品德与法治课程,在评价学生时也仅是结合成绩进行评价,导致整个德育教学与德育工作开展的初衷相背离。甚至有些学校认为一个学生思想品德科目的卷面成绩好就代表学生的品质好,而卷面成绩不高就代表了学生的道德修养不足,这种判断方式较为局限和武断,难以达到提升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效率的目的。
三、提升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效率的对策
(一)提升班主任的德育素养
从目前来看,班主任德育理论水平不理想是阻碍相关工作开展的关键所在,而这也就要求了学校能够对这方面给予必要的重视,有针对性地组织各个班级的班主任开展相应的德育培训活动,为各个班级班主任传递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同时,班主任也应该从德育工作的本质出发,探寻自身工作之中存在的问题,并引入更加灵活高效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班主任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和关心,并深入调研每一个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优化德育教学方案,使学生能够在德育教学之下健康成长,达到缓解学生心理压力、为学生与教师构建有效交流平台的目的。
举例而言,笔者在实际教学工作之中就遇到了一名学生,他特别调皮,有着诸多的毛病和不良的行为习惯,而笔者在德育工作过程之中却没有探究这名学生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仅仅是以训导的方式对其进行德育教学,然而这种模式却难以起到预期的效果。
后来在接受学校开展的班主任德育工作专题指导培训之后,笔者树立了以学生为本的德育工作观念,笔者先调研了这名学生的家庭情况,发现这名学生父母较忙,没有时间管理学生,而这名学生希望通过不良的行为来吸引其他人的注意力来缓解自己的孤独感。为此,笔者制订了有针对性的德育教学方案,充分挖掘这名学生的优点,并在其表现良好时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表扬他,呼吁所有的学生向他学习。在这种模式之下,这名学生很快就发现原来良好的德育习惯比不良的行为习惯更容易得到关注,很快就改掉了自己的不良习惯。
通过提升班主任德育素养的方式,能够为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更加全新和有效的思路,这也是提升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效率的主要手段。
(二)强化对德育教学的重视力度
在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今天,多种全新的教学理念被引入到德育教学之中,人们对德育教学也有着更加具体的要求。然而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学校、教学工作者和班主任都对德育教学缺乏应有的重视,导致相关工作的开展难以获取预期的教学效果。这也就要求了学校和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身的德育观念,深入研读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明确德育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性。
班主任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德育知识学习之中,并积极与其他班主任进行深入地交流和沟通,学习其他班主任的有效教育方法,将教学重点从学生的学习成绩转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身心协调发展之上。学校也应该明白德育工作开展的主体是学生,在教学工作之中要对学生的品质和行为习惯加以良好培养,引导学生和教师构建沟通的桥梁,确保德育工作的全面落实。
(三)开展德育教学实践活动
德育教学的目的在于协调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明确自身与社会之间存在的联系。学生虽然处于人生的初级阶段,身心发展不够完善,然而其已经是社会的一份子,与其他人和整个社会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如果在德育教学之中没有结合实际要求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往往会导致学生失去有效的指引,不明白多种理论知识学习的意义,学生也难以结合德育理论培养出良好的行为习惯,其道德品质也难以得到有效提升。这也就要求了班主任能够结合当前教学的实际要求,开展相应的德育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情况下掌握德育知识的应用方法,提升小学德育教学活动开展的效率。
(四)构建家校协同的教育机制
在德育教学之中,家长的参与是提升相关教育工作开展质量的重中之重,而教师也应该从家校协同的角度出发,与学生家长构建有效沟通的桥梁,将学生在校表现汇报给家长,并结合当前德育教学目标对家长提出具体的要求,从而使家长和学校能够形成相互配合的力量,共同推进学生德育水平的不断提升。
举例而言,在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德育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引入家校协同的教育机制,以班会的形式邀请家长到班级之中,与学生共同探讨自己小时候的生活,分析自己小时候会在家里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抒发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要求学生能够在明确家长良苦用心的基础上,与家长共同探讨自己今后的生活目标和学习目标,使学生能够对感恩这个词汇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也能够让家长明确自身教育之中存在的问题,为家长调节和优化自身教育模式提供必要的保障。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将得到有机融合,家长将会在日常生活之中结合学生的发展目标调整家庭教育模式,而学校也将在教育活动开展之中引入更具针对性的德育教学机制,从而推动小学德育教学效率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沙吉旦·玉苏音.关于小学班主任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的分析探讨[J].中外交流,2016(11):247—248.
[2]邰阳.小学班主任进行德育教学的方法初探[J].情感读本,202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