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井下有毒有害气体远程监测分析系统的设计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9期   作者:罗小青 高德泉
[导读] 摘要:地下矿山采掘作业中,使用炸药进行爆破,在通风条件不良、通风时间不够情况下,人体吸进一定量的有毒有害气体后,会引起不适甚至死亡的问题。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地下矿山采掘作业中,使用炸药进行爆破,在通风条件不良、通风时间不够情况下,人体吸进一定量的有毒有害气体后,会引起不适甚至死亡的问题。本文开发设计了一套矿山井下有毒有害气体远程监测与分析系统,该系统采用了先进的气体监测仪表对爆破后产生的CO、CO2、O2、N2、NO等5种气体浓度进行监测,实现了实时监测、实时报警记录、数据记录和数据导出等功能。该系统能够满足矿山企业的工作需求。
        关键词:有毒有害气体;监测系统;CO
        1矿井空气中常见的有毒有害气体
        1.1一氧化碳(CO)
        CO是无色、无味、无嗅的气体,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25kg/m3,能够均匀地散布于空气中,不用特殊仪器不易觉察。一氧化碳微溶于水,爆炸界限为13%~75%。CO极毒,在空气中含有0.4%时,很短时间内人就会死亡。
        1.2氮氧化物(NOx)
        NOx主要来源于矿井炸药爆破和柴油机工作时的废气。NOx中的NO极不稳定,与空气中得氧结合生成NO2。NO2是一种红褐色、有强烈窒息性的气体。NO2易溶于水,而生成腐蚀性很强的硝酸。所以高浓度的NO2遇人体粘液膜,如眼、鼻、喉等会引起强烈刺激,导致头晕、头痛、恶心等症状,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破坏肺部组织,引起肺水肿。
        1.3二氧化硫(SO2)
        SO2是一种无色、有强烈硫磺味的气体,易溶于水,分子量为64,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2.86kg/m3,是空气密度的2.2倍。当空气中SO2浓度为0.0005%时,嗅觉器官就能闻到硫磺味。它对眼和呼吸器官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在高浓度下能引起激烈的咳嗽,使喉咙和支气管发炎、反射性支气管狭窄,严重的时候会造成肺水肿、肺心病。
        1.4硫化氢(H2S)
        H2S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味的气体,分子量34,标准状况下的密度1.52kg/m3。H2S易溶于水,有燃烧爆炸性,爆炸浓度下限是6%。H2能使血液中毒,刺激眼、鼻、喉和呼吸道的粘膜。H2S浓度达0.01%时就能嗅到并使人流鼻涕。吸入高浓度时,引起头痛、头晕、步行紊乱、呼吸障碍,严重时引起意识不清、痉挛、呼吸麻痹而造成死亡。
        2有毒有害气体远程监测系统的设计
        2.1系统硬件设计
        2.1.1系统硬件保护箱设计
        通过在矿山井下现场试验,确认保护箱在爆破时对气体监测设备的防护作用。经过多次试验确认,在有防护箱的保护下且以箱子最小面积的侧面板朝向爆破点时,设备在爆破后才可正常稳定的工作。
        2.1.2气体监测仪设计
        气体监测仪的设计采用了先进的进口电化学传感器,应用控制电位电解法原理,过程主要为被测气体透过薄膜到达工作电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传感器将有微小电流输出,电流信号与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成正比关系。电流信号经采样处理转变为电压信号,电压信号再经过放大后进行电压电流转换,并把有毒有害气体检测范围内的含量转换成4~20mA标准信号输出。
        2.2系统软件设计
        2.2.1系统软件架构设计
        在矿山井下有毒有害气体远程监测与分析系统的软件设计中,遵循实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和易使用性等原则,基于VisualStudio2010软件平台以及SQLServer数据库进行设计研发,采用C/S架构体系,将整个软件系统分为两层,分别为用户表示层和数据库层。


