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华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新能源有限公司,北京,100120
摘要: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随着城市工业化逐渐向农村地区转移,以及农村自身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导致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相关人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善此种现象,全面提升农村生态治理水平,从而改善农村农民生活的环境。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农村生态治理;环境污染
引言:
城镇化是国家现代化发展的主要途径,在推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化聚集,随着人口结构不断的发生改变,不仅加快了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结构调整,而且也对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生产了重要的影响。在推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需要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相一致,同时在吸纳农村人口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到该地区的生态能力和承载能力。若是在推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对发展规模和生产速度过于强调,而未对该地区的生态承载能力进行全面性的考虑,则会导致城镇化发展不平衡,最终形成区域性的生态环境破坏。
一、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农村生态治理存在的各种问题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与城镇化发展之间关系越来越密切,新型城镇化建设在为农村带来更多资源和就业机会的同时,也为给农村生态治理带来了非常多的问题,农村生态治理问题不仅是新型城镇化所造成的严重后果,而且也涉及到政府和社会等多个主体,在具体表现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农村生态治理思想观念落后
新型城镇化在具体建设过程中,政府主要是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在城镇化建设上,而对农村生态治理却未加以重视。虽然近年来国家也在力求做出调整,但是从整体角度上而言,我国大部分农村生态环境已然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治理形势,环境污染问题一直以来都未得到有效的遏制和解决。而出现此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在开展农村生态治理过程中,有关部分只是在形式上有所改变,但是在思想观念上与以往的生态治理理念并没有本质上的改变,所以致使农村生态治理建设迄今为止还是处于非常落后的状态,不仅是生态治理效率偏低,而且效果也极其不理想。
(二)农村生态治理资源投入有限
尽管目前国家对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已经非常重视,但是与城市相比较而言,大部分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资源投入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尤其是大都数农村地区环境基础建设设施非常的落后,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虽然现阶段国家财政在乡村振兴战略引导下加大了投资力度,但是对农村生态治理上与规划还存在明显的差距。特别是对污水治理方面,农村地区在这方面的基础建设设施几乎没有相应的资金,这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农村污水对环境的污染。
(三)农村生态治理制度体系未完善的构建
随着国家在不断推行乡村振兴过程中,对农村环境问题采取连片的整治模式,同时投入了部分的资金,采购了相应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设备来有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并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然而,由于缺乏相应的农村生态治理管护机制,致使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应缺乏应有的维护和管理,当设备在有故障出现时,只能处于闲置的状态,从而造成严重的浪费现象。而造成浪费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家对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并未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地方政府在实际开展工作中因缺乏相应的政策,形成举步维艰的状态。
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生态治理实行的有效策略
新型城镇化必须要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从而实现农民的“市民化”待遇。所以,需要有效推动农村生态治理,治理好农村生态环境,使农民能够生在绿化环境中。在新城镇化背景下,必须要以问题为导向,针对目前农村地区存在的生态治理问题,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使农村地区生态环境能够得到优化[1]。
(一)转变农村生态治理观念
五大发展理念不仅是“十三五”规划的总领思想,而且也是贯彻落实农村工作的精神引领,协调和绿色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中的关键性内容,对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发展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性指导意义。其中协调发展是要求在开展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必须要全面落实统筹协调原则,不但要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确保城镇化居民的生态环境,而且还要兼顾农村地区生态环境治理问题,尤其是在政策制定和资源最大化利用方面应平衡城镇化与农村之间的联系,在保证城镇化和生态环境治理得到保证的基础上,将更多的资源和资金逐渐向农村地区倾斜。特别是地方政府必须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权威性,将各项政策贯彻落实,构建多元次和多元化的生态治理模式,全面提高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效率[2]。此外,在实施农村生态治理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保证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得到共同进步,以及将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做好相应的规划,将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规划在城镇化发展总体战略中,尤其是地方政府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和法律要求将绿色发展作为政府政绩考核的重点内容,以此来保证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得到很好的成果。
(二)加大农村生态治理的资源投入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都已经呈现出非常严重的环境污染,这部分地区若是不加大政策引导和资源投入,难以使目前存在的现状得到改变。尤其是随着工业化发展逐渐向农村转移,这部分地区自身的生态环境本就脆弱,再加上地方政府对经济发展过于追求,而忽略了环境的治理问题,工业生产产生大量的废渣、废气和废水对环境造成了非常大的环境污染。针对这样的情况,仅依靠农村自身力量很难改变目前存在状态,所以政府应加大对这部分地区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以保证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能够取得良好的成果。
(三)完善农村生态治理制度体系
只有在完善的制度体系下,农村生态治理才能够得到有效的推进。因此,政府需要根据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管理机制[3]。从本质上来讲,农村生态治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不仅涉及到的部门非常多,而且内容也相对较多,所以应该从国家层面构建对应得到领导机构,成为相关部门有效衔接和沟通平台,同时对各个部门实行严格的监督和考核,从而保障各项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得到有效的实施,提升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效果。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就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来讲,既是难得的机遇又是艰巨的挑战。所以,必须根据目前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应对的策略,将存在的各种有效解决,减少环境环境污染,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改善农民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从本质上将农村生态治理问题很好的解决。
参考文献:
[1]于法稳.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生态治理的对策研究[J].城市与环境研究,2017,0(2).
[2]张珊珊,张彩玲."美丽中国"视域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研究 ——以盘锦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为例[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98(4):38-40.
[3]甄茹茹.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社区治理研究——以江苏省沛县N镇为例[D].江苏:中国矿业大学,2017(8):4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