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爱引航 繁花似锦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期   作者:王琼
[导读] 曾在一篇报道里看到,温家宝总理在教师节里说:“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有爱心。”
        王琼
        广州省惠州仲恺高新区第三小学 516008
        曾在一篇报道里看到,温家宝总理在教师节里说:“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有爱心。”教育家马卡连柯也说过:“爱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做好教育教学工作首先要付出爱。可见,教育教学工作者既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又要对学生充满爱心。作为教师,唯有热爱学生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
        一、关爱后进生,促其转变
        (一)增强情感投资
        所谓的后进生,大都由于学习态度或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的不正确致使其学习成绩不理想,从而进一步导致其在学习上缺乏争取成功的自信心,也因此在思想深处背上了包袱,存在着沉重的自卑感。由于长期处于消极的状态,使得这部分学生在自我意识上就与其他学生产生了距离。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要拉近教师与后进生之间的距离,就需要教师加大对后进生的“情感投资”。教师应该主动放下架子接近后进生,多和后进生谈谈心聊聊天,给予后进生更多的关爱。同时也应该鼓励班上其他同学多主动与后进生沟通,多给予帮助,使后进生感受到教师和同学们的关爱,这样后进生内在的自我意识就会慢慢的被唤醒,其消极的情绪也会随着周边浓浓的关爱也渐渐消散。
        (二)师爱引导,增强信心
        每位学生身上都有长处和亮点,所以教师要留心观察,善于寻找、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长处,并对学生付出爱心。他们虽然成绩不够理想,不能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但往往他们又是另一领域的“高手”,他们有的是篮球场上的扣篮高手,有的是田径赛场上的飞毛腿,有的是舞台上的百灵鸟,有的是劳动的好能手……教师要敏锐的察觉并利用其闪光点,引发其求知欲,促其奋发向上。
        每位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鼓励,渴望被老师肯定。课堂上,教师设置问题时,可以将难度较小的问题留给后进生,让学生在一次次回答中树立信心。在班级职务中,可以尝试让后进生担任班干,如分管一小组的纪律或其他事物,后进生虽然成绩较差,但他们同样具有管理的能力,教师要相信他们,并且给机会他们。当他们身上肩负一定的责任时,他们能较好的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
        我班上有个学生叫小庄,他是班上具有强大“号召力”的人物,他学习成绩理想,作业经常未能依时完成上交,课堂上老师在讲课,他也偶尔会插话或者大声喊叫,扰乱课堂秩序。经过深思,我决定从“号召力”入手,课下我常找小庄说说话,问问他最近学习上遇到的难题、生活中发生了哪些开心的事……关心他的想法,针对班级近期的活动我询问了他的意见和想法,以此拉近师生距离。其次,我先让他担任体育委员,让他的“号召力”有施展的空间,同时我根据他管理能力适时加以引导,现在他能很好的组织同学们排好路队、排好做操队形,他的表现得到了同学的认可,我也在班会课上多次对他进行表扬及肯定。接着,我让他担任小组组长一职,课下我对他说:“组长是相当于重要的,组长不仅是收好各科的作业,更重要的是组长是组员的表率,组长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影响组员,老师和同学们都很信任你,相信你一定能为同学们做个榜样”,就这样他慢慢的转变了,课堂上他积极举手发言,还鼓励组员踊跃发言;他自觉遵守课堂纪律,还要求组员在课堂上也不能随意讲话或做小动作;他依时上交作业,还积极督促组员尽快完成作业……他由一名令人头疼的学生变成令人喜爱的学生,他的号召力成了班上的正能量。
        二、严爱优等生,促其稳健
        提到优等生,相信每位老师大都是满心欢喜的。他们成绩优异、思维活跃,是老师们的得力助手。但正是由于他们深受老师、家长的喜欢和宠爱,因此他们的自我意识很强烈,常常流露出明显的优越感,却看不到自己的不足。

