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1月1期   作者:富姣琳
[导读] 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一直都是班主任努力的一大方向,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更好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更加亲密的师生感情。
        富姣琳
        黑龙江省黑河市逊克县民族小学  164400
        摘要: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一直都是班主任努力的一大方向,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更好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更加亲密的师生感情。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班主任而言也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研究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本文将围绕如何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充分尊重学生的特点,构建良好关系展开讨论。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班主任;学生;和谐关系;构建
前言:
        在现代化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下,小学教师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以及文化知识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多个方面的教育都需要做到全面把握。只有在了解了学生的基础上,才能够针对学生的特点展开更加行之有效的教学,保证师生双方的对话合作,理解尊重和谐共存。
一、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重视班会课的开展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班主任教师如果想要构建更加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就要摆正自己的心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交流关系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帮助,引导学生完成学习。在班主任工作开展过程中,班会课一直都是比较重要的班级管理形式之一。需要明确的是,班会课的价值在于预防和总结。预防问题的发生和总结归纳已发生问题的根源,避免下次再次发生,同时在沟通问题的过程中,快速建立与学生的亲密信任关系,也是班会课的价值之一。因此,在班级管理工作进行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习惯,以班会课为主要教学方式与学生沟通感情。
        例如:一个班级刚刚成立时,教师就需要注意班会课的开展,每周至少一次的班会课可以保证班级内部的管理始终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每位学生在班级学习中出现的问题,都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比如在班级刚刚成立时,教师通常都会强调班级内部的纪律问题,自习课不允许随意下位走动,全体学生必须保持安静等都是一些十分常见的纪律要求。而这些纪律对于刚刚进入小学的学生而言,很难具有一定的约束性,学生自身的自制力本来就比较差,即便有一定的制度作为保障,也需要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提醒学生保持安静,不要随意走动。
        为了更好的完善自习课的纪律效果,教师可以称班会课时为学生,着重强调纪律问题,并且在每周的班会课上都更新下周负责看管自习课纪律的值日班长,代替教师执行纪律委员的任务。而对于上周自习课中出现的随意下为或乱说话交头接耳的现象,当值日班长记下名字,并且向教师通报之后,教师也要在班会课上对这些同学进行整体的批评和点名,并且提醒这部分学生。从今以后再也不可以犯同样的错误,当然,这样的管理制度在最开始实行时或许会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这样的方法长期坚持下去,可以有效培养出学生的学习习惯,完善学生的人格。而在一次又一次班会课的开展过程当中,教师通过不断地引导学生来完成和学生一次次的对话也能够提高个人和学生的沟通频率。从而加深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印象,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就形成了。


二、构建差异化的学生管理目标,充分尊重学生特点
        小学阶段的学生刚刚完成学生身份的转变,进入小学以后,很多学生才正式树立起了规则意识。而由于小学阶段学生仍然处于心智发展的懵懂阶段,在处理很多问题的时候都无法从特别理智的角度看待问题。因此,当班级内部出现矛盾时,教师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特点,在管理工作开展方面展现出差异化的学生管理目标。
        例如:当一些天性比较活泼的学生进入小学时,通常会展现出较为活跃的性格特点。而这部分学生在和其他同学进行交往时,往往会表现得过于热情或过于活泼,偶尔出现一些交往中的小摩擦,也是比较正常的现象。因此,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当中,这种性格活泼的学生一旦出现和其他同学闹矛盾的情况,教师首先要找到该同学了解情况。因为对于这一部分学生而言,有时候和其他同学产生矛盾,只是因为他们自身口直心快,对其他同学并没有任何恶意。教师在了解了真实情况之后,在引导该学生从个人的性格特点方面入手,改掉急躁或者口直心快的毛病,更有利于完善该学生的人格,培养其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在和该学生聊天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尽量展现出个人比较有魅力的一面来吸引学生继续自己深入交流。通过这样的单独交流,也能保障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形象。
        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如果每一次出了事情,教师都能够用同样的态度处理这些问题,那么教师通过一次次的言传身教,也能够为学生做好一个好榜样,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同时,还能够完成德育教化的目标。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在班级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还会出现一些性格比较温吞的学生。这一部分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并不会表现出过于急躁的性格特点,反而由于其性格过于沉静不会和其他学生产生多么严重的口角,容易使得其他教师忽略这部分学生的存在。教师一方面要和其他任课老师做好沟通,明确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其他任课教师也应当对这些性格比较害羞内向的学生加以关注;一方面也要围绕自身的教学引导作出方法上的转变。班主任的教学工作,除了日常课程上的教学,还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性格,对于害羞内向的学生,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为其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且在私下找学生交流时,教师也要充分照顾到这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和敏感性。聊天时尽量用鼓励的策略激发其自信心,引导这一部分学生从内向害羞向活泼开朗的性格特点转变。通过一对一的谈话引导,也能够对学生起到充分的引导效果,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总结:
        在小学阶段教育教学过程中,班主任管理工作属于十分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是小学教育教学得以较好开展的重要保障。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属于重要影响因素,对班主任管理工作效果会产生一定影响。因而,小学班主任应当积极维护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从而保证更好开展管理工作,进而促使小学教育教学得到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邹天德.如何构建小学班主任与学生的和谐关系[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13):133.
[2]陈伟城.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方法研究[J].数码设计(下),2020,9(8):160-161.
[3]马雅琳.小学语文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构建探讨[J].魅力中国,2020,(8):119-1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