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风雷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 青海 格尔木 816000
摘要:当今社会在时代影响下技术水平得以迅猛发展,特高压的交直流相应技术已经获得有效应用,这也是今后我国在电网发展中值得重点分析的内容。本文围绕着多种影响元素实现有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能够展开对网损、静态安全等全方面开展开评估。并且,也基于此提出了多馈入直流系统的特高压直流接入方式的优选方法,有效探究最优接入方式。
关键词:多馈入;直流系统;特高压
引言:多馈入直流的特高压交流电网将本来的相应结构变得更为复杂,也导致一些影响稳定性的问题出现。单个交流,或者是直流等方面的故障都可能会导致换相失败这一状况的呈现,更甚者会造成更为严重的不良影响,也就是出现闭锁。若是在运行过程中,换相出现严重问题,在功率恢复的过程之中,会需要交流系统提供大量的功率才能够确保有足够的换相电压。多馈入直流的系统可以使电网本身的结构更密集。在应用中,选择适当的直流落点、接入模式等能够将不良影响最大限度的减小,提高电网在运行中的安全,也能减少经济方面的投入。
1.评价指标体系
1.1选取原则
科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是正确落实决策的重要前提。所以,在构建多馈入直流系统特高压直接流入形式的评价指标中,选择指标需要遵循相应的原则。系统性。这一体系的构建应该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系统的反映不同类型的直流流入形式对于系统在运行之中的影响。可量化性。应该尽可能的选择可以量化,或者是能够模糊量化的指标,才可更方便选择。典型性。应该有效把握重点,将问题存在的重要内容分析,并且,也要明确不同指标之间的差异,也增强可比性。在建立评价指标这一体系前,应该将其中的关键点确定[1]。具体来讲,其选择需要在分析以上原则的前提下,将问题的主要方面凸显,才可更轻松的展开计算与分析。通过多馈入直流特高压的直接流入形式的特征以及目标,需要从经济、安全以及远景适应等方面明确中心评价标准,建立包含网损、静态安全等多方面元素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1.2网损指标
网损可以充分体现特高压的不同接入形式其在运行上所花费的相应成本,是能够直观展现其经济属性的标准。通常情况下,以ΔPLoss=PG-PLD这一式子展开相应计算。在此之中PG考察的是电网区域中的总体发电功率。PLD是所考察区域的总的负荷功率。在具体开展的计算之中,应利用拓扑结构、运行模式等对于在一定区域中呈现的潮流水平进行分析,将其中的网络损耗有效计算,进而探究其经济性。
1.3静态安全
静态安全属性具体指的是系统的变压器等相关设备在实际使用中,因为不同故障而退出运行,其运用的相应设备呈现的过载程度。静态安全性指标可从潮流角度展现安全供电力[2]。在特高压情况下,直流不同的接入形式,会导致其在网络之中的潮流分布出现极大的转变。若是其过重可能会导致安全方面的风险。当系统出现N-1的问题时,有可能会使一些线路的功率超出热稳极限。为了更好的探析不同种类的接入形式中具有的静态安全性,其指标如下,
.png)
其中,Ipfo(1r)是静态故障下的第r条线路具有的静态安全值,Pr是第r条考核线路在静态下的相应功率。Prmax是在第r条考核线路中的热稳定极限值。npf是考核线路的总量。Ipfo是在特高压的情况之下,不同类型的馈入形式其相应的静态安全系数。这一系数其值越高,就能够表明在静态下其过载程度不断提高,安全性也随之降低。
1.4短路比
多端口的戴维南等值多馈入直流系统的简化模型如图1。
图1 多馈入直流等值系统简化模型
多馈入的短路比标准能够充分的体现交流电网对于电压实际的支撑能力,可以依据此分析电压所具有的相应稳定性。在交流系统中,对于直流电压具有的支撑力主要依据受端交流系统以及与之联系的直流系统的容量。但是,因为在从前的短路比指标中,并未对多回流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以致结果可能更偏向于乐观的角度。为了将这一问题解决,提出了多馈入短路比这一思想。
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方式如图2,其分别接入1000kW以及500kW的交流电网。此种分层接入的模式,也可以在多馈入短路比之中实际应用。
图2 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方式
1.5传输极限
断面传输功率的极限标准能够体现在不同的接入形式下其可利用情况。断面传送的功率其极限值越大,就能够表明其直流断面的可利用率就越高,进行功率输送的能力也就越强。同时,抗干扰性也得以提高。另外,满足今后经济发展需要的传输裕度也随之增强。
1.6暂态稳定性
交流故障极限切除的时间能够当做判断多馈入直流系统其暂态稳定性的重要标准。当直流接入区域附近的母线出现短路的情况时,会导致母线电压下降的状况。若是其一致的降低,直到某标准值时,直流系统就会出现换相失败的状况。如果问题维持的时间相对较长,还会因换流器重复性出现换相失败,进而导致闭锁情况。其出现闭锁会让交直流系统出现较大的损失,也对系统的稳定运行形成安全隐患。交流故障极限其切除时间的数值越大,直流系统能够有效抵御故障的能力就越强,暂态稳定性得以提高。
2.基于主客观最优组合赋权的优选方法
2.1评价指标规格化矩阵
设多目标系统是通过n个方案而组成的决策集,评价指标为m,可形成以下决策矩阵。
.png)
是决策方案j指标i的值。因为不同的指标存在着量纲以及级别等方面的问题,能够达成将此两者的不可公度这一属性大幅度的降低,在实际展开决策之前,应加大对评价指标的探究。在进行对决策的优选前,应取i值分析,提升优选效果。
2.2基于主客观加权属性值一致化的组合赋权
因为在进行不同的决策之中,其重要性往往不是一致的。所以,需要为不同的指标明确相应权值,进而确定其对于决策方案所产生的影响力,也会对最终的优选结果产生直接作用。因此,在权值上的确定其关键性明显。为了能够使权值更好的体现决策者的主观意愿,也能将其客观属性发挥,可通过G1法明确主观权重,利用熵权法确定客观权重,以此两种形式综合的方式获得组合权重,进而实现权值的有效明确。
2.3基于相对贴近度的决策方案优选
通过各决策方案能够得到相对理想点的贴近度Tj,利用不同的方案进行这一数值的计算,其值越小则越优。本文成功建立多馈入直流系统的特高压直接流入方式的评价体系以及最优组合赋权的优选形式,其决策程序如图3
图3 优选流程
结束语:随着特高压交直流的稳步发展,多馈入直流系统的相应电网也在逐渐增加,特高压直流的接入模式也不会受到过多的限制,对于探究特高压直流的接入方法上有着应用价值。本文结合电网网损、短路比等相应重要元素分析,并基于此构建评价体系,以多个角度分析特高压接入对于电网所形成的作用。并以主客观加权属性一致实现最优组合分析,通过具有一定贴近度的指标实现各接入方案的量化评估。在本文中所构建的评价指标内容清晰,对影响元素全面分析,优选方式也容易实现。
参考文献:
[1]陈中,严俊.多馈入交直流混联系统解耦安全域的刻画及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20,44(22):37-44.
[2]汪家铭,张静.基于广义短路比的多馈入直流系统受端电网结构优化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20,44(24):11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