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顶升技术在地铁出入口改造施工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6期   作者:孙国鹏
[导读] 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壮大,地铁已经成为大城市的标配,目前我国开通地铁的城市已经有40个,
        孙国鹏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铁路工程公司  北京市丰台区100036
        摘要: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壮大,地铁已经成为大城市的标配,目前我国开通地铁的城市已经有40个,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达到 6426.84公里,成为世界城市轨道交通大国。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规模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逐步加快,或因地区规划整体布局调整、或因地铁自身运力提升需求、或因配合其他市政建设(道路路网扩宽升级、建立综合枢纽等),对已完工的地铁站出入口结构实施改造已在大城市中较为普遍。在地铁出入口改造施工中,创造性的应用同步顶升技术,能够加快施工速度,减少环境污染,并有效节约成本。
        关键词:同步顶升 地铁出入口 改造施工
中图分类号:U445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北京地铁6号线东夏园站位于北京市委、市政府新址东侧800米,于2014年开通运营。因2017年北京市城市副中心规划调整,通州区运河东大街道路两侧整体标高抬高,需对东夏园站A出入口整体向上抬高1.25米。
        常规设计方案为:拆除原地面亭装修、机电设备,机械破除原地面亭顶板及立柱,对原出入口基础混凝土墙体植筋、长高后,重新施作框架柱、顶板结构。应用同步顶升技术进行出入口改造,无需拆除原地面亭结构及其顶部装修,采用千斤顶对基础墙进行同步、均匀的整体顶升,再施作后浇带钢筋混凝土,实现出入口结构整体抬高的最终目的。
2.施工准备
        2.1拆除部分装修、机电设备
        拆除影响施工的的内外装修(玻璃幕墙、铝板、石材、吊顶方通等)及机电设备,露出混凝土结构。
        2.2结构状态检查
        (1)外观检查:查明主体结构裂缝的分布情况、外露钢筋的锈蚀等。
        (2)混凝土强度、碳化检测:通过测量原结构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碳化深度,评定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2.3设备选择
        根据测算,本次顶升施工的顶升主体结构自重约115t,在确保顶升保险系数的情况下,拟采用PLC同步顶升系统及16台100T千斤顶进行本次顶升施工。
        2.4新增辅助上、下圈梁
        新增基础墙墙体两侧新增辅助上、下圈梁,采用比原结构高一标号的钢筋混凝土进行施工,并且与原结构墙体采用高强螺杆对拉连接。上圈梁底部预埋10mm厚预埋钢板,与圈梁钢筋有效连接。
        2.5千斤顶布置
        上、下圈梁之间布置顶升系统,顶升千斤顶与跟随顶采用对称布置。千斤顶通过螺栓悬吊于上圈梁底部的预埋钢板上,上圈梁纵横向通过现浇混凝土(或32#A工字钢)系梁进行连接,组成顶升托盘体系,使主体结构在同步顶升过程中连接成一个整体。待上、下圈梁和系梁均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顶升作业。
     

3.同步顶升
        3.1同步顶升设备安装与调试
        (1)安装顶升设备前,仔细检查安装点是否牢固与水平,若出现不平整情况需及时处理,调至水平。
        (2)顶升点上方托架底面必须进行找平处理。
        (3)顶升系统调试
        进行液压系统、控制系统、监测系统检查,并进行初值的设定与读取。系统初始加载由液压工程师会同土建工程师共同确定并报总指挥,最终由系统操作员输入PLC同步顶升系统;读取控制系统中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的初值或将其归零。
        3.2微加载
        为完成安装调试的顶升设备进行轻同步微加载,每次加压1MPa左右,通过微加载的压力将顶升主体的自重完全传递到顶升千斤顶上。
        3.3基础墙的切割施工
        微加载施工完成后,采用绳锯、水钻进行原基础墙结构切割。
        3.4试顶升
        (1)试顶前再次全面检查准备工作是否全部完成。
        (2)顶升系统启动后现场各组人员各就各位,密切观察出入口结构是否有异常状况出现,设备、仪表是否正常工作,显示读数是否在合理范围内。
        (3)试顶的高度控制在5~10mm。试顶顶起后,结构被顶起的程度必须一致,持荷至少5分钟,观察结构及设备状况。如有异常情况,应立即回油将结构回落,问题解决后再进行试顶,直至结构正常均匀受力及设备运行正常。
        (4)试顶正常后,应平稳的将结构回落。
        3.5正式顶升
