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业园区市政道路设计工作几点建议

发表时间:2021/4/22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3期   作者:何为
[导读] BIM技术也称建筑信息建模技术,通过三维立体可视化技术
        何为
        重庆国际生物城开发投资有限公司,重庆.401338
        摘要:BIM技术也称建筑信息建模技术,通过三维立体可视化技术,汇总工程项目各方面的信息和数据,构建工程模型。BIM技术起始于1975年,是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主要产物,经过多年的发展,BIM技术愈发完善,尤其是2002年Revit软件推广应用后,BIM技术以其独特的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工程项目设计和施工中,可避免设计和施工不相符的问题。基于此,开展BIM技术在工业园区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尤为必要。
        关键词:BIM技术;市政道路;道路处理;地下综合管线设计
        引言
        结合工程实例,首先分析了BIM环境搭建的方法,然后分析了BIM技术在工业园区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最后探讨了应用效果。研究表明,BIM技术具有参数化、信息化、完整性的特征,将其应用到工业园区市政道路设计中,可以更加直观准确地实现三维可视化设计,提升设计效率,避免发生交叉碰撞,值得大范围推广应用。
1工程概述
        某工业园区工程项目周边建筑密集,地形、地质构造复杂,限建因素较多,景观桥梁结构设计复杂。为保障精准设计,减少项目反复,快速推进整体工期,本项目在城市路段、隧道等关键工点采用BIM协同设计。
2BIM技术应用环境搭建
        BIM技术应用于工业园区市政道路设计时,需要提前进行环境搭建,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BIM协同环境搭建,二是BIM设计环境搭建。BIM协同环境搭建,在本工程设计中利用ProjectWise搭建三维数字化协同设计和管理平台,组建了多层级文件架构,各项设计资料可全部存储在云端,对BIM设计进行实时管控、流程审核,大幅提升了设计质量。该BIM协同环境融合了Bentley平台下的多种软件,包括OpenRoadsDe?signer、OpenBridgeModeler、GeoStation等。通过这些软件,实现了工业园区市政道路设计的多专业互联互动,保证项目得以高效运行。BIM设计环境搭建,在工业园区市政道路设计之初,利用勘察数据建立三维地质模型,然后再会同实景网格来创建可视化设计环境,作为本工程三维可视化设计的基础资料,促使设计效果和实际情况更加契合,为地下管线敷设、道路地基处理、桥梁桩基设计提升效率和保证质量。
3、BIM技术在工业园区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
3.1在地形处理中的应用
        地形处理是工业园区市政道路设计的基础,应用BIM技术后,所有的内容都可以在通过地形数据资料建立的数字地面模型上进行。全面采集市政道路工程所在区域实际地形的各项数据,形成三维地形图,再通过OpenRoadsDesigner、OpenBridgeModeler、GeoStation等软件,对工程所在区域地形的标高数据、等高线数据、构筑物数据等进行格式转换,就可以构建地形三维曲面。再通过三维可视化工具,就能直观立体地对市政道路所在区的地形地貌、控制因素等进行实时查看。以便市政道路在设计之初,就能对设计的重点、难点等进行系统分析,便于在设计中集中解决,提升工业园区市政道路设计效率。
3.2在道路设计中的应用
        在道路设计中,BIM技术可应用在道路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等方面,在具体应用过程中,这几个方面的设计内容之间存在相互嵌套、相互制约的关系,以此保证道路交互设计中的数据共通,通过对各分项内容的集中控制,达到均衡状态之后再应用路基、边坡模板戴帽形成设计道路模型[2]。
在具体设计过程中,与道路模型相关的设计实体包括:数字地面模型实体、路中线实体、纵断面拉坡图实体、路基模板、边坡模板等。

而各实体之间的嵌套关系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路中线实体和数字地面模型实体的关联;二是纵断面实体和路中线实体关联;三是所有实体和道路模型相互关联。在市政道路中线设计中,通过BIM技术可实时获取地形数据,并将获取的数据及时反馈给纵断面设计实体,为纵断面设计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和理论指导。
        同时还能试监控市政道路重点路段上横断面的戴帽情况,如果戴帽和设计标准不相符,则需要对市政道路中线实体进行适当的修改。如果和标准差距比较小,通过修改纵断面实体也可以起到相同的目的。应用BIM技术后,可实时更新监测断面情况,从而准确获知每个断面戴帽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降低后期修改的次数,提升设计效果。通过BIM模型,可实现市政道路平面设计图、纵断面设计图、横断面设计图、挡土墙设计图等自动出图。出图之后如果某些参数或者指标需要修改,只需要调整相关参数即可,无须修改其他数据,修改完成后,工业园区市政道路设计模型也可以自动完成更新,实现了设计的智能化,提升设计效率。
3.3在桥梁设计中的应用
        本项目设置桥梁若干。采用BIM技术可将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模拟,优化设计方案。同时,也可以通过三维数字化设计,可直观快速地实现净高分析,保证桥梁使用安全。
3.4在地下管线综合设计中的应用
        市政道路下方都埋设了大量管线,如:照明电缆、给排水管线、电力管线、热力管线、燃气管线、通信管线等。为避免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破坏地下管线,在施工范围内,各专业需要对工程管线竖向高程、平面位置等做好协调工作。应用BIM技术,可对地下管线分布情况进行三维可视化模拟。本工程使用MagiCAD软件进行地下管线建模,然后结合不同管线的施工图纸进行合理划分,在建模时严格遵循“大管让小管,自上而下”的建模顺序,以降低管道改建和调整的难度。建模完成后及时开展交叉碰撞检查,按照检查结果确定是否需要对管线进行调整。在市政道路预留和预埋设计中,通过BIM技术,可精确定位预留孔洞的具体位置,按照设计、分析、模拟的设计思路,对实际工程状况进行动态表述,从多专业的角度入手进行合理设计,在BIM软件中,模拟出具体的分解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提升设计效果,缩短设计时间,为动工建设留下充裕的时间。
3.5在道路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利用BIM技术对市政道路区域中的景观进行模拟分析,以便协调市政道路、周围环境和景观之间的关系,降低道路景观对社会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实现市政道路和景观交相辉映,相互协调。通过BIM技术可在一定的空间位置上将景观对应的区块导入BIM设计模型中,对植物群空间位置、种类、高度等进行合理规划,实现道路景观设计的动态化和可视化,提升道路景观设计的艺术性和美观性。
4、应用效果分析
        本工程设计中利用LumenRT软件和VR技术,使项目参建各方能够沉浸式体验设计方案,快速、直观地展示项目和设计意图。本项目基于Bently平台进行三维协同设计、方案优化和数字化交付,实现了设计基础数据和设计方式的创新,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改造项目对现状及周边环境的影响;应用BIM技术解决了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难题,降低后期施工成本。推广了设计-施工-运营的数字化建造新模式,对后续发展智慧交通、构建智慧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5、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结合理论实践,研究了BIM技术在工业园区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表明,BIM技术具有可视化、立体化、协调化、整体性等优势,是一种全新的工程项目设计技术,将其应用于工业园区市政道路设计中,可大幅提升设计质量、缩短设计时间,解决设计和施工中存在的矛盾和不一致问题,值得大范围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雷琳.BIM技术在工业园区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8,494(9):113-114.
[2]黄思超.BIM技术在工业园区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与指导价值研究分析[J].科技资讯,2019,17(7):59-61.
[3]刘玲琪.BIM技术在工业园区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8,501(16):95.
[4]鲁森.BIM技术在工业园区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与指导价值[J].价值工程,2018,37(32):265-2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