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庆燕
天津美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天津 300000
摘要:建筑业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必须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顺应时代发展,灵活应用装配式建筑设计,进而达到降低污染、节约资源、提高效率的目的。因此,在进行装配式建筑设计时必须结合施工实际情况,规范设计流程,合理制订设计方案,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有效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效率。加强对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的研究,分析存在的相关问题并解决问题,成为相关设计人员重点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相关问题
1导言
现阶段,装配式建筑建设越发受到工程行业的重视。装配式建设时工业化水平颇高,建设时难度不高,建设期间质控效果颇佳,因此在工程行业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装配式建筑设计工作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是先决条件,因此本文针对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及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2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分析
2.1总体规划设计
装配式建筑总体规划设计除了需满足项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上的退线、间距等规划条件和国家规范及建设标准外,应对项目定位、技术路线、成本控制、效率目标等作出明确要求,优先考虑采用模块化建筑单元开展总规设计,并根据科学合理、经济安全的原则考虑施工组织流程。在总平面设计中,应充分考虑项目所在区域的构件生产能力、施工装配能力、运输通道的设置和起重运输设备服务半径所需空间,合理安排预制构件的的临时堆放场地,选择合适的塔吊数量、定位和型号,准确控制构件的运输环节,提高施工效率,确保施工工序的有效衔接,加强施工组织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2.2框架结构优化设计
在装配式建筑的设计过程中,框架结构设计是其中的关键部分,并且通常会被应用在高层建筑的设计实践中,与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完整性有紧密联系,所以,设计单位必须关注框架结构的优化设计。但是,在当前的框架结构设计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缺陷和不足,这就需要设计人员对框架结构进行优化设计。设计框架结构时,设计人员应注意以下要点:需要将各个部位的中心线保持在一个垂直面中,并在设计方案中做出明确规定;设计人员需要进行分块设计,还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如进深、装配条件、连接缝等;在对预制元件之间的连接节点进行设计时,设计人员需要保证节点受力合理,通过对最不利受力截面的分析确定连接方式,以保证结构连接的稳定性,提高结构强度。
2.3结构构件预制设计要点
结构构件是装配式建筑的基础,直接关系后续施工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必须做好结构构件预制设计,保证构件的合理性。首先,加强对施工图纸的研究,合理设计构件加工图纸,保证结构构件的合理性。同时,加强与生产厂家之间的沟通交流,结合生产工艺对结构构件的规格、尺寸等进行设计,保证构件的精准度满足施工的需求,避免出现构件规格不合格而影响施工质量和进度的情况。其次,在进行构件预制设计时,还需要考虑施工场地的情况以及生产厂家的吊装和运输情况,遵循相关的原则进行合理设计,进而保证构件的质量和设计水平。
2.4设计结构构件节点
装配式建筑与普通的建筑建设相比,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各个结构构件之间的连接,这也就是结构构件的节点。建设的过程之中,对于连接结构节点的稳定性要求非常高,因为这直接影响着建筑本身的质量。如果连接部位的质量出现了问题,这会使得建筑本身在后期给业主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在对节点进行设计的时候,不仅要考虑相关的物理因素,而且还要考虑到施工现场的气候状况,地质状况乃至其他方面的因素。从防冻抗震等角度对节点进行相应的设计。
3装配式结构设计存在的相关问题
首先,预制结构的外墙与现浇结构的水平墙会存在连接不稳定的可能,要解决这一情况,设计者必须对结构设计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其次,由于工程团队需要根据设计方案提前制作结构配件,需要和供货厂商签订合同,合同中要精确计算预制构件的数量,不能在后续施工过程中提出定制配件增加或减量的要求,因此,设计者要确保定制配件的质量和数量能够符合工程施工的实际要求,运输路线也需要工程团队提前规划确定。最后,装配式建筑相关构件都是由工厂直接进行生产,这就涉及构件运输的问题,在运输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引发风险,对构件的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一旦构件在运输过程受到破损,那么其规格、尺寸就会出现偏差,并且质量也会降低,进而无法满足相关设计标准,将对整体施工进度和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框架吊装是工程施工中的关键环节,如果没有合理的设计,很容易出现立柱倾倒和横梁倾倒的问题,对装配部件造成损坏。
4相关建议措施分析
4.1提高专业人员的施工技术水平
装配式建筑不同于以往的建筑施工方式,其主要是在设计环节对施工进行分解,使其成为独立的、可提前生产的构件,工厂完成生产后将构件运输到施工场地,对构件进行现场装配。这就使得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更具专业化和技术性,对生产效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所有生产的构件均是在工厂利用相关设备完成,而且不同的构件也多是由专用的机械设备进行生产,为了保证构件生产的质量,技术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生产技术水平和良好的职业素养,才能在保证构件生产效率的同时保证构件达到预期的要求。
4.2以信息化技术提升设计科学性
在当下的建筑设计过程之中,越来越多应用到信息化技术,装配式建筑的设计也不例外。而且当下对于建筑建设设计的要求精度越来越高,装配式建筑对于精度的要求更高,尤其是各个零部件的设计,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调整已经是大势所趋。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在设计的过程中对于建筑的相应参数进行规范和计算,这样可以降低人工设计过程之中出现的失误。
4.3环境适应性设计
现阶段建筑领域对建筑工程的绿色设计越来越重视,为此预制装配式建筑工程设计者应采取措施提高建筑的环境适宜性,并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落实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其次,设计团队还要在设计阶段注重对工程场地周边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在这个过程中,设计者需要先对建筑周围的气候和环境条件进行调查,掌握其特点,通过科学的选址,合理地确定建筑的朝向,提高建筑工程的通风与采光条件,减少建筑暖通空调和照明设备的耗能。运用环境资源时,设计团队可以利用能源收集设备和能源转换设备获取所需资源,从而发挥环境资源的最大功效,强化绿色设计的效果。
4.4使建筑施工更加个性化
目前,装配式建筑设计并不能充分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部分施工单位为了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常常会选择一些较为稳妥的办法进行设计,但这并不意味着装配式建筑无法体现个性化设计。相关施工人员应提高整体图纸设计的准确性,避免施工过程中对预制设计方案进行修改,从而在施工过程中实现建筑的个性化设计。只要做好预制构件的安装和总平面布置设计之间的协调,那么用预制施工法进行个性化的建筑设计和施工是可以实现的,这也是未来装配式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
5结束语
总之,装配式建筑的设计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当下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相应研究人员和学者不断的研究和努力,必要时可以借鉴西方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上的一些先进经验,融合到我国的建筑上来,为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赵海新.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及相关问题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16):31-32.
[2]栗晗.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及相关问题研究[J].居舍,2019(09):94-95.
[3]刘人君.关于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设计要点探讨[J].城市建筑,2019,16(06):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