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慧 靳晓珍
四川天府新区美岸小学 610000
摘要:“性教育”在我国的小学教育中长期以来都是一个非常隐晦甚至被忽视的领域,即使有些地区和学校大胆尝试,也会受到社会各界的颇多争议。在积极心理学的视阈下去重新审视小学生性教育的深层价值,性教育其实就是爱与尊重的教育,它包含了性别与尊重的教育,爱与生命的教育,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情感与责任的教育。从这些价值所指出发去扭转小学生性教育被误解的局面,从而打开我国小学开展性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小学生 性教育 积极心理学 工作探索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人们对“性”早已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也逐渐意识到对青少年儿童进行性教育的重要性,性教育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小学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涉及。在我国,因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特殊因素的影响,“性”是一个被禁忌的话题,人们“谈性色变”,难以启齿。“性教育”在小学教育中长期以来更是一个非常隐晦甚至被忽视的领域,即使有些地区和学校大胆尝试,也会受到社会各界的颇多争议。
一、从积极心理学看“性”的积极内涵
积极心理学就是关注幸福与力量的学问,积极的心理就是一种精神力量,就是一种善于发现人和事的积极意义并积极对待。从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出发,对小学生进行性教育,首先要思考“性”的积极内涵是什么,然后再来思考关于积极的小学生“性教育”是什么。
当精子和卵子结合,一个新的生命就此开始发展的征程。每一个新生命都承接了人类发展最基本的使命——生命的繁衍与传承。传统的“性”认知比较狭隘,局限于性别的不同,生理构造的具体差异,以及动物层面的繁衍生殖活动等。但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我们开始关注到“性”的社会文化意义。
性发展与生命中所有机能的发展都是平行的,是生命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生俱来地伴随着我们的一生。这其间,不仅有生理上的性发展与性行为,更伴随着性心理上的发展。性,首先是个人隐私,是爱情的重要元素。对“性”能否有正确积极的认识,会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着个体的社会交往方式,影响着如何对待情感和应有的社会以及家庭责任,影响着对生命成长的尊重与积极认识。
二、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小学生性教育的重要意义
我国小学生一般处于6~13岁的年龄段,刚形成对不同性别的基本观念,是进行性教育的关键时期,也为青春期更高层次的性教育奠定基础。但是在中国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面对孩子们对异性对生殖器官的好奇,家长们常常持“船到桥头自然直”的观点,用隐晦的言语随便应付此类问题。这种传统意义上的性启蒙,靠孩子自己偷偷摸摸地探索,造成了无数愚昧和荒唐事件,还有数不清无法挽回的悲剧。
基于“性”的积极内涵,以积极心理学的视阈下去重新审视小学生性教育的深层价值,我们倡导的小学生性教育应涉及到以下四个维度的教育。
一是性别的教育,包含生理上的性别、心理上的性别和不同性别平等与尊重的教育;二是爱与生命的教育,让孩子们懂得保护自己的性器官,保护隐私也不窥探被人的隐私,懂得生命的来之不易,以及在家庭中新生命成长的幸福;三是道德与法制的教育,认识并懂得防范性伤害,学习管理好自己的隐私以及性行为,使其符合社会道德和法律;四是情感和责任的教育,学习把握自己的情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尊重他人的情感,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这四个板块的内容伴随着我国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的普遍规律层层递进,并相互影响。对小学生进行积极的性教育有利于孩子从小树立性别意识,了解自己的身体,明确个人的权力,学会更好地保护自己,懂得平等地对待他人,尊重个体的差异,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道德水平与爱的能力,将对孩子自身和社会都有积极影响。正如著名儿童性教育研究专家胡萍所说,在性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孩子进行人文提升,这才是性教育的价值所在。
三、积极的小学生性教育工作路径
对于6-13岁的孩子来说,实施积极的性教育的最好方法是根据儿童性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同时,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社会的倡导,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合力。
1、抓住家庭教育的基石作用
父母是孩子最初的老师,也是最好的老师。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来说是影响时间最长,影响最为深刻而广泛的教育。而小学生关于“性”的认识最直接地来源于家长的引导。家长有了正确的性教育观,将对小学生的性教育启蒙有极大帮助。
2、切实发挥学校教育的主体作用
在小学的相关课程中增加多样化性教育内容,尤其是心理健康,体育健康,道德与法治等课程中,都可以增加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小学生性教育四个维度的内容。学校也可以面向全体教师和家长们开展关于性教育内容与方式的讲座,以便于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有效渗透性教育内容。
3、扭转社会舆论的偏见,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
社会各界明确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性教育“内涵与价值所在,认识到传统意义上狭隘的性教育的弊端。加大对小学生性教育的宣传力度,逐渐扭转社会对小学生性教育的偏见,
4、国家出台更具有指导意义的相关政策法规
性教育的实施还需要国家政策上的大力推进。自2008年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和2011年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发行后,我国性教育发展得以快速发展。但目前对性教育开展时间和性教育具体内容暂无明确规定。国家政策法规的导向作用非常重要,所以,国家相关部门应联合高校相关学者,小学一线教师出台更加明确具体的相应政策和法律。
四、结语
小学生性教育其实就是爱与尊重的教育。性教育关系到人的身心健康成长,关系到家庭的幸福程度,关系到社会文明的水平,是一个长期的、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加大投入的领域。我们应摒弃长期以来对小学生性教育的偏见,让性教育工作在小学教育中得到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