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力网络的降损节能影响供电所线损探讨

发表时间:2021/4/15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0年32期   作者:黄钦源
[导读] 电力能源在传输过程中,极易受到人为和外界环境的影响,导致电能输送、管制、分派等环节产生一定的电能损耗,

        黄钦源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河源供电局,广东  河源 517000
        摘要:电力能源在传输过程中,极易受到人为和外界环境的影响,导致电能输送、管制、分派等环节产生一定的电能损耗,这种电能损耗就是电网线损,而电网线损率直接影响供电企业的运营状况和经济利润,电网线损产生的原因有很多,所以要求供电企业及时查找出具体的问题所在,追根溯源,从根本上降低电网线损率,从而提高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供电所;线损管理;现状;解决措施
引言
        供电所在管理线损时,由于人为疏忽或者违规作业,极易产生电能损耗,另外,由于抄表人员在日常工作当中常常出现漏抄、错抄现象,或者电力能源的计量装置出现误差,都可能引起线损现象。为了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供电所应当从管理人员的主观意识出发,通过制度完善、宣传渗透等方法,使管理人员树立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意识与大局意识,以降低线损率,促进供电所经济效益的稳步提升。
1 线损的现状
        1.1 缺乏责任心,制度形式化
        正所谓“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从线损的表象特征看,属于一种持续性的、不易于察觉的电能消耗过程,但是,经过长时间的累积,由于线损造成的电力能源损耗量也将成为一个庞大的数字,这时,供电所的经济效益就会受到巨大冲击。在此背景下,供电所的部分管理人员往往存在“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认为配电网每天损耗的电力能源微不足道,少之又少,并不会影响供电质量,也不会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管理人员常常表现出一副“事不关己”的姿态,这种缺乏责任心的个人行为,使线损率不断升高。另外,由于供电所内部针对线损管理制定了较为完善的管理运营机制,但是,对于管理人员来说,在工作当中常常以个人经验为出发点去开展各项工作,完全忽略了管理机制的存在感与重要性,就出现了混乱的管理格局,供电所的经济效益也必将大打折扣。
        1.2 三相负荷不平衡
        系统对高损台区总表三相负荷进行核查。采集系统查看高损台区是否存在三相负荷不平衡,若不平和对电力影响大;低压线路巡视不到位。调查南郊供电所跟班稽查开展情况。针对南郊供电所线损率超过10%的高损台区,未开展跟班稽查;计量表计安装不到位。对供电所高损台区现场用户表计安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存在高损台区用户临时用电未装表或挂钩抽水用电未计量,不利于电力的使用。
        1.3 管理力度有待加强
        在目前的发展阶段,乡镇供电所台区线损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较为明显的是线损状况不稳定,有时台区线损率过高,会达到15%以上,有时在某些台区会出现线损率为负数的情况;某些台区的线损数值有人为改动过的痕迹,存在数据不真实的现象;抄表员随意改动抄表时间、顺序或者是路线,发生错抄、漏抄的情况,甚至有的抄表员直接估抄;在计算线损时使用的计算方法不够科学,在设置指标时缺乏科学性,确定线损指标仅仅依靠线损率,最终得到的考核指标实用性较低,导致在有些台区内员工在完成任务时浑水摸鱼;也存在部分专业部门为台区制定的任务目标太高,导致台区管理人员费尽力气也达不到指标,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台区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 管理措施
        2.1 加大宣传力度,树立责任意识
        为了增强管理人员与线损维护人员的责任意识,供电所应当利用口头交流、微信、QQ等多种宣传方式,向管理人员渗透和传达线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使其对线损管理予以高度重视。在宣传过程中,可以采取现场实地教学指导的方法,对可能产生线损的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进行系统分析,并向管理人员阐明线损管理工作的利害关系,确保配电线路能够正常运行。另外,管理目标是维系供电所正常经营活动,促进供电所经济效益提升的一条有效路径,基于此,供电所应当在每年年初制定本年度的线损管理目标,在目标当中,明确本年度线损率控制在百分之几以下,并根据供电所内部的工作考核管理机制以及奖惩机制,对未完成管理目标的部门或者个人进行处罚。同时,工作计划是完善线损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供电所的管理人员来说,应当以个人名义制定一个适用性强的线损管理工作计划,并将每天的工作内容记录下来,为制定线损预防与维修方案提供准确的数据参考。
        2.2 积极运用新技术
        造成电能输送系统出现线损情况的因素很多,电网配置方式、载荷运转情况、线路的建设水平及电网系统管理水平都会引起线损情况的出现。为使线损情况得到降低并使供电质量得到保障,需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对线损减少进行完善和创新。因此,为使电网的可操作性及灵活性得到提升并改革原有的落后技术,合理运用、推广新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在农村电网输电设备里面柔性输电技术是一项新兴技术,运用此技术就可对一些电器量进行有效的使用和控制。一般使农村电网输电线路的输电容量得到有效提升的方法主要包括动态增容技术与静态提温增容技术,相比而言动态增容技术更具优越性,可在不影响现有技术规定的基础之上,对线路已有的隐性容量进行合理、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使输电线路的输电容量得到大力提升。
        2.3 加强对各种违规用电行为的查处
        供电所必须要加强临时用电管理,做到提前介入临时用电报装,按照规定完成临时用电的计量收费。可以采取缴纳预付款的方式,将临时用电纳入到营销系统中,有效运用营销系统当中。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增强业务人员的工作能力,有效提升其综合素质,转变员工的工作作风,确保每一个员工都能意识到强化用电管理对降低乡镇供电所台区线损率的重要性。加大对窃电行为的打击力度,要加强巡查,有效降低窃电行为的发生概率。一旦发现有严重窃电行为的用户,必须要依照法律予以严惩,决不能姑息,以起到以儆效尤的效果。定期开展月度检查工作,创建专项稽查项目,定期开展普查活动。在必要时可依法采取停止供电的措施。
        2.4 大数据技术在配电网络节能降损中的应用
        准确对配电网中的各类运行数据进行采集,是配电网节能降损的重要前提,根据采集到的配电数据结果,可以合理安排配电网的运行方式,优化配电网的潮流分布。同时在用户终端设置数据采集器,收集基础数据,能使智能化配电网络分析系统有了基础数据支持。此外利用大数据平台系统能够掌握配电网的实时运行状态,当发现某个配电网格或配电台区的线损较高时,则可以提出相应的配电网络线损治理方案。对于电压偏低的配电区域,可以通过无功补偿提高电压水平。对于线损较高的配电网格,可以通过采用截面较大的线路或者在该地区推广节能产品,降低配电线损。
结束语
        通过对线损率分析研究可以发现,线损率的高低直接决定供电所的经济效益。因此,近年来,供电所内部的专业型管理人员在现有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不断对制度内容进行创新改良,使之适用于线损管理全过程,对不合时宜的制度条款,应当及时予以清除,避免在处理配电线路线损时出现混淆不清的情况,进而影响制度执行效果。另外,供电所应当不断在线损管理工作上面做文章,积极借鉴先进而成熟的线损管理经验,在保障终端用户供电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线损率,提升供电所的经营绩效。
参考文献
[1] 李东东,徐兵兵.研究供电所线损管理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19):3165.
[2] 王兴攀,李可,等.宣威市配电网络节能降损方案研究.电力学报,2018,2.
[3] 宋朋勋,郝丽丽,楼伯良,马骏超,黄弘扬,陆承宇,王朝明.基于配电网节能降损协调优化的电压控制方法[J].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2019,40(02):101-1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