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勇
内江市第一中学 ,四川 内江 641000
【摘要】化学课程注重实践出真知,以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为宗旨,通过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讲究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观念来完善化学教育体系。化学倡导以科学研究的实验性学习方式,在实践中强调学生自主性的动手学习能力。因此如何在化学实验室中引导学生高效学习是化学教师值得探究的问题。本文将以实验课程开发的角度出发,在高中化学实验上提出几个具体应用性策略。
【关键字】高中化学;实验开发;课程实践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生不仅要拥有扎实的化学理论基础知识,还应当注重培养实验的能力。在初高中化学知识衔接上,学生容易遇到瓶颈,难以变通,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衔接好初高中化学学习方法,在实验中帮助学生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从而促进学生个人学习能力的发展,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对于高中化学知识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一、初高中化学课程衔接的几个方面
1.学生观念的转变
初中化学知识理解层面没有高中深,学生在学习时思维方式比较简单,在过度到高中化学知识时,常常会出现力不从心的情况。高中化学知识需要多角度多方位的理解,比起初中的知识点来说,高中化学的知识更像是一个知识面、知识网、知识体系。[1]学生需要转变学习心态和观念,不能以初中学习的眼光去看待高中化学知识,而是更要勤勉努力地去拓展自身的学习能力。教师在此方面上也要善于引导学生建设良好的学习心理和态度,将高中化学知识以更容易让学生接受的方式传授,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高中化学学习方法,从而建立起自身的学习自信心。
2.学习方法的衔接
学生的思维随着学习生活不断的在成长,在面对化学知识的学习上,从初中到高中由于层次的递进容易导致出现一些学习方法上的错误。化学学习是灵活多变的,许多知识点需要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看待且渗透。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时候,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考,不能仅仅以一种角度去看待所有的问题,否则难免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些错误。高中化学的抽象知识比起初中要多得多,学生学习起来需要培养一定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并且需要变通、归纳,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从而掌握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二、化学实验中可利用的教学方式
1.信息技术支持
信息技术作为新时代教育的必备辅助方式,为教学带来了便利和高效,善于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将教学开展得事半功倍。在化学实验中,由于实验内容都是器材,在传统课堂上不便展示,许多细节问题学生只能通过课本和教师口头传授,不利于学生理解。而信息技术可以将实验过程以视频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们看,教师还可以利用PPT的方式逐一分解传授实验内容。在实验室里,信息技术可以通过投影的方式将一些注意事项和实验步骤展现给学生们看,方便又快捷。
2.实行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学生通过课前或者课下的时间观看视频讲解,通过自主性的学习,减少教师占用课堂的全部时间来讲授知识,课堂不再是传统化的教师讲课学生听讲,而是倾向于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课堂形式,包括答疑、合作、反馈等等,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完成学业目标的教学效果。翻转课堂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不再依赖教师讲授知识,而是通过把握住教学的主动地位学习。在化学实验课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这种教育模式将课堂交给学生,自己则起到辅助作用,让学生在亲身体会、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总结经验,从而理解化学实验的本质和知识点。
三、初高中化学实验衔接的课程实践的应用策略
1.微课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辅助教学方式,其内容短小精悍,有助于在化学实验的教学中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和了解大致实验流程。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自由性鼓励学生在实验前做好预习工作,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还能让学生在课堂实验中有一定的掌握,不至于完全陌生。在实验后,教师也可以利用微课让学生巩固重点知识,加深对于实验细节的记忆,从而在化学题目上减少不必要的犯错。例如,在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实验活动2: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布置实验任务,让学生们在课前观看有关铁的实验微课,帮助学生快速了解铁的不同性质,掌握实验大概流程。在实验中,铁和硫酸铜是怎么产生置换反应,还原性的强弱又该如何区分?以及铁离子的检验实验细节之处该如何操作。高中化学有关铁的实验中常考的问题在实验中应当如何处理,比如实验室保存硫酸亚铁溶液时,往往加入一定量的铁粉或铁钉,目的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都值得学生在课前和课后反复思考,微课能够方便学生记忆重难点知识,从而在整个实验教学中帮助学生完善学习记忆。
2.保证化学实验基础知识衔接
初中化学已经带领学生认识过了简单的化学器材,在高中教材中,由于实验的复杂性,学生将会认识更多特殊用处的器材,比如酸式滴定管、坩埚、冷凝瓶等等。[2]同样的,许多实验原理在高中也有所扩展。如何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开展实验,培养化学核心素养是教师首要考虑的问题。例如,学生在初中曾接触过双氧水、氯化钾、高锰酸钾制氧的方法,那在高中化学中有关氯的学习中,学生又可以看到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氯气的方程式。学生在初中已经了解过高锰酸钾能够制氧的特性,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让学生思考高锰酸钾是如何制取氯气的?这一例子很好的说明了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对于高中化学的知识承接是有一定帮助的。学生在学习后续的其他化学实验中,也能总结出相关的学习经验,掌握自身的学习方法,从而培养了化学核心素养,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3.加强学生的实践和协作能力
学生在实验中往往是分组合作的形式,有助于学生进行交流和协作。[3]在化学实验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往往有不同的思考,让他们合作学习能够取长补短,实现共同进步。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时,可以适当地给予一些压力,促使学生们完成学习目标并克服困难,勇于创新挑战,不仅加强了团队协作能力,还为自身的自主思考、逻辑思维起到了积极作用。例如,在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实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以及与酸碱反应的性质,分析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适当加压,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并展示小组成果给同学们和教师。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与酸、碱、金属钾等等会产生哪些不同反应现象,以及它们各自的稳定性。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观察、交流、思考得出的结论,远比教师口头传授有效率得多,化学实验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实验流程,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思考归纳能力,培养实验素养。
总而言之,在高中化学实验课堂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正确引导学生看待高中化学实验,衔接好初高中化学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体系。不仅如此,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十分关键,学生在不断反复的操作和思考中能够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加强对于化学方程式的理解。实验教学还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和态度,为今后的学习打下铺垫。
【参考文献】
[1]王诺. 初高中化学概念教学衔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20.
[2]谢晓莉. 谈建构初高中化学实验衔接教学策略[C]. 2019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2019:369.
[3]杨砚飞. 人教版初中化学与高中必修化学教科书内容衔接分析及教学策略[D].华中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