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4-5岁幼儿音乐表现力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月1期   作者:岳霞
[导读] 对于提高4-5岁幼儿音乐表现力来说,对音乐的喜爱都是与生俱来的,在音乐倾听的过程中,幼儿会逐渐的安静下来,变得更加专注,并会伴随着音乐轻轻的进行律动,使得幼儿获取到一定的音乐满足感和愉悦感。所以,在音乐教育中,一定要不断的针对小班幼儿,借助适当的方法和对策等,使得幼儿本身的感受力和表现力不断的增强。基于此,本文将以此为话题进行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的展开发挥出借鉴价值。

岳霞   新疆阜康市第三幼儿园
【摘要】对于提高4-5岁幼儿音乐表现力来说,对音乐的喜爱都是与生俱来的,在音乐倾听的过程中,幼儿会逐渐的安静下来,变得更加专注,并会伴随着音乐轻轻的进行律动,使得幼儿获取到一定的音乐满足感和愉悦感。所以,在音乐教育中,一定要不断的针对小班幼儿,借助适当的方法和对策等,使得幼儿本身的感受力和表现力不断的增强。基于此,本文将以此为话题进行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的展开发挥出借鉴价值。
【关键词】幼儿音乐;表现力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05-005-01

        前言:音乐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可以使得幼儿的情操得到陶冶,使得幼儿生成音乐表现欲望,使得幼儿在音乐中更好的展现自我,让幼儿的发展变得更加全面和综合。所以,在音乐教育中,教师一定要借此机会不断的让幼儿提升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等,使得幼儿的音乐素养和能力都得到不断的提升和发展。
        一、提升小班幼儿音乐感受力的对策
        1.筛选音乐素材
        在幼儿这一群体当中,小班幼儿在年龄上是比较小的,在认知上比较缺少[1]。所以,在音乐活动的开展中,教师不要过于注重方法和技巧的引导,而是应该带动幼儿对音乐的欣赏,让幼儿对音乐从内而外的产生兴趣,这样才能为幼儿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的生成起到一定的铺垫作用。所以,为了使得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不断的增强,教师首先就应该适当的筛选好音乐素材,做到适当选材。如,在素材选取的过程中,根据小班幼儿的特点,教师应该尽量的选择优美舒缓的欣赏音乐,如《摇篮曲》、《虫儿飞》。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选取节奏鲜明的歌曲,如《我是小画家》、《我是粉刷匠》等。这样的材料选择可以让幼儿生成更多的兴趣,使得幼儿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变得更加积极和主动。
        2.设置动态情境
        幼儿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应该是一种积极的状态,而不是被动或者消极的,应该让幼儿生成兴趣、思维活跃、受到情感方面的触动等,这样才能使得幼儿的音乐感知和感受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和发展。所以,在音乐活动的实际开展中,教师也应该满足幼儿的需求,应该尽量的做到动静结合和交替。这样可以让幼儿在“动”中生成情感,不断的加深对音乐的感受力。例如,在学习《摇篮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教室中的窗帘拉上,并在多媒体的支持下在大屏幕上播放准备好的flash课件。在课件中展现出繁星点点、夜晚星空等。在这样的氛围下,教师就可以带领幼儿进行歌曲的学习和吟唱。这样就会使得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的置身在情境中,不断的深化感染和感受能力等,使得情境更好的完成设置。



        3.加强感情渗透
        在音乐教学开展的过程中,音乐只是一种手段,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和教育人[2]。所以,在课程的实际开展中,教师也应该紧密的围绕着这样的目标,这样才可以使得音乐课程的价值得到不断的展现。所以,为了达成这一点,教师也应该更加注重情感因素的渗透,使得幼儿对音乐更好的进行感知。例如,在《解放军进行曲》这首歌曲的学习中,教师在带领幼儿学习的过程中不应该让幼儿只是简单的进行哼唱,而是可以适当的进行背景的介绍,让幼儿对其中蕴含的爱国因素不断的进行挖掘等。这样就可以联系爱国情感等,实现爱国主义教育,使得音乐教育的价值得到彰显。
        二、提升小班幼儿音乐表现力的对策
        1.引入游戏因素
        幼儿对于游戏的喜爱仿佛是与生俱来的[3]。所以,在音乐课程的开展中,为了使得幼儿对音乐的表现力得到不断的提升,也可以适当的引入故事情节,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呈现等,使得幼儿对于音乐的表现力得到不断地加强。例如,在课程的开展中,可以开展音乐故事游戏——《大灰狼和小白兔》,在故事的开展中,可以让幼儿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开展,可以将儿歌作为背景音乐。这样幼儿在开展扮演游戏的同时也会对儿歌更加熟悉,自然而然的实现儿歌的学习等。这样的形式是幼儿喜爱的,能使得幼儿积极的学习和开展,使活动的开展让幼儿更加有兴趣。
        2.注重自由律动
        在音乐活动的开展中,让幼儿自由的进行律动,也是不断增强幼儿音乐表现力非常好的方式。所以,也应该加强音乐活动中的自由律动,使得音乐表现力得到培养和锻炼。例如,在音乐课程开展中,教师可以为幼儿引入节奏感比较强的音乐,如《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一边播放音乐,一边制定动作让幼儿进行自由的律动等。这样可以更好的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使得幼儿对音乐加深感知等,使得幼儿对音乐的表现力变得更加丰富。
        3.实行合作共赢
        幼儿的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比较强,在合作意识方面是比较欠缺的,这是教师应该引导的。所以,在培养和提升幼儿音乐表现力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为幼儿设置合作的音乐情节或主题。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合作性的曲目。如《袋鼠》、《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等,让幼儿以合作的方式展开表演,不断的锻炼表现力等,实现合作共赢,使得幼儿的音乐感受和表现力不断的锻炼和加强。
        总之,在音乐教育活动中,不断的提升幼儿的音乐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是教师非常重要的任务,能对幼儿本身的全面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所以,在这其中,教师应该加强策略的引导和运用,从多个方面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等,使得幼儿的能力得到发展,使得幼教的价值和意义得到最大化的彰显。
参考文献:
[1]姚娟.幼儿园小班诗歌教学对打击乐节奏培养的研究[J].汉字文化,2019(08):95-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