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育薇
浙江省乐清市蒲岐镇中学 浙江 乐清 325608
摘要:针对数学这门学科而言,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开展数学教学时可以巧妙运用生活例子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以生活化教学的方式创设出不同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从数学课堂中走进生活中,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本文根据初中数学的教学环节和目标,提出针对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生活中经常有数学知识以及数学规则的运用。以生活中的数学例子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可以加强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因此,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兴趣有着重要作用。
一、设置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生活中有许多事情都与这门学科存在紧密联系,所以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生活例子非常多,这就需要教师积极观察生活中蕴藏着哪些数学知识,并通过简化和分析应用到数学课堂上,为创设数学情境提供条件。新课标中提到数学教学必须要与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开展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现在,大多数初中数学教学都已经开展了生活化教学,将现实生活的例子融入到课堂中。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以生活中的例子作为切入点,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平常熟悉的事物来思考背后的数学知识,这样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在熟悉的情境中促进学生发散思维,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二、开展生活化的数学实验
初中数学课堂开展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满足学生对于探索学习知识的需求。但是现阶段大多数的初中数学实验中缺乏创新性和吸引力,导致学生对于数学实验的兴趣降低,导致课堂中开展数学实验的效果并不好。所以,教师必须要改变数学实验的形式和内容,针对数学实验进行创新和改造,比方说将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到数学实验中,尤其是引入一些颜色鲜艳、有趣的生活现象,提高学生在数学实验中的专注力和积极性。而另一方面的原因来源于教师,教师由于教学进度和自身的惰性经常忽视了数学实验的教学环节,而是以阅读教材或者PPT演示数学实验的方式进行教学,导致数学实验并没有真正在课堂中生动展现出来,对于学生的数学水平和课堂参与度都有着不利影响。
新课标针对数学实验提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已获得的生活经验除法,通过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生活例子来体会数学的奥妙,降低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排斥程度,进一步拉近学生与课堂之间的关系。数学本来就是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教师采取以往的教学方式并没有将这一点体现出来,失去了数学教学的意义。因此,课堂教学中必须要融入生活化的数学实验,以学生的知识和动手能力为基础,引导学生参与数学实验,比方说学生用已学过的数学知识来拼好散掉的图片,或者是根据数学规则来计算不同桌子能够有多少次顺序。显然以这种直观、简单的方式能够引导学生重视数学知识的学习,并且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能力。[1]
三、积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数学作为一门较难的学科,考察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
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的方式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能够做到学以致用。但是大部分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程度仅限于特定的题目和应试教育,对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不能很好地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解决,没有达到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教师必须要在教学中融入更多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深入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还能加强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纲要》得出教材内容需要符合新课标的教学标准,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可以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进行创新,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探究,加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针对以往的知识与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能够以生活化的例子进行理解,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2]
教师开展数学生活化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出教师的引导作用,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索,让学生以某个具体的生活例子进行思维发散,找到类似例子之间的解题思路,并以例子的形式记住这些数学知识点。教学作为传授社会经验的手段,以教学的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找到生活中的知识是真正的教学目的,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
四、科学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
数学课后作业作为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教学内容,对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有很好的帮助。因此,开展生活化的课后作业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教师在设置课后作业时,可以适当布置一些生活化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维发散,减少学生对于作业的排斥心理,适当的实践作业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方说,当学习完图形的数学知识,教师在课堂中引入一些优美的生活化图形,如美丽的夜晚景象、学校上课的情境画面等,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观察画面中是否含有数学知识,在课后布置关于寻找图形的数学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能够对生活中的事物以数学的角度进行观察,并掌握其知识点。在学习直角、钝角、锐角的相关数学概念时,学生对于角度的判断和定义十分陌生,教师必须要设置一些教学活动对于其知识点进行再次巩固和复习,比如说通过布置课后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角度,旗杆与地面形成什么样的角度?生活中存在哪些钝角?为什么生活中树木、房屋必须是直角呢?根据这些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进一步探索,并收获实践活动中的快乐。
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可以应用到教学中的知识和例子,促进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针对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开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以及布置适合的生活化课后作业,系统化地开展生活化教学,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对于生活中的知识的认识、理解、探索以及思考等,也可以极大地丰富初中数学教学课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朱赟.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2):247.
[2]李志恒.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11):90-91.
[3]张博.试析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20):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