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运用探究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6期   作者:张军
[导读] 工业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随着技术和理论体系的不断
        张军
        身份证号:32128319890201****
        摘要:工业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随着技术和理论体系的不断更新,中国的工业制造业正在从机械化向智能化转变。机械设备的指令控制可以有效地替代劳动力,降低成本。在此基础上,从智能制造和机电技术入手,研究了机电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形式,并分析了机电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智能制造;工业产业
        引言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工业生产的重要载体。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机电一体化技术已逐渐与各种先进的精密技术系统集成在一起,例如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控制技术。智能和自动化的生产过程。在生产过程中,提纯加工可以提高整个产品的生产质量,进一步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从智能制造系统的角度来看,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实现,有可能为整个生产和制造过程构建信息载体。依靠内部耦合控制将整个技术系统分为模块,命令和操作程序的形成,精确的对接避免了整个生产过程中误差大和精度不足的问题。
        1智能制造与机电一体化技术概述
        1.1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主要是指计算机平台的应用,以便整个制造系统具有一定程度的思维和智能。在网络智能程序的设置下,整个设备可以在运行过程中准确地执行某些命令,同时应用信息检测技术,可以有效地检查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外部运行信息。根据系统的集成功能,进入主控制系统并收集和处理各种信息。通过分析以及高效的独立学习和优化功能,真正实现了产品本身的智能操作。从智能生产过程的设计形式来看,整个制造系统可以依靠计算机功能的实现,使智能制造系统更加直观、三维化,从而提高了智能制造生产的质量和效率。可以有效地满足企业的运营需求。随着智能制造系统的出现,企业在人力资源上的投资已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通过精确、高效的处理,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率得到了提高,投资成本得到了降低,推动企业智能的转型与发展。
        1.2机电一体化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一个集成了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和控制技术的综合系统,可以通过对技术本身的集成控制来实现整个制造业的有序处理。支持智能和模糊算法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具有与人类思维相当的动态监视功能。通过对整个生产系统的全过程监督和分析,可以为整个生产过程的准确性和质量提供基本保证。由于机电一体化本身的性质,有必要通过设备载体来实现各种功能,并且电子信息和机械设备的高效集成使得设备本身的驱动部件和控制部件之间可以进行连接。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进行信息传输可以有效地防止由于制度化传输而导致的效率低下的问题。此外,机电一体化技术本身的智能特性可以有效地优化当前生产阶段的操作冗余问题。例如,在电子系统的功能下,可以分析设备程序与各种控制动作之间的信息对接,并通过系统本身的存储功能和检测功能,可以对设备进行独立优化,从而提高了稳定性。
        2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运用
        2.1智能传感系统
智能制造主要通过设备与系统之间的双向反馈功能,实现对整个操作过程的实时监控,然后自动优化系统命令,以提高设备的运行性能。在此过程中,为了真正实现系统与设备之间的信息反馈,必须通过传感器技术有序,有针对性地传输各种类型的信息。通过在设备和系统之间建立数据连接通道,设备可以在运行期间及时接收外部信息。特别是对于大批量精密生产,生产过程的实时控制是确保整个企业的经济利益的重要基础。根据智能传感器系统的应用,将智能传感器系统与设备的运行部分连接起来,并以计算机技术作为信息传输的支持,以确保操作过程中各种数据信息的传输和处理的准确性。

此类数据信息在企业的工业生产中用作内部操作参数的基准校准值,以提高企业操作的准确性。目前,从国内发展的角度看,负责智能传感器系统运行的大多数运营商主要是光纤设备,并通过相关基准的定义,降低了项目运营成本。
        2.2自动化生产
自动化生产是智能制造业的加工和生产中的重要过程。通过机械设备和相关电子信息技术的集成,设备主体可以多次操纵数据和信息,从而提高实际生产效率。在自动化生产系统提供的功能方面,自动化过程的实施可以实现基于批次和过程的制造,并且可以通过验证相应的参数基准和应用自动化生产来自动操作设备。工艺过程会影响生产过程中的整个过程。在系统本身的情况下,所呈现的特征不再局限于单一和机械化的制造过程,而机械和信息技术的集成使整个生产系统可以进行数字化管理。以自动化生产为例,智能生产车间可以运用机电一体化技术,通过内部数据和信息的传输将各种流程准确地应用于生产管理,并通过模块化数据收集发挥自我管理的水平。同时,自动化生产提供的各种数据管理形式可以真正实现系统模块,资源模块和计划模块的链接管理,并且通过内部集成命令的发布,整个操作过程共享一个特定的程序,从而实现控制应该减少数据重复问题的可能性。
        2.3柔性制造工艺
灵活的制造过程是一个综合的操作系统,结合了与数字控制相关的各种模块,在技术的不断实施下,可以根据机械设备的实际加工行为对整个系统进行独立优化。此过程可让系统在某种类型的技术不能满足当前制造要求时自动提供反馈指导,以检查系统中的其他技术系统是否满足当前技术处理要求以确保智能生产。柔性制造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减少由于批量生产工件而引起的误差,并且当改变所生产的工件的参数时,仅可以改变生产参数,并且可以进行集成处理。此外,支持灵活制造过程的集成系统可以准确列出内部数据和信息,根据机械设备的各种技术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提供最佳的加工计划,并提高工件的生产效率。
        2.4工业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的特征在于全面的操作和过程复杂性。工业机器人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控制技术和电子技术的集成,根据程序设置执行多功能任务。这可以在当前的工业阶段有效地实现、生产、智能和自动化的操作。此外,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支持下,人工仿生功能已添加到工业机器人中,从而在批量生产和精密生产中实现了更高效,更灵活的生产,目前用于国内工业生产,耐环境,取代人工高风险工作并提高制造业的安全性。
        3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发展趋势
智能制造是工业发展的重要保证。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为载体,通过应用先进技术和原理来实现智能制造,极大地提高了国家工业信息和自动化的转换效率,缩小了制造业与先进国家之间的差距。从技术体系的未来发展趋势来看,中国的大规模制造技术体系正在逐步完善,这取决于技术体系向微观和服务化方向的发展。微观是通过优化加工项目在生产工艺水平上实现软化处理,以节省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在服务方面,不仅仅意味着技术服务行业,而是通过技术系统的人性化改变来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已成为智能生产发展的主要动力。这需要一个将人性化设计集成到实际更新过程中,将人的思维方式应用于技术实现,真正实现智能制造的人性化控制并扩大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范围的技术系统。
        4结束语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业中的应用允许机械设备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执行集成控制。依靠内部参数命令设置,可以按照相关程序顺序操作设备以改善操作。准确性为企业经济利益的稳定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志忠.试论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J].湖北农机化,207(6):33.
[2]丁立新.浅析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与研究[J].南方农机,2019,50(17):229.
[3]颜沛杰.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汽车智能制造的应用研究[J].内燃机与配件,2018(09):149.
[4]王凯唯.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运用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13):205-2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