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中职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2期   作者:尹雪
[导读] 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技能应用型人才,是中等职业教育的目的
        尹雪
        山东化工技师学院 山东滕州 277599

        摘要: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技能应用型人才,是中等职业教育的目的,在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企业进行积极的参与,对实现教育目标有很大帮助。当今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非常广泛,这对中等职业学校提出新的教育需求,因此,中等职业学校需要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加以重视,并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是因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体制以及企业利益输出不一样,以致严重影响了中职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也未全面发挥出学校专业人才培养以及输出的实际作用。所以,中等职业学校应基于现状,对符合当前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需求的模式进行探究,以便为企业培养更多应用型专业人才。
        关键词:电子商务;校企合作;中等职业学校;策略研究
        
        
        前言:现如今,电子商务行业迅速发展,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然而,各中等职业学校并未输出专业人才,面对社会需求压力,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对人才培养方案需及时革新。针对企业专业化需求、人才培养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应对自身教育思路进行创新,对先进的教育方式进行不断引进,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高效完善,让学生的专业性得以提升,并获得全面化发展。针对教育目标的进一步实现,企业需要与中等职业学校达成合作关系,将电子商务的实用性更好地体现出来,使得学生能够在具体商务活动中将自身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融入到其中,进而对专业化之路进行不断完善。
        1影响中职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主要因素
        1.1企业与中等职业学校合作保障措施因素
        现如今,校企合作中没有完整的合作制度,各地方政府机关的保障措施较少,扶持力度低,制约了校企合作,严重影响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得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办学水平受到了影响。企业和学校之间缺少交流导致校企合作受到了制约,针对如何开展校企合作、培育实践型人才没有良好的沟通平台,导致企业引入学校等工作无法正常落实。
        1.2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体制因素
        现如今,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体制不够完善,进而影响了校企合作工作的落实。部分学校的教学计划过于自我,无法满足各企业的人才需要,所培育的学生不符合企业的标准。少数学校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后过于死板,不进行及时的创新改进,导致其教育教学内容与企业所需脱轨,无法积极开展校企合作。
        1.3电子商务发展的不平衡因素
        现如今,电子商务专业在各个企业中的应用具有差异化,部分企业没有针对电子商务设岗,无法及时安排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实训。并且,受到地区经济发展以及行业差异的影响,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要较少。例如,我国某地主要针对传统行业,其对电子商务专业的了解较少,即便企业内开设了淘宝网站,也没有应用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经营管理,导致校企合作难以开展。同时,部分企业的一些资料较为隐蔽,学生无法进入工作角色,不能适应企业的部分制度,致使校企合作出现了困难。
        1.4企业短期自主盈利因素
        很多中小企业需要的电子商务人才较少,导致其在开展校企合作时忽视了电子商务专业的实习学生,其只需要在社会上招聘即可保证企业的人员需求,导致部分中小型企业抗拒与中等职业学校的合作。
        2促进中职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的高效策略
        2.1及时更新教学观念,构建系统的教学体制
        2.1.1对教学理念需及时更新
        中等职业学校必须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加强领导对校企合作办学的重视,从政策上给予相应的支持。采取企业参观和调研的方式,加强电子商务企业与学校之间的联系与沟通。通过与电子企业之间的联系,及时掌握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真实需求,相应的调整学校的教学目标和大纲,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大量的专业人才。


        2.1.2探究先进的教学体系
        在校企合作教学中,要探索建立科学的教学体系。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一起制定教学计划,为企业的发展预留培养人才。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中,可以采纳一些企业的课程和方案。在中职教学研发中,要正视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双方共同摸索新教学模式。
        2.1.3融入企业的具体项目
        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中,要适当的加入企业的真实项目,以项目带动学生主动学习,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在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实训教学中,必须综合考虑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制定针对性的教学大纲,培养企业实际需求的专业人才,使毕业生毕业后可以更好的适应社会。
        2.2企业为学校提供专业培训人才
        中等职业学校的大部分教师,几乎没有在电子商务企业中学习的经验,这有可能导致其专业能力相对不足,无法为学生教授学生更多地实践经验。因此,学校可以和企业进行协商,让企业派遣专业的人士,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不仅如此,学校还可以专门举办一场关于电子商务的讲座活动,让企业的专业人士为的学生传授有关企业实际工作的经验。等到活动结束之后,由企业员工带领师生到企业中进行参观。学生在参观的过程中,企业专业人士可以为学生演示电商运行过程、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让他们在观看的过程中学习经验。最后,校企之间还可以让学生在参观的过程中进行“实战演习”,遇到问题后,由企业员工协助解决。学校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所提升,对其今后参加就业是有帮助的。
        2.3运用新型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还有部分“电商”专业的教师仍然采用所谓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引领学生进行学习,这对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会有一定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校中学习理论知识,并且利用休息日到企业中进行实践操作,将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转换为实际操作的能力,增加自己的工作经验。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行结组,将企业中遇到的问题,同学之间进行相互交流解决。等到返回学校后,可以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汇总给教师,教师进行整理,并且在开展下节课程的时候,为学生进行统一分析。
        2.4设立教学实践基地
        校企之间共同建立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基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是非常有帮助的。首先,在建立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基地之前,学校可以为学生寻找合适的电子商务企业,并且建立合作关系。当校企之间达成协议之后,学校可以考虑收购改企业的一些股份,成为它的股东,让双方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这一做法,可以让企业对学校的教学工作支持度有所提升。当校企双方建立起合作合作关系后,可以共同建立商务教学实践基地。学校可以在校园中为企业提供办公场所,让它将经营之地转移到学校中,或者企业内部为学生提供设施完善的教学之地,锻炼其实际操作能力。
        结束语:
        企业从中等职业学校获取专业型人才,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从企业获取实训机会,这是双方互利共赢的协作模式,中等职业学校与企业双方构建先进的教学体系,对学生实施统一化教学,取长补短,对教学模式进行共同探究及创新,培养更加专业、实践经验更加丰富的人才,实现真正的互惠互利,确保中等职业学校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教学活动也更加与社会用人需求相一致,对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起到一定作用。
        参考文献:
        [1]杨飞.促进中职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的策略研究[J].新校园(中旬),2017(02):18.
        [2]黄丹.对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分析[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06):163.
        [3]曹佩怡.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17(09):190-191.
        [4]胡娟. 高职院校跨境电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综述[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2):62-66.
        [5]朱炳奇.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数码世界,2020,(6):216.
        [6]贺慧玲.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实践与研究[J].电子商务,2020,(5):92-93,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