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析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月1期   作者:龚祥兴
[导读] 思维导图是一种利用节点、连线等多个部分反映知识网络的结构图。思维导图作为应用大脑的工具,能够让大脑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有利于培养人们的思维能力。因此,在教育事业中,使用思维导图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数学教学中,通过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在展开知识教学的基础上,让学生自行梳理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能得到创新思维的锻炼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析提出了

龚祥兴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腾桥镇邓坊中学  344126
【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利用节点、连线等多个部分反映知识网络的结构图。思维导图作为应用大脑的工具,能够让大脑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有利于培养人们的思维能力。因此,在教育事业中,使用思维导图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数学教学中,通过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在展开知识教学的基础上,让学生自行梳理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能得到创新思维的锻炼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析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05-036-01

        引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创新型人才作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自然成为各企业争先抢夺的资源。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教育部也在不断改革,各个阶段的学校以及各个学科都开始注重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期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创造性人才。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能力的关键时期,为此初中阶段的思维能力培养显得尤其重要。其中数学作为锻炼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学科,自然成为教育改革,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领头羊”。思维导图的提出给教育改革提供了方向,思维导图模拟人脑思维的独特方式与锻炼思维能力息息相关,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开始思考如何借助思维导图来完成数学教学任务,最终实现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又被称之为心智导图,是英国的一个心理学家首先创造出来的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利用图形和文字结合在一起的表达方式,给学生们展示学习的内容。通过图文并用,将各级主体的关系用层级图表现出来,帮助学生们理清学习的思路,同时又能将学习的重点进行突出,帮助学生们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梳理,形成正确的认知,提高学习的效率等。思维导图虽然看上去很简单,但是它却能将最实用的东西表达出来,后期还能开发学生们的大脑,非常适合初中学生们在数学教学中的学习。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应用的意义
        初中是学生发展思维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学生的学习思维容易受到外界传达出来的方式的影响,正处于被搭建和自我搭建探究的阶段。这时候如果外界能够给到初中生比较正确的思维方式影响或者教授初中生某些关键思维工具的使用,对于初中生学习思维的培养将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初中生而言,数学并不是一门纯理解型的学科,它其中包含了空间概念、理科计算等,所以对于时间、空间等概念意识比较薄弱的初中生来说,数学科目的学习难度比较大。这时候我们可以教授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对数学相关的概念与知识进行总结、发散以及知识框架的构建,构建自己的逻辑思维。思维导图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起不同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模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中的时间以及空间等抽象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及空间想象力。
        三、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应用的策略
        (一)小组合作制图
        在学生掌握了绘制方法之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四五个小组,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思维导图的制作。首先,教师安排小组成员以制定的内容进行个人图的绘制。在绘制过程中小组成员需要进行互相讨论,在绘制完成之后将学生个人成果进行评比,评选出小组中最出色的思维导图。其次,教师要制定绘制主题,让各个小组成员共同进行绘制。小组成员可以分解主题内容,在组员分配不同内容之后展开绘制,同时组员完成思维导图局部内容的绘制。


最后,需要将各个部分连接起来,由组员共同进行思维导图的完善和调整,最终获得完整的思维导图。在拼图的时候,学生可以对图片进行修改,获得连贯的思维导图。
        (二)应用思维导图完成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的教学设计可以分为新课讲授和复习知识两个阶段。在新课讲授阶段,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来完成引导式教学,从问题导向出发,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数学学习的兴趣,以让学生对陌生的数学知识建立联系。在初中数学复习阶段,思维导图发挥的作用更大一些。初中数学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学生在单独学习每一个知识点时是理解的,但是当众多的知识点综合起来时,学生就容易混淆,为此初中数学知识的复习是学好初中数学不可或缺的一个内容。在借助思维导图复习时,首先,教师需要指明关键词。其次,教师需要让学生去主动思考和填充这一关键词下的内容,以让学生自己绘制出思维导图。然后,当学生都绘制出属于自己学习的思维导图之后,教师再借助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呈现教师绘制好的思维导图,以完成本章节的复习,对重难点加以标记。这个过程也是学生完善自己思维导图的过程,去补充自己没有想到的知识点以完善自己独特的思维导图。最后,教师还需要对学生所绘制的思维导图逐一进行点评,帮助每一位学生滤清思维漏洞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帮助学习完成复习任务和实现思维上的突破。
        (三)引导学生们正确的认识和了解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它和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它属于网格状的知识架构,主要出现的形式是图形。思维导图会将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建立起来,帮助学生们理清思路,认清楚知识架构。因为思维导图主要是将一层层的关系表现出来,然后让学生们通过一层层的关系进行学习。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老师需要培养和锻炼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对学生们的知识面进行补充和拓宽。在日常的初中教学中,老师要将思维导图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并要引导学生们对思维导图有正确的认识和了解,这样才能展开思维导图教学,如果在学生们一团雾水的情况下进行思维导图教学,是无法将思维导图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优势的。
        (四)解释复杂的知识概念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很多数学概念是较为抽象的,他们对很多数学概念都难以理解,而数学知识概念又是数学学习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不仅会影响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同时还会影响学生解题能力的发展。此时,初中数学教师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为学生解释抽象复杂的知识概念,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同时引导学生探究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进而形成一个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比如,当进行全等三角形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向学生展示公式的推导过程,这样形象的方法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之后教师可以在原有的思维导图中增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完善学生对于知识概念的理解,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结束语
        对教师和学生来说,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都有着诸多价值。一方面,它可以帮助教师梳理繁杂的知识点,发现学生的薄弱部分,另一方面,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学习框架,学生通过制作专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这一思维能力的锻炼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也是有益的,可以促进学生发散思维与创造思维能力的提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初中数学教学的每一个阶段都必须应用思维导图,有很多教学环节可能并不适用,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掌握,切不可本末倒置。
参考文献
[1]任春辉.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中的教学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20):43-44.
[2]陆小平.初中数学课堂思维拓展教学策略探究[J].初中生世界,2020(36):40-41.
[3]赵洋,黄秦安.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功能与价值[J].数学通报,2020,59(05):21-24+45.
[4]马万山.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研究[J].教育观察,2019,8(42):54-55.
[5]谢志芳.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9(12):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