        2.2.2系统软件功能设计
        矿山井下有毒有害气体远程监测与分析系统软件采用模块化设计,主要包括操作设置模块、设备状态图示模块、设备管理模块、实时数据模块、实时报警记录模块和实时曲线模块。
        2.3试验分析
        2.3.1不同通风条件下允许作业人员进入的最低时限的研究
        (1)通过试验数据显示,在混合式通风模式下,采用1.6m炮孔深度进行爆破,理论上爆破后2时32分后,允许作业人进入现场工作认为是安全生产行为;采用2.0m炮孔深度进行爆破,理论上爆破后5时32分后,允许作业人员进入现场工作认为是安全生产行为;采用2.4m炮孔深度进行爆破,爆破后9h后,空气环境中还残留较大量的CO气体,因此作业人员进入前应携带便携式气体检测仪,检测安全后方可进入,同时需做好防护措施。
        (2)通过试验数据显示,在抽出式通风模式下,采用1.6m炮孔深度进行爆破,理论上爆破后6时6分后,允许作业人员进入现场工作认为是安全生产行为;采用2.0m和2.4m炮孔深度进行爆破,爆破后9h后,空气环境中还残留较大量的CO气体,因此后2种方式下作业人员进入前应携带便携式气体检测仪,检测安全后方可进入,同时需做好防护措施。
        (3)通过试验数据显示,在压入式通风模式下,采用1.6m炮孔深度进行爆破,理论上爆破后4时22分后,允许矿工进入现场工作认为是安全生产行为;采用2.0m和2.4m炮孔深度进行爆破,爆破后9h后,空气环境中还残留较大量的CO气体,因此后2种方式下作业人员进入前应携带便携式气体检测仪,检测安全后方可进入,同时需做好防护措施。
        2.3.2不同通风条件下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梯度变化规律
        (1)在3种通风模式下爆破后,CO、CO2、N2、NO等4种气体的浓度值均快速上升;当气体浓度到达最高值后,开始随时间的推移而缓慢变低直至恢复到安全浓度,气体浓度变化曲线为非线性曲线。(2)3种模式下CO、CO2、N2、NO等4种气体从最高值恢复至安全浓度值的速度快慢顺序为:混合式通风模式>抽出式通风模式>压入式通风模式。(3)在3种通风模式下爆破后,O2气体的浓度值均快速下降。当O2气体浓度到达最低值后,开始随时间的推移而缓慢升高直至恢复到安全浓度,浓度变化曲线为非线性曲线。(4)3种模式下O2气体浓度从最低值恢复至安全浓度值的速度快慢顺序为:混合式通风模式>抽出式通风模式>压入式通风模式。
        2.4影响有毒有害气体成分浓度变化的因素
        2.4.1炮孔深度
        采用3种炮孔深度各气体所达到的最高浓度值(或最低浓度值)大小顺序为:2.4m炮孔深度>2.0m炮孔深度>1.6m炮孔深度;5种气体浓度从最高值(或最低值)恢复至安全浓度值的速度快慢顺序为:1.6m炮孔深度>2.0m炮孔深度>2.4m炮孔深度。
        2.4.2通风方式
        在3种通风模式下,爆破产生的CO、CO2、N2、NO、O2等5种气体浓度从最高值(或最低值)恢复至安全浓度值的速度快慢顺序为:混合式通风模式>抽出式通风模式>压入式通风模式。
        2.4.3位置
        在矿山井下爆破试验中,气体监测仪设备安装位置以爆破点为起点,共包括8组设备。第一组设备距爆破点5m,第二组和第三组距离爆破点15m,第四组和第五组设备距离爆破点25m,第六组和第七组设备距离爆破点35m,第八组设备距离爆破点45m。测试点的位置不同,CO、CO2、N2、NO、O2等5种气体的浓度值均不相同。距离爆破点越近,爆破后的气体浓度值越大;其中距离爆破点最近的5m位置,爆破后的气体浓度值最大;距离爆破点最远的45m位置,爆破后产生的气体浓度值最小。
        3结语
        本系统在矿山井下成功试验应用,其应用使地下矿山作业人员可以掌握炮烟成分及浓度变化规律,使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得到了有效地保障,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矿山企业的生产效率。
        参考文献:
        [1]井下爆破作业后有毒有害气体的运移规律及防治措施[J].胡洋,康怀宇,朱建芳,陈绍杰.煤矿安全.2016(04)
        [2]有毒气体监测分析方法的应用与研究[J].吴枰.环境与发展.2015(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