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立明 于传东
北京天润建设有限公司 北京市100038
摘要:目前,土建施工过程中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制约,比如温度变化,会造成钢筋混凝土发生收缩和膨胀等现象,甚至会导致裂缝问题的出现,严重降低了混凝土的质量,从而极大的影响土建工程的整体质量。由于后浇带技术能够有效改善这些质量缺陷,因此施工单位须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后浇带的位置,并对后浇带的施工技术和应用进行不断完善。
关键词: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优化
引言
在现代社会发展期间,住房需求不断增加。在住宅建筑中,后处理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建筑形式,施工质量对建筑质量有很大影响。对于房地产行业,调试后必须正确应用施工技术。与剥缝和永久缝相比,折缝广泛应用于住宅楼,因此土木工程师事后必须重视采购和制造技术。在施工过程中,回弹单元可以保持铸铁混凝土的结构,以避免因收缩不均匀、温度等原因造成裂缝。保留墙、梁和底板位置上的临时构造接缝,根据设计要求(建筑标准)将构造分割为较小的部分,使用建筑构件的内部收缩,并在一段时间后浇筑建筑构件,同时连接多个较小的部分。通常,可以通过设置后铸件形状来处理建筑中的废水和阻塞压力变形,同时考虑到混凝土的温度变化。
1后浇带的主要概述
后弦主要是临时接合线,在施工过程中可防止和减少温度波动,并受连接(如墙、梁横带和混凝土楼板)的约束。这样可以提高整个建筑的稳定性,因为它不会影响布局和外观。铸造模具应在较冷的时间范围内进行,要么用水泥浇铸,要么用较少的铝浇铸,以确保比零件强度更高的强度,避免新旧水泥之间出现裂缝。在设计超大型底板时,填充后灌区域的混凝土强度应高于原有结构强度,以避免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湿度。目前,在施工过程中,最广泛应用的是凹陷灌嘴、膨胀灌嘴和温度后灌嘴,灌嘴可以解决主建筑和岩石连接处的下降偏差。缩窄的灌浆带解决了高层建筑较大基础设施混凝土裂缝的问题。温度条件灌嘴可防止混凝土因温度波动引起的应变问题。
2后浇带施工技术的作用
2.1防裂作用
大多数建筑结构都使用钢筋混凝土,如果室外温度发生变化,可能导致收缩或膨胀,超过钢筋混凝土的粘结极限时会导致裂缝,从而严重损坏建筑的整体结构,减少失败。在这种情况下,应在施工过程中正确设置施工现场,并按照图纸上的方式进行施工。后处理的实际过程是将建筑结构拆分为多个部分,应用热冷却,并等待大部分建筑单元完成。接下来,零件将连接成一个整体,以避免钢筋混凝土裂缝。
2.2解决崩溃
减少量可能会导致不同基脚之间或同一点之间的相对减少,其中减少量是各个相邻基脚废物之间的差异。建筑框架不均匀;基础分布不均匀;基础设施负荷比例高,由下降程度控制。施工项目验收的原因是冲击后地基的临时验收,因为外部荷载作用于地基,体积变化不及时,因为场地变形会导致变形。我国现阶段的大部分建筑都是整体,当铸造工作流程开始时,工程通常分为整体,最后一步铸造的混凝土导致整体减少。
2.3摇滚装配和基本建设
关于岩土的加工和土地的建设,还可以用后铸造技术来解决建设问题。在22层以上的高层建筑设计中,虽然难以通过基础和重力等因素确保最终的设计质量,但已经应用了这些因素,因此应进一步发展和优化设计技术。高壳体设计时,应首先分离各个零件,根据复叠准确计算建筑工期和岩石结构承载能力,并及时验证计算数据,以保证真实的基本强度。
3房屋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
3.1混凝土浇筑技术措施
由于后浇带属于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一个核心环节,须充分做好每一个细节的处理工作,切实保证每一个步骤都能够依照有关施工技术要求进行,应确保混凝土厚度符合要求标准。如果捣实过程中混凝土的厚度达到标准,需要立刻停止振捣,保证振捣钢钎不会损坏钢丝网模板。
3.2模板预设
在默认样板中,施工图文档使用施工图纸作为参考,以唯一标识随后的拆分和混凝土施工文档模板。浇筑混凝土构件时,应注重导线模板默认值,以确保导线网格的一致性和均匀性、导线厚度。在设置后设置浇口时,必须确保混凝土厚度,以使回流结构在考虑到设计负荷的情况下保持一致。通常,展开模具后,应在回流方向上设置单独的反作用力浇口。如果确保混凝土灌嘴符合设计标准,则在取消预设后会编辑样板和支撑,而不会影响其他样板,并保持结构元素的安全性。对于底板,如果底板的背板和外墙钢筋较密,使用传统的杆锁可能会导致混凝土严重渗漏,且浇筑成型后混凝土的排水变得更加困难,因此应使用快速进口网代替传统的线框网来拦截它们。
4后浇带施工技术的注意事项分析
4.1控制浇筑材料
在填筑后浇带时多采用混凝土材料,混凝土质量直接决定后浇带施工质量,首先配置这部分混凝土时,要控制其强度,确保其强度高于后浇带两侧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同时出于混凝土干缩考虑,要在搅拌过程中,加入适当的微膨松剂,这些要求不仅对混凝土的配比要求高,混凝土的各项原材料选择也至关重要。选择合适的原材料,通过科学、合理的现场试验,确定配置比例,从而确保混凝土质量达标,确保后浇带填筑后让混凝土结构成为整体,具有完整性、平稳性。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同时,还要对其防水性进行检验,从而确保建筑结构功能性的正常发挥。
4.2后浇带的设置与构造
由于施工形式和结构不同,施工后浇口在施工中有意义,同时进行科学分析,以确保施工要求和位置得到满足。采用后处理技术时,需严格按照施工方案控制模板的横向压力,以免影响生产质量和结构强度。同时,施工人员要注意混凝土材料的比例,集中搅拌,提高施工质量。在后处理过程中,位于矩形建筑之后的中间带高度为30 m-40 m。指定宽度时,还应分析建筑的结构和构造条件,以确保宽度设置为800 mm-1000mm。典型的横截面形状是z。b .渐层、凹形、平坦等。后灌嘴应设定为结构负载的最小值,通常为梁的三分之一、置中板(向上和向下)以及灌嘴后区域的钢筋连续,且每隔30至40公尺设定一次。设置陷印时,请尽量避免直接接合口,以避免扭曲和裂缝。在结构差异明显的区域中,浇口集中。例如身体和岩石位置,因为内外部温度差,混凝土结构极易出现裂缝。建筑主体施工后,主体1/2位置出现沉降量后,再浇筑裙房结构。后浇温度带可以提升混凝土伸缩自由度,防止产生混凝土裂缝。
结束语
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始终是现代土建工程追求的主要目标,而混凝土裂缝的问题严重阻碍施工的顺利完成,在此形势下,后浇带施工技术应运而生,能够有效解决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裂缝的问题。施工单位应高度重视后浇带施工技术设计的注意事项,做好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不断完善钢筋连接施工技术、建筑防水材料技术和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无缝施工技术的应用,从而提高整体建筑的施工质量,并促进我国土建工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云.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优化探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11):54.
[2]陈旭东,余小飞.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优化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31):176.
[3]孙磊.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优化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18):191-192.
[4]张猛.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优化研究[J].陕西建筑,2019(08):44-46.
[5]高如霞.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优化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19):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