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宁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山西电力建设第三有限公司 山西省太原市 030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主体结构施工是建筑施工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整个建筑结构的核心部分,加强建筑主体结构的质量控制,对整个建筑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详细探讨了建筑主体结构工程的施工技术要点。
关键词: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建筑业发展迅速。如今,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对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要求越来越高,在实际工程中,需根据施工条件制定有效的施工技术,以保证施工顺利完成,从而达到预期的质量目标。
一、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概述
建筑工程项目的主体结构施工处理中,较常用的施工处理手段是混凝土结构及模板结构,因此,在相应的主体结构施工管理中也就需围绕着这两方面进行探索,确保主体结构构建的可靠性。具体到以往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处理中,相应的处理难度仍较大,其操作步骤也较复杂,并且在很多方面无法单纯依靠一种施工技术手段来完成具体操作任务,进而涉及到较多的操作内容,需加强管理和控制的要点也就较多。从以往施工操作中产生的各类问题和缺陷上来看,其最终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稳定性可能会出现一定的故障,从而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使用安全性,而这些故障问题的产生又是多方面的,如施工操作中施工材料的质量问题,相应的施工人员操作存在偏差,或前期勘察设计工作不合理,都会影响到最终主体结构的施工效果,因而需重点加强相应的施工管控。
二、建筑主体结构的重要性
对建筑工程项目而言,建筑主体结构占据重要位置,其关乎着建筑工程项目整体质量和功能。近年来,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促使了建筑功能多样性,随之主体结构形式也愈发多样,在实际施工中,对建筑主体结构工程的要求也在逐渐升高。为提升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和质量,施工单位要给予建筑主体结构工程高度重视,通过应用现代化施工技术与手段来进行主体施工,保证其满足当前社会大众的多元化需求。建筑主体结构是指建筑地基上的部分,地基是承受建筑荷载的主要部分,在具体施工中,一定要保证建筑地基的牢固性与稳定性,保障地基能完全承受建筑整体重量。通常,建筑工程项目由两部分组成,即建筑地基和建筑主体结构,所以保证建筑主体结构和地基工程的施工质量关乎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与社会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
三、主体结构的施工意义
1、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由于建筑物的主体结构承担着稳定、支撑建筑物整体结构的性能,并且它同时也是维护建筑物整体空间分布的整体框架。因此,它在空间中维系着整栋建筑物的质量安全,尤其是对各个空间的分割和功能区域的分割,作为主体结构,能有效把控整体质量安全。因此,若在建设过程中,建筑物的主体结构不够稳定,或其支撑作用未达到质量标准,在投入使用后,则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2、保障建筑物的整体质量。建筑物的主体结构设计需考虑材料选择、空间体系、强度高低、整体稳定性、结构选型、用材高度等,这样才能保证建造出来的主体结构,其承载能力高,而且规划出来的空间效果好。因此,想要实现对其主体结构质量的优化,就需对其进行主体结构的设计优化,这样才能保证在设计中,能调整不可抗拒因素,保证其建筑完毕的主体结构整体性能都有一个上调。同时,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关系到整体的经济与安全环节,由此可见,主体结构质量会影响到建筑物最终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主体结构的安全,也能有效保障楼体质量,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对此,需相应人员做好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基础设计,保证从根基开始就能拥有高质量工程,这样才能保证其在后续施工中,能一直保持工程总体质量,进而实现工程的经济价值。
3、实现其它功能发挥的基础。建筑主体工程的建设质量关系到建筑物空间的使用功能是否能正常发挥。不管任何一个空间的大小、形状或高低,都有其自身的载荷能力。但若主体结构质量较低,空间的载荷能力就会变弱,进而影响其后续投入使用。因此,想要保证空间的载荷能力能正常地发挥其实用功能,就需加固主体结构,提高其稳定性和质量,这样才能保证空间在应用中,其自身静载荷能力能有效提高。
四、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1、混凝土浇筑工程。建筑主体框架由钢筋和混凝土构成,对混凝土浇筑技术来说,有较多的技术要点需注意,以确保充分发挥混凝土与钢筋组合间的作用,满足承受荷载的相关要求。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来说,混凝土浇筑施工涉及的施工范围广,包括建筑墙体、屋面、梁、柱等核心结构。混凝土浇筑前,为保证混凝土性能,需严格把控其搅拌时间,同时将厚度控制在40cm左右;同时在浇筑中也要严格把控,避免混凝土浇筑面出现蜂窝状糙面。在浇筑梁结构时,需使其处于水平面上,这样有利于后续施工的开展。混凝土浇筑时,要保证整个浇筑工作的连续性,在搅拌混凝土时,要严格把控搅拌持续时间与速度,使混凝土中的石灰与水泥能充分结合,从而有效保障混凝土强度。
2、模板工程。建筑主体结构成型过程中,模板工程施工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对混凝土结构的固化成型、优化施工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在模板工程施工中,需加强对建筑墙体结构、梁柱结构等部位模板施工材料的选择和控制,确保模板表面平整,无明显凸起或裂痕,在模板支设过程中,应确保墙体外模板长于内模板,然后用海绵条等对模板与墙体进行贴合性检验,以避免在浇筑过程中,出现漏浆现象。在模板安装中,需严格按施工图纸施工,采用先进的吊装墙模技术,严格控制模板与钢筋间的距离,避免钢筋外露。此外,模板安装前应先对模板涂抹隔离层,能有效避免模板拆卸中发生的黏连现象,提高模板施工效率,同时还能减少模板在拆卸中出现的损伤,但在涂抹隔离层时,需注意外界环境,避免阴雨天气对隔离层造成破坏,从而影响模板工程质量。
3、钢筋工程。在建筑工程建构中,钢筋工程的实施能决定工程中墙体、房梁结构及支持立柱的稳定程度,这是建筑施工地面施工阶段的关键。混凝土与钢筋共同应用的方式,能保障混凝土的稳定性。施工中,要关注材料的选择问题,对混凝土的质量、钢筋质量、钢筋与混凝土的混合应用效果等进行关注。在钢筋选择上,需检验钢筋的结构方式、尺寸规格等,并重视对钢筋的标识、保存等工作,避免在钢筋应用中,出现应用错误的状况。钢筋在相互连接施工中,要考虑不同部位钢筋间存在的差异,灵活的根据钢筋规格,选择冷压连接或搭接方式,一般情况下,在钢筋水平受力时,可采取冷压连接方式。在进行钢筋绑扎时,需关注钢筋长度,避免捆扎过于密集或稀疏。在完成绑扎后,要观察钢筋的绑扎状况,为下一阶段的施工做好准备。
4、砌体工程管理。建筑砖体砌筑部分的施工称为砌体工程,而在展开砌体工程时,相关管理者也必须基于安全因素进行考虑。确保两个砖瓦间的错位砌筑,围绕三角形原则来确保整个结构的稳定强度。在施工中,若发现一些结构、砖体不稳定,砖体上出现漏洞,相关人员应将这些因素进行逐一排除。把出现漏洞的砖进行移除,做好结构的受力均衡,防止不良因素出现导致整体结构的受损危险。在砌体施工中选择合适的水泥材料来控制质量,避免雨水冲刷,及时做好防御处理,否则整个砌体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也会受到极大程度的干扰。
总之,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建筑作为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整个城市化进程中发挥了其特殊作用,因此提高建筑主体结构工程的施工技术质量和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能提高我国建筑施工的整体质量和水平,还能优化我国建筑施工的整体效果,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和舒适的居住场所。
参考文献:
[1]姜冰.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探析[J].绿色环保建材,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