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的科技发展

发表时间:2021/3/19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34期   作者:张熊
[导读] 水文、工程和环境地质的相关研究是我国推行的基础性以及公益性的一项工作,关乎到我国生态环境保护、资源管理以及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
        张熊
        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   武汉  430079
        摘要:水文、工程和环境地质的相关研究是我国推行的基础性以及公益性的一项工作,关乎到我国生态环境保护、资源管理以及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我国目前处在经济社会转型过程最为关键的时期,需要对国际范围的大趋势加以迎合,继而对人类目前面对的各种科学难题进行良好而解决,这也就要求水文、工程以及环境地质相关工作一定要朝着科技化的趋势发展。
        关键词: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
引言
        在工程地质勘察正式开展之前,对该地域周围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详细测量,能够使后续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同时,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为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各个环节的有序进行,提供了重要的数据信息依据。因此,必须保证水文地质勘察相关工作具有的各种问题能够有效解决。因此,本文针对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及改进,展开详细的分析,确保所获得的工程地质勘察信息更加精确,为我国工程地质勘察行业的有效发展,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
1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概述
        1.1水文地质
        地质学分支学科,指自然界中地下水的各种变化和运动的现象。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主要是研究地下水的分布和形成规律,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地下水资源及其合理利用,地下水对工程建设和矿山开采的不利影响及其防治等。
        1.2工程地质
        工程地质研究可以有效查明不同地质条件等诸多客观因素,通过诸多地质因素进行合理汇总,客观地评价出地质问题,并且针对开采工作、基础设置建设工作提供前提基础保障。在开展地质开采、工程建筑的过程中,相关建筑施工主体可以结合地质工程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针对自身的建设与规划工作进行设计,从而选择出最佳的施工生产方案,提出针对不良地质的改善与整治措施。
        1.3环境地质
        环境地质是指生物圈、大气圈以及水圈依时间变化而同时发生相互积极作用,导致岩石圈的地壳表面发生彼岸花而形成的“地质环境”。“地质环境”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就是“环境地质”。由于人类是环境的一部分,其在地球四大系统中,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以及水圈的一分子,必须吆喝协调共同发展。
2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的发展现状
        2.1地质勘察中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同时自然环境却遭到了很大的破坏,在加速现代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这样的现象更加的明显。由于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频繁发生地质灾害,不利于目前社会的稳定发展。在调查某一地区的地质过程中,探索到了一些问题,可以纠正我们开发土地资源的本来意识和态度。首先,破坏土地的现象比较严重,除过度开发外,土地浪费依然存在,各种非法开发建设,造成地面沉降、水土流失等,土地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严重破坏土地资源和生态平衡。其次,由于长期过度开发与破坏该地区土地,再加之自然的影响因素,因此导致了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给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最后,由于破坏了水文地质环境,因此导致了局部地下水位下降,最终造成当地水资源严重缺乏,人们的正常用水受到影响。
        2.2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的现状及发展
        地质环境与区域经济的未来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对人们的正常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上述种种问题,该地区的发展将停滞一段时间,在这一时期内,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需要科学解决。

站在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应结合目前地质环境,尽量减少再开发地方水、土资源的次数,包括规划中临时中止大型建设项目的筹备工作,因为受到地质环境灾害的影响,大型建设项目的建设可能达不到预期的经济效益,反之,由于工程建设导致地质环境遭到破坏,可能会发生其他的地质灾害。站在社会人文角度来看,在有效保护和改善该地区的地质环境之前,不适合再开发利用。第一,防止发生地质灾害,避免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此外,从目前科技水平来看,地质灾害的发生还不够准确和可预测,其本身也具有隐蔽性和滞后的特点,所以,更需要事先预防。第二,保护生态环境,不但对当代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后代的财产遗留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3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科技化趋势
        3.1填海造田
        为延伸耕地面积,可开展填海造地和围湖造田项目,因湖泊实际面积缩减,致使沙漠化速度加快,让环境地质和水文地质发生着改变,甚至会有洪涝和水灾出现,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科学合理的通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的测量针对填海造地、围湖造田项目进行详细分析。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详细分析出项目的可实时性以及项目建成之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强化当地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科技化发展,为我国经济建设与发展打下良好科技技术保障。
        3.2岩石边坡
        边坡问题在水库回水、水利工程坝基、水运航道、公路沿线、铁路工程中表现的非常普遍,影响岩石边坡的主要因素包括,河谷外鼓、河谷卸荷回弹、采煤活动对上覆地层填海造地和围湖造田。为了扩大耕地面积,实施了大量填海造地、围湖造田的项目,由于缩小了胡泊的实际面积,从而促使泥沙积累速度加快,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发生变化,水灾严重、洪涝不断,为解决此问题,应该加强这一方向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科技化发展。
        3.3干旱地区的水资源开发
        我国本身就是一个水资源匮乏的国家,在我国的西北地区十分干旱。但是我国的西北干旱地区的地下水区域却发展速度很快,这也是保障当地的工业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现有的水资源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沿着河道进行渗入,逐渐实现绿洲的状况。对于这种模式进行人工调节出现了灌溉的地下水节水措施。再干旱地区进行节水工程可以参考中东地区的经验,干旱地区的水资源开发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研究方向。
        3.4隧道工程
        隧道工程所涵盖的范围非常广阔,其中涵盖了军事工程、地下铁道、采矿工程、水利工程等诸多基础设施建设内容。在隧道工程当中开展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测量的意义重大。客观来说,隧道工程在我国容易已经具备60多年的历史,其中阻碍我过隧道建设最为严重的问题便是岩溶地层止水问题,因此还出现了诸多安全问题。例如,20世纪末对我国社会影响较大的“涌水桶沙”事件,直接造成了我国铁路运输的瘫痪。为了有效确保我国隧道运输的实际效率、提升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就应该在隧道工程开展之前,严格针对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的内容进行详细分析和调查。通过科研技术、科研调查、科研服务与生产等诸多手段的联合,确保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的质量,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隧道施工设计,保障隧道施工实际质量。
        3.5勘察岩溶充水矿床
        溶洞充水矿床大多分布在规模区域小的溶水系统中,有着溶蚀性,容易有危险出现,甚至会引起涌水。勘察矿床时,需要加强保护。溶隙充水矿床分布区域通常为大型溶水系统,需要工作人员掌握其分布归来吧,预测矿区给排水。若是矿区出现涌水情况,则应及时补充。
4结束语
        简而言之,地质领域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以及经济的发展。本文针对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内涵以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内容进行了详细分析,其目的是研究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的科技发展途径。
参考文献:
        [1]赖安超,舒珩.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的科技发展趋势分析[J].数码设计,2017,6(10):82.
        [2]王瑞久.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的科技发展趋势[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6(03):1-5+13.
        [3]崔启鑫.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分析及对策探讨[J].科技资讯,2019,17(11):49+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