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6523271986XXXX1124 新疆吉木萨尔 831700
摘要:现阶段,在建筑行业不断发展过程中,极大地促进了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建筑企业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必须要对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予以高度重视。尤其当前市场竞争局势愈演愈烈,建筑企业要想获得较高的竞争优势,必须要提高对给排水工程的重视程度,充分发挥建筑功能。其中,要想使给排水工程质量得到保证,应加强施工方案的合理制订,并加大施工现场质量控制管理力度,确保各个流程操作与规范化要求相符。基于此,可以将工程使用年限予以延长,将后期维护修理费用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关键词:建筑工程;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
引言
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包括排水系统、给水系统和消防系统,所涉及的专业施工技术和内容较为复杂,后续施工管理也有难度。现阶段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虽然取得较大进展,但实际施工过程中依然面临较多的技术应用问题,比如给排水管道的渗漏问题、施工设计方案合理性问题等。因此,进一步对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应用及改进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十分有必要。
1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现状分析
1.1重视程度不够
在建筑工程中,给排水工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现阶段,一些施工单位对于主体工程过于重视,并没有对给排水工程也予以高度重视。同时,一些施工单位在实际工作中过于注重施工经验的融合,技术人员的专业性有待提升,这会增加安全隐患出现的概率和工程后期管理的难度。
1.2管道渗漏
在出现给排水管道渗漏问题时,渗出水分腐蚀周边建筑结构,长此以往影响建筑物的美观,同时也影响结构稳定性。在管道渗漏问题较为严重和渗漏量较大时,也影响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运行情况。管道渗漏问题的主要出现成因如下。(1)使用管件质量较差,存在外头外侧壁厚不均、砂眼等质量缺陷,在后续使用过程中承受过大压力而出现结构破裂问题。同时,部分管件在运输、安装过程中受到外力碰撞导致结构破裂。(2)施工人员操作不规范,如混淆使用管件、管道安装顺序错误、承插接口插入深度不足等,使得管道连接处密封性能较差,形成管道渗漏途径。(3)采取连接工艺与管道材质不匹配。例如,采取氩弧焊工艺对耐热性较差或温度敏感性较强的管件进行焊接处理,导致管件损坏。
1.3施工管理不到位
给排水工程的施工图纸中有些是示意性的标识,并没有实际的尺寸要求,有些只是要求按照相关图集进行安装,没有详细地列举相关要求,那么这些设备或者管道的安装就必须根据实际现场情况进行调整与施工。这就要求水电专业技术人员对施工图纸进行细化,在图纸会审阶段将设计图纸中不合理或者设计意图不清楚地方提出,要求设计人员进行完善与说明。混凝土浇筑前,没有认真核对各种预埋件或者预留孔洞位置或者未细致检查加固情况,导致混凝土浇筑后出现偏位或者漏埋现象;阀门安装前,未对其进行强度试验,导致个别阀门后期使用出现问题;给水管道施工完成隐蔽前,未按照程序进行水压试验,排水管道隐蔽前,未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通水试验;卫生间的防水涂料施工前,未按照规定进行蓄水试验进行渗漏情况等,施工管理控制不到位,导致施工工序混乱,施工带有随意性,最终造成各种质量问题的出现。
2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的改进策略
2.1前期施工环节技术应用的改进
在前期施工环节技术应用方面,施工单位一方面需要召集项目部技术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的勘查,而后根据施工特点和要求对施工图纸进行会审,为后续施工技术的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待施工前的所有准备工作完成后,便需要积极组织施工技术人员合理分配施工任务。在开展前期施工环节规划安排时,缺乏对工程的全局管控,没有处理好各项施工内容、工作布局等问题,各个施工主体之间缺少交流沟通,出现交叉施工的问题,增加了工程预算以及延长了施工周期。
因此,前期施工环节技术应用的改进重点是对技术协同能力的改进,要求进一步加强施工技术应用管理力度,借助多种管理模式严格控制施工技术应用和流程。同时,需要对施工材料质量进行严格管控,防止施工材料质量出现问题对后期施工技术应用、施工质量把控造成影响。
2.2采取防治措施
为重点预防管道堵塞、管道渗漏等常见施工质量问题的出现,技术人员需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准确评估各类质量问题的出现率、掌握问题出现成因,随后针对性采取问题防治措施。例如,针对管道渗漏问题,需要采取以下防治措施。首先,检查管件外观质量,做好管件与各类半成品材料的保护工作,避免管件受到外力碰撞出现结构破裂问题。其次,在管道安装前,对管件质量进行重复检查,向管道灌入水体,观察管道是否存在渗漏现象。第三,做好技术论证,评估管道材料种类与施工工艺匹配度。第四,开展技术交底工作,确保施工人员掌握各项操作要点、理解施工意图。此外,制定应急预案。例如当出现管道渗漏问题后,技术人员需要快速锁定渗漏点。如渗漏点分布在穿楼地面管道根部,需要沿管道在楼地面凿除适当宽度深度的沟槽,向槽内填充各适量的密封涂料,在楼地面与给排水管道交接处反复涂刷聚氨酯防水涂料。
2.3加强工程监督体系的完善
首先,要对工程监督体系予以不断完善,严格规范和约束所有施工成本,不断提高工作的控制效果,避免监管力度不足现象的出现。在实际工作中,应注重相关监督体系的完善,合理化控制施工质量,如果规范性不足,极容易为后期问题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从而影响到实际操作质量。在各项工作实施过程中,应将标准性约束力度提升上来,并与相关监督体系配合,以更好地控制工作质量。如果监督体系的配合力度缺失,很难保证所有技术操作成果和质量。
2.4做好工程验收工作
在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完毕后,要及时组织工程验收工作,对施工阶段所采集各类施工信息、工序交接质量检测报告进行汇总整理,综合分析。以此为参考制定工程验收方案,对施工成果质量进行全面性检查。同时,开展给排水系统通水试验,检查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是否存在渗漏、堵塞等现象。在质量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通水试验通过后,再将工程交付使用。
3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1)太阳能技术。在新型环保的可再生能源中,太阳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当前,电力能源消耗现象比较严重,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高,而且在建筑取暖方面也存在着一些制约,所以,加强太阳能加热方式的应用非常重要,满足经济性和环保性需求。(2)新型管道连接板材质。目前,塑料管道的应用比较普遍化,相比于不锈钢管道,在拆卸和维修方面具有较高的便捷性优势,而且可以预防生锈现象的出现,从而给予优质水质一定的保障,适用于建筑行业。
结束语
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有效控制对整个施工项目质量来说尤为重要,但现阶段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应用还存在很大的问题。针对给排水施工特点有针对性地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一方面,要对现阶段的给排水施工技术进行优化,另一方面,要紧跟建筑行业的发展,积极引入新型材料和技术,提升各项技术的实用性和实用性,以此提升实际的施工效率与质量,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庆.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的优化及发展探讨[J].江西建材,2019(11):133-134.
[2]田亚川.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的改进措施研究[J].科技资讯,2019,17(33):71+73.
[3]熊文涛.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的实践应用[J].门窗,2019(21):113.
[4]李小林.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的改进和发展[J].门窗,2019(19):76-77.
[5]高兴福.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的改进和发展趋势[J].居舍,2019(2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