优等生虽成绩优异,但他们同样存在一些不足,如:对参加其他活动不积极、与同学交往不多、对班级和学校事务不热心、易骄傲自满等。所以说优等生同样不可或缺教师的关爱和指导。
        (一)开展耐挫教育
        优等生在学习生活中很少经历失败和磨难,因此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失去信心,对自己产生怀疑。教师要适当开展受挫教育,设计恰当的教育情景,选择适当的教育时机。我班上一学生小张,小张的学习成绩向来优异,但在一次测验中未考好,回家被家长批评,此后一段时间,早读课读书他是有气无力的状态,上课也是无精打采的,后来我和小张谈心,得知由于成绩未达到父母的要求,被父母批评了,为此他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后来我发现不仅小张如此,班上有一部分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也有同样的情况,承受不了挫折,遇到一点小困难就垂头丧气。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我主动与孩子们谈心,让他们知道学习或生活中出现困难和挫折是对自己的一种考验和锻炼,要想办法积极的应对,这才是正确的处理方式。另一方面,我在班上组织开展"逆境促成长"主题班会,通过演小品、谈感受、唱歌去等形式让学生彼此之间相互传递正能量。
        (二)方法指引,认识不足
        优等生基本都是在“赞美、表扬”的氛围下成长的,他们的自我意识比一般的学生要强烈,同时他们也比一般的学生容易骄傲自满,看不到自身的不足。对于优等生我采用的是“严爱”的教育方式,好的方面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不足的地方及时指出并要求改正。在班级管理方面,为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我曾经放手让学生去管理,后来我发现班上的纪律委员出现了“滥用权力”的现象,随意的点名扣分、增加值日打扫的时间等行为。发现这一情况后我与这位纪律委员长谈了一番:你觉得在你的管理下班上的纪律情况如何?假如你是被管理的同学中的一员,你喜欢怎样的管理方式,怎样的方式更能让你信服?这一番谈话同时也是一次对自我管理深层次的思考,让这位纪律委员既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又对班级管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体会。后来,我发现“滥用权力”不存在了,班上纪律也逐渐好转了。
        只要引导正确,优等生定是教师的好助手,班级管理的好能手。
        三、博爱中等生,促其奋进
        在一个班里,不难发现中等生这个群体是最大的,但也是最容易被教师忽视的。他们的成绩大都处在中游,学习主动性有所欠缺,自我督促的能力不强,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学习状态变化较明显,成绩有忽高忽低的趋势。
        (一)关注中等生
        由于学生人数较多,在班级管理和教学工作中,教师一般都运用“抓两头,促中间”的做法,也就是培养优秀生和转化后进生来带动中等生。但由于教学时间和教师经历有限,很容易忽略中间层次的学生。因此,教师要经常留心中间层级的学生,找他们多交流,课上多投于关注的目光,多点肯定和鼓励。
        (二)帮助中等生树立目标
        曾经我做到一次调查,开学初,我在课堂上让同学写下自己的理想、本学期的学习目标,结果我发现大部分中等生手中虽握着笔,却一字未写,满脸尽是迷茫与困惑。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自然学习上也就缺乏动力。
        为更好的帮助中等生树立目标,首先,我让他们一一列出自己不足的地方。同桌间再相互列出对方的优点及不足。要求他们优点要保持,不足之处要逐步改进。接着,让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共同制定一份学习计划表,由家长监督孩子完成。最后,为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我在教室里布置了一面“梦想墙”,让学生将自己的“理想”张贴上去,以时时督促和提醒自身。经过一段时间,我发现课堂上举手发言的中等生增多了,朗读时中等生的声音变大了,作业书写时中等生的字更工整了,渐渐的我发现中等生的成绩上去了。
        四、结语
        师爱如阳光,照亮孩子的梦想;师爱似雨露,滋润孩子的心灵。师爱是启明灯,黑暗中带来光明,迷茫中给予希望,也正是有了教师无私的爱,孩子们的成长道路有了更多的芬芳。以师爱引航,繁花终似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