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中的游戏化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2期   作者:蒋晓英
[导读] 著名儿童教育学家提出,“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是幼儿的伴侣”的理论
        蒋晓英
        四川省绵阳市少年宫幼儿园本部 四川省绵阳市 621000
        摘要:著名儿童教育学家提出,“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是幼儿的伴侣”的理论,所以,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自身发展规律,对语言教学活动进行创新,使幼儿的注意力能够得到有效吸引,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以深化幼儿对于各方面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基于此,在本文中将主要针对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游戏化教学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幼儿教育;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教学
一、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中的游戏化教学的现状
(一)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
        在新课改工作不断深化和完善的背景下,诸多教师的教育观念也已经具有了一定程度的转变,并能够逐渐意识到在语言教学活动之中实施游戏化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意义,但是在实际开展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并不能够切实落实经过革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导致语言教学活动中的游戏化效果难以得到有效提升,也就不利于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提升。
(二)语言教学游戏化的应用不合理
        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应用游戏化,需要教师首先对教学内容以及相关游戏具有全面深入的掌握,以能够明确教学内容和游戏之间的关联性,从而将二者进行有效结合,并切实实现语言教学游戏化价值的提升。另外,教师还应对课前准备工作进行完善,以强化教学过程中的灵活性,从而能够在各方面影响因素出现的情况下,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掌握,从而使教学发展方向不断接近教学目标。
(三)游戏过程过于拘谨
        因为幼儿的年龄相对较小,所以其在学习过程中易出现多动性,对于此,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必然需要教师耗费一定的时间对课堂秩序进行维护,因为如此的教学模式比较传统,所以师生的游戏状态均较为拘谨,也就难以营造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从而导致幼儿的表达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也就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中的游戏化教学策略
(一)更新教育观念
        行为的落实需要以认知为基础,若想促使幼儿园游戏化的语言教学质量和效率得到提升,教师即应积极对自身的游戏教学观念进行更新,也就需要教师首先能够对游戏教学的模式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掌握,同时还需提升教师对游戏教学方法的应用水平,并且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切实落实游戏化模式,而非将游戏化作为形式。与此同时,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保障幼儿的安全,同时尽可能地为幼儿提供时间和空间,以能够起到维护幼儿主体地位的作用。
(二)尊重幼儿的行为
        针对幼儿开展教育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对幼儿的语言能力及思维能力进行有效培养,所以在对游戏化教学模式进行应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幼儿积极对思维进行表达,切勿过于坚持游戏程序,而是应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实际情况及发展需求,对游戏规则及游戏程序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保障游戏能够与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及需求相符合,从而更加有效地实现教育教学工作的目标,并且,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对幼儿的主体地位进行充分尊重,将幼儿的思想及需求作为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以促使教学工作的过程能够得到不断完善。
(三)创新语言教学游戏活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倾向于套用网络上的游戏模式,甚至直接应用现有的游戏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的教学创新意识,所以教师应积极开发和拓展不同形式的游戏资源,强化自身对于自然世界和日常生活的观察,以不断获得创新游戏的灵感,进而不断丰富游戏模式。

并且,教师应在工作之余积极学习,以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并不断积累生活经验,以保障设计和创新的游戏教学活动具有更加良好的应用效果。教师应对不同的游戏模式进行创新,根据实际情况来看,可以在幼儿的学习过程中加入民族游戏,也就是来源于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并蕴含丰富地方、民族文化的游戏,并且其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均更加具有趣味性,教师可以带领幼儿根据语言教学内容开展相应的民族游戏,如捉迷藏、跳房子、踢毽子、跳皮筋等,使学生能够在娱乐的过程中逐渐了解和掌握知识及文化,从而有效提升游戏的教学价值。
(四)构建良好的游戏化环境
        受到年龄影响,幼儿极易被氛围和环境影响,所以教师有必要创设良好的游戏化教学环境,有效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从而强化幼儿对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也就能够起到锻炼语言能力的作用。教师应为幼儿准备整洁、干净的学习环境,根据不同的游戏内容,在墙壁上以及黑板上布置相应的图案,或是准备幼儿喜爱的植物、玩具等,以提升学习环境中的趣味性,也就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语言教学效果的提升。例如,在“什么动物吃什么”的教学当中,教师可在教室中模拟大自然,将小鸡、小鸭、小狗等小动物的图片及相应的食物粘贴于墙上,并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游戏,由幼儿分别戴上不同的动物头饰,模仿相应动物的叫声,由教师或其他幼儿提问“你喜欢吃什么?”以此对幼儿的语言能力及认知能力进行锻炼。
(五)结合实际设计游戏内容
        因为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所需掌握的知识和具有的能力各不相同,所以教师应对其学习需求进行正确区分,根据幼儿自身的年龄特点以及发展规律,设计适宜的游戏内容,以促使幼儿对于语言进行学习和应用的兴趣能够得到不断提升,进而实现语言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因为其初入幼儿园,尚未经过系统性的学习,所以对于幼儿园中的诸多事物存在不适应的情况,教师应根据小班幼儿当前的情况,设计具有童趣的游戏,例如“小动物聚会”“森林开会”等,使幼儿能够被游戏内容吸引,在幼儿进入情境之后,再逐步开展语言教学。中班阶段的幼儿已经掌握了一定程度的语言知识,所以教师可在基础语言知识之上,注重对其语言能力进行培养,使中班阶段的幼儿能够正确表达自身的想法及意愿;大班阶段的幼儿已经具有了相对较强的语言能力,此时教师应注重促使幼儿正确有效的采用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
(六)强化互动以锻炼幼儿的语言思维
        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应积极与幼儿开展互动,注意倾听和理解幼儿的想法,以掌握幼儿的实际语言能力,并察觉其学习需求,从而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进度,由此可见,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对于语言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均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例如,在进行“落叶”主题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提问,“小朋友们有没有注意过不同季节树叶的样子?在不同的季节之中,树叶的形状颜色会有什么变化?树叶从树上落下来的时候会飘到哪里?”由此来激发幼儿的思考,并对幼儿的语言能力进行锻炼,同时还能够提升幼儿对于游戏的参与积极性。
三、结语
        在幼儿园中开展语言教学活动,对于幼儿的语言及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教师应对其予以充分重视,也就需要教师积极转变自身教育观念,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创新多元化的游戏教学活动,以提升幼儿对于语言教学活动的接受程度,能够在实现语言教学趣味性提升的同时,强化幼儿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刘云清.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现状与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77):157—158.
[2]宋莉莉.浅析幼儿教育中游戏化语言集体教学活动的实施策略[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3):72.
[3]李晓玲.浅谈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现状与对策[J].读与写,2020(9):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