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霞
诸暨市西湖小学 邮编:311800
摘要:小学是学生步入校园生活的第一个阶段,这一时期的学生模仿能力比加强,也是教师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关键性阶段。因此,为使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在小学语文课堂得到培养,教师需要结合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和内容,实现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以及学习习惯的形成,并提升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
关键字: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渗透意义
引言
小学语文素养主要包括学生对语言的积累和运用、语文学习方式、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人文素养等。新课程的改革主要明确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养成,让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到的不仅只是语文知识,同时还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品质。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负责,并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达到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目标。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针对核心素养渗透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
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仍旧按照的是以往的教学方式,通过书本上的内容照本宣科的向学生讲解,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处于较为被动化的地位,对于语文学习兴趣并不是很高。而且,较为生硬的教学课堂,学生的思维较为固定,形成教师说什么,学生就学什么,难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学生只是学到的基础知识,思维方面的能力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渗透的意义
(一)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核心素质教育理念之下,教师开展多元化的语文教学方式,结合学生较为感兴趣的部分,不再只是生硬的传授书本上的内容,这就会使学生对于语文学习兴趣大大的提升。另外,在丰富教学模式的同时,教师同时也增强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上感受学习带来的趣味性,吸引学生以更为积极的心态参与到语文课堂学习当中,从而达到在教学中渗透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二)增强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核心素养的教学目的是为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通过多读、多写多思考的方式,在加上教师对学生文化思想和道德品质的熏陶,使得学生能够在无形当中提升自身的语文学习能力。不仅能够为学生之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也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我思考意识,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渗透的策略
(一)重视对学生的文化教育,落实核心素养的提高
为使语文核心素养能够充分的落实到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文化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成长。首先,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课堂前,首先要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基本的了解,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开展文化方面的教育。让学生感受到文章做传达出来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力量,使得学生能够感受到语文学科的魅力之处。
例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课本中《纸的发明》这一节内容时,学生只是知道造纸术属于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但却对于造纸术并不了解。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默读课文。在学生对于本章节的内容有大致的来了解之后,为使学生能够更为深入的学习文章内容,同时也为能体现出对学生的文化教育。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造纸的过程,包括制浆、调制、抄造和加工等,这属于现代化造纸法。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代造纸的步骤。通过让学生以直观的方式了解到造纸的技术,使得学生对于中国发明有更为深刻的认知,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也让学生珍惜纸张,不能浪费资源等,以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进行情景创设,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文不单单只是一门文化学科,更是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在小学语文教材当中,很多作者将自身的情感与思想融入到文章当中,在这些文章中不仅凝聚了作者的心血,同时也是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语文不仅是实际的交流工具,同时通过语言文字更能传递出更多精神方面的力量。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会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难以深入到文章的学习当中,教师可以通过情景的创设,使得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同时通过情景教学,可以让学生更为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含义。
例如,教师在讲解《麻雀》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的时间到课外找寻麻雀的身影,并仔细的观察麻雀的外表有什么样的特点,麻雀在相处的过程中有什么有趣的现象等。通过学生实际的观察,教师再进行讲解时,学生也会更有兴趣,同时也能为语文教学课堂建立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感受到语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的提升。
(三)加强师生互动,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只是通过课堂提问与学生进行互动,容易使师生的互动只是停留在书本内容上,难以促进师生关系的融洽性。因此,教师要创新互动方式,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了解学生的想法,才能更好的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例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留出一段时间作为学生与教师进行互动的时间,学生可以提问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不理解之处。同时教师可以结合书本上的内容向学生提问,对于简单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抢答的方式回答问题,回答最快的学生,教师可以奖励一个小红旗或小红花。其次,教师可以提出一些较为有难度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并引导学生可以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来回复教师提出的问题。使得学生能够拓展思维,仔细的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以问题作为导入,鼓励学生回答积极的回答问题。最后,教师可以建立班级群,让学生存在问题时,可以在班级群当中提问,其他学生和教师可以进行解答,形成相互协作的班级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是需要结合学生发展的特点,教师创新教学方式,发挥出学生在语文教学课堂中的主动性。并融入文化方面、思想方面的知识以及提升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学习的主动性等。真正的落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的,在潜移默化之下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炳祥.让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常态课阅读中落地生根[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12):14-16.
[2]夏晶晶.如何有效渗透核心素养于语文教学实践中[J].文学教育(下),2020(12):180-181.
[3]周飞飞.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