        (1)每次顶升顶程控制在100~150mm,每个顶程到位后,通过锁定千斤顶将顶升系统固定,采用50mm、100mm及200mm的钢垫块进行逐级抄垫,抄垫完成后再进行下一顶程的顶升施工。
        (2)各级顶升过程中千斤顶的顶升力按级加载,每1级千斤项的顶升力控制量根据监测数据进行调整。
        (3)各顶升力同时根据油压表及荷载传感器的数据进行控制,同时将顶升位移量作为控制首要指标,当顶升位移量达到目标顶升量时,可不需达到预计加载值,当加载到目标荷载但未达到目标顶升量时,应具体分析原因然后确定下一步加载方案。
        (4)整个顶升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顶升速度,最大顶升速度不超过10mm/min。
        3.6超顶
        当正式顶升到位后,根据结构当前线型及监测数据综合分析,再进行一次顶升,使得附属设施在拆除所有支撑体系,并再次出现沉降后依然可以保持在设计值允许偏差范围内,该顶升操作步骤称为超顶施工。本项目超顶顶升量拟为2mm~5mm范围内。
4.顶升监测
        拟采用自动化实时监测技术,实时反馈同步施工过程中各控制参数的变化,为下一步工序的实施提供指导。监测内容包括主要受力截面的应力监测和结构标高监测。
        应力监测:在顶板、纵横梁、框架柱等结构上布置多个特征点,采用应变片的结构内力监测。合理评价顶升过程中结构内力变化的影响因素,以便及时、主动地采取措施降低或消除不利因素的影响。
        结构标高监测:在结构墙(每隔3米)及每个框架柱上设置高程监测点,每顶升一次,都必须对各点的高程进行监测,各点的竖向位移差控制在2mm以内。
5.墙体接高
        结构顶升到位后,需对千斤顶下的钢垫块进行整体检查,确保临时支撑体系的稳定性。进行原墙体结构混凝土的凿毛、新墙体钢筋绑扎、模板支立及混凝土(采用比原结构高一标号的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实现对基础墙体的接高。
6.重难点控制
        同步顶升的重点在于保持结构的完整性,防止由于顶升作用点的不同步导致结构扭曲而出现裂缝等各种病害。
        为了保证顶升同步,在每组千斤顶的液压缸位置安装位移传感器,进行精密位置测量,组成位置闭环,通过一个控制器负责接受和处理传感器所发出的信号,并将这些信号与允许差值进行比较,一旦测量位置与指令位置存在偏差,便会产生误差信号,该信号经放大后叠加到指令信号上,使该组总的举升力增加或减小,于是各液压缸的速率发生变化,直至位置误差消除为止。
        由于整个顶升系统的位置信号由同一个控制器给出,通过位置闭环锁链的反馈系统,控制顶升的位移和姿态,使同步精度达到±2.0mm,这样就可以很好的保证顶升过程的同步性,从而保证结构的安全性。
        同时,千斤顶配有液压锁(或机械自锁)系统,可防止任何形式的系统及管路失压问题,从而保证负载有效支撑。
7.应急预案
        7.1电脑控制系统因意外撞击而造成系统故障
        (1)进行系统设定为“一旦没有电脑信号,整个系统处于保压状态,并且发出警报,千斤顶启动自锁功能”。
        (2)设置专门的空间安放电脑,同时备用一套同型号的电脑做替换,电脑操作室只允许技术人员或者相关人员进入,并为电脑资料作硬盘备份,防止系统错乱时数据丢失。
        (3)在操作界面上面设定专门的应急操作按钮。可以在紧急情况下启动该程序,使整个工程进入事先设定的闭锁状态。
        7.2电脑断电事故
        为主控电脑配置专用的UPS,提供不间断电源;在开机前,UPS至少保证具有稳定运行半个小时的主控室用电量。由专业电工处理电线电路方面故障。
        7.3 PLC系统故障
        由专业工程师对系统进行检查,尽快排除故障,现场应有足够的备品、备件。
        7.4 液压泵站由于断电等原因不能正常提供动力
        千斤顶具有自锁功能,关闭截止阀后可由千斤顶内部的压力来支撑系统应用,同时现场锁闭千斤顶自锁螺栓,人工锁闭。
        7.5千斤顶不能正常提供压力
        事先多预备千斤顶和钢垫块,可先用垫块支撑,然后由液压工程师维修或者更换千斤顶。
        7.6千斤顶压力异常
        专人看管液压系统压力部分,发现问题,立即报告主控室,由主控室操作人员决定是否关闭截止阀,如果问题严重,应停止整个系统,解决具体事宜后,再行开机调试。同时跟随顶发挥作用,补充顶力不足,确保结构物的稳定。
8.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常规方案采用机械破除地面亭,为防止混凝土块降落对地下结构及设备造成损坏,需对结构及设备(特别是电扶梯)进行严格的防砸、防粉尘及防水保护;同时,机械破除混凝土结构过程中会造成极大的噪音及扬尘污染,会对其西侧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办公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同步顶升技术的运用,可最大限度的避免对电扶梯等地下设备的损害,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噪音及扬尘污染;同时,保留原来的出入口主体结构,不再重复顶板结构施工,不仅可以控制工程建筑垃圾产生的数量,而且能有效地缩短工期和节约成本。

9.结语
        地铁出入口改造采用整体顶升技术,操作相对简单,安全性有保障,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值得推广使用的技术方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