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3期   作者:拉明英
[导读] 产后出血是产妇分娩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导致产妇产后出现较为常见的就是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
        拉明英
        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人民医院 四川 凉山  616150
        
        产后出血是产妇分娩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导致产妇产后出现较为常见的就是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多是由于产妇在分娩过程中过于紧张或者产后使用过多的镇静剂、麻醉剂等药物,加上产妇分娩后体质较弱、子宫发育不良等都会引发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是指产妇分娩后在24小时内的出血量超过了500毫升,最直观的表现方式就是阴道出血,如果出血量超过500毫升就要施行止血抢救,产后出血如果不能及时控制加以治疗,严重的情况导致产妇死亡。该病症发病急且发展迅速,如果不及时止血会严重威胁产妇的生命安全。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以及预防方式极为必要。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产后出血该怎么预防以及怎么治疗。
1、产后出血的原因是什么?
        (1)临床研究表明,引发产后出血的首要原因就是宫缩乏力,在分娩时,由于产妇会紧张或恐慌,在临产时,会使用镇静剂或者麻醉剂帮助产妇放松,这会造成产妇在分娩时子宫收缩乏力,导致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症状。若产妇羊水过多、子宫肌纤维伸展过度或者产程过长也可能引起宫缩乏力。
        (2)在分娩的过程当中,由于胎儿会快速通过宫颈处,会造成宫颈处、会阴以及阴道等出现裂伤从而引发产后出血的症状,另外,外阴组织弹性较差,阴道炎症、巨大儿、产力过强、阴道手术助产、缝合止血不彻底等都是造成产后出血的因素。
        (3)若产妇患有胎盘早剥、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血小板减少、再生性障碍贫血以及妊娠期高血压等妊娠期并发症,发生产后出血的风险较高。
2、产后出血有哪些治疗方式?
        产后出血发病较急,可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量失血,极易引发产妇产褥感染、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席汉氏综合征甚至失血性休克,严重威胁产妇的生命安全,部分患者需要切除子宫,对产妇心理及生理均造成不良的影响。在治疗时应在第一时间找到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原因并进行对症治疗。若患者因宫缩乏力引发产后出血需对产妇的子宫进行按摩,在产后2小时内进行有节律的按摩可改善其宫缩乏力的症状。及时的对产妇使用缩宫素、米索前列醇、欣母佩等药物治疗,缩宫素能够起到预防或者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欣母佩是前列腺素类药物,可有效促进子宫平滑肌收缩以及子宫创面血管的闭合,进而达到止血的效果。

该药物使用后不良反应较少,在治疗产后出血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米索前列醇能够对产妇子宫平滑肌起到促兴奋的作用,对产妇宫颈胶原成分的合成起到有效的抑制,进而达到软化、扩张宫颈的作用,加快产妇子宫的收缩速度,从而起到治疗与预防产妇在剖宫产手术之后出现大量出血的现象。
        此外,可采用宫腔填塞纱条的方式,纱条填塞宫腔能够将整个宫腔充分扩张并填满,宫腔压力大于动脉压,这种方法能够阻碍或减少动脉出血,而压迫子宫内膜表面静脉可以减少渗血。采取宫腔填塞面条能够暂时起到止血的效果,有助于激活并释放凝血因子,聚集血小板进而促使血栓的形成,当子宫反射性收缩时就能起到止血的目的。若通过药物治疗以及宫腔填塞纱条仍不能控制出血症状则需要及时的采取手术方式尽快止血,手术方式包括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子宫动脉结扎术、子宫切除术等。
2、产后出血可预防吗?
        产后出血是造成产妇死亡的重要因素,也是产科较为急重的情况,积极的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极为重要,在止血的同时降低产妇的死亡率。下面我们来看看产后出血有哪些预防措施?
        (1)加强孕期保健健康教育: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并通过门诊咨询、电视、广播以及讲座等了解与妊娠分娩相关的知识,正确的妊娠期间、分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了解产前检查以及孕期保健的必要性,加强对孕期保健的重视度。
        (2)加强饮食护理:妊娠期孕妇应注重合理搭配饮食,保证营养充足,尤其是钙、铁、维生素的补充,不要偏食,避免发生贫血、营养不良的情况。
        (3)对高危因素加强防治:若孕妇患有心血管疾病、贫血、出血等容易造成产后出血的疾病,应格外注重对妊娠期并发症的防治,例如:妊高症、前置胎盘、胎盘早剥以及死胎等。若孕妇存在多胎妊娠、巨大胎儿或者羊水过多等应考虑可能发生产后子宫收缩乏力的几率。
        (4)完善风险评估体系:在产妇分娩前对其进行全面的检查,分娩期间密切关注产妇的各项生理指标,安抚产妇的情绪并观察产程的进程,在产妇分娩后2小时以内又专门的护理人员对产妇宫缩以及出血等情况进行记录。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并定期考核,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以及操作水平。
        防治产后出血最为重要的就是能够及时的发现并对症处理。需要产房的医护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以及严谨的工作态度,密切观察产妇的分娩全程。若存在出血的可能应该提前做好准备并进行重点护理。若产妇采取剖宫产需要合理的选择切口,避免产妇子宫下段横切口,避免两侧角发生撕裂,缝线时尽量不要透过蜕膜层。分娩后还要格外的关注产妇产褥期的护理,避免发生感染,在产妇身体允许的情况下鼓励产妇尽早下床活动有助于预防产后出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