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湖北益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湖北 宜昌 443000
摘要:道路施工中,采用碾压混凝土基层可更加有效地提高路面结构的承载能力,相比于普通混凝土,碾压混凝土的优势更加明显且成本较低。本文依托实际工程,首先阐述了碾压混凝土作为基层施工的应用原理,重点研究路面基层碾压混凝土施工工艺,并在具体工程中进行了应用。
关键词:市政道路;碾压混凝土;施工技术
1导言
道路是我国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之一,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及城市间的交流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沥青路面凭借其表面平整、行车舒适、施工周期短且易维修等优点成为高等级路面修筑时的首要选择。目前,道路中应用最广泛的路面结构形式是以半刚性基层为主的沥青混凝土路面。随着交通量的不断增加、交通轴载及重车比例不断增大,半刚性基层承载能力不足、强度下降过快、早期病害严重,导致该结构形式的路面使用质量与使用寿命严重衰减。碾压混凝土是通过拌和机械对少量水泥、水及一定粗细级配的集料拌和而得的混凝土,该类型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在外界温差变化时不会产生大幅度变形,整体稳定性较好、不易产生不均匀沉降,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及优良的行车舒适性,因此,碾压混凝土基层正逐渐应用于道路的基层施工中,成为路面基层的重要使用形式。
2碾压混凝土基层施工原理
碾压混凝土材料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原材料用量小,收缩变形程度低,能提供良好刚度和强度等优点。在施工项目中使用碾压混凝土可有效减少施工成本,且碾压混凝土的施工周期较短,作为基础可加快施工速度,提高施工效率。为确保碾压混凝土基层的平整性和强度,需要对施工配合比进行优化,重视基层施工选材,碾压混凝土原材料与水泥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不仅可以加快施工速度,节省施工成本,还具有节能环保的优点。
3市政道路碾压混凝土施工技术
本道路工程主要施工内容包括既有主车道路面病害处治与补强、雨水工程的提升改造、深青溪中桥及桥梁两端纵坡影响范围路基抬高工程、高干渠中桥抬高工程、排洪工程、照明工程等工程。本项目碾压混凝土施工工程量总共128747m2,其中桥头过渡段顺接处理为13799m2,主车道路面病害处理为114948m2。
3.1准备工作
对基层材料质量要求为:水泥宜采用初凝时间3h以上、终凝时间在6h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工程施工中使用的水泥,在施工之前要展开品质调查,并进行相关试验检验,经过检验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之后才可以正式进行使用,同时还需要对水泥的胶结强度、凝固时间进行检验,通常情况下不得采用矿渣水泥。不得将不同品种、强度等级的水泥混合在一起使用。在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按照抗弯拉强度≥3.5MPa,抗压强度≥25MPa进行设计。
3.2抗滑施工技术
到目前为止对于施工道路的路面平整度还未有有效地解决策略,所以只能在低速的交通环境中使用碾压混凝土路面施工。在此限制条件之下,与碾压混凝土施工弥补可分的抗滑施工技术所表现出的问题就不再突出。不过如果要将在高等级道路施工过程中使用碾压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则首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抗滑施工质量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相关技术人员开展了大量的研究,针对路面的自然裸露、洒水加速裸露、硬性刻槽等重要施工环节都进行了优化设计。在进行优化设计的过程中,对不同施工方法和施工成本和施工便捷性都进行了对比分析。另外,对施工过程中采取的抗滑处理措施的最终结果要进行及时观测。经过大量的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通过采用硬性刻槽和混凝裸露的方式可以显著提高构造深度,对于提高路面的抗滑性能具有显著的效果。
总结来看,如果在一级道路或者是道路采用碾压混凝土施工技术,则通过硬性刻槽和缓凝裸露的方式可以使路面的抗滑性能符合宏观设计的要求。
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时,如果公路施工材料使用的是粗集料,不符合抗磨光的设计要求,可以通过对抗滑表层进行处理的方式来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如果道路建设没有等级以及其他的特殊要求,可以不进行抗滑施工处理,可以在施工完成后采取限速的方式来降低车辆对路面的研磨。
3.3平整度施工技术
碾压混凝土施工的技术难点就是保证路面的平整度,这是影响我国道路整体建设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相关技术人员和建设人员对影响碾压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以期找到主要影响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来解决这一难题。根据研究结果发现,碾压混凝土路面平整度受到混凝土稳定性、集料、稠度配合比、摊铺均匀性和压实密度等关键因素的影响。为此,研究人员针对混凝土稠度稳定性展开了模拟实验,以找符合道路建设需求的有关指标。具体的措施为通过对物料使用量、搅拌机械和添加剂性能进行改变的方式来改变混凝土稠度指标。
在使用之前通过施工所使用的施工设备类型来确定集料和稠度配合比。比如,如果工程施工使用的是大型机械设备,此时使用的集料的最大粒径要控制在20mm左右。对于含砂量的控制应该按照40%的配比进行控制以调整混凝土稠度。混凝土摊铺的均匀性可以通过控制摊铺量和性能,从而提高混凝土施工路面的平整度。另外,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选择符合实际要求的压路机设备,这样可以保证碾压路面施工的参数准确性。
3.4接缝施工技术
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材料、工艺和方法导致了碾压混凝土路面接缝施工问题的出现。由于碾压混凝土路面接缝施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许多研究人员通过理论分析、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的方式来提高接缝施工技术,以改变实际的施工质量。对于接缝施工材料的选择应根据施工设计参数和路面设计指标进行选择。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确保路面温度产生的翘曲应力、温缩应力、荷载应力以及干缩应力等的质量。经过大量的研究,研究人员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发现在接缝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将接缝的间距控制在6m~8m之间。另外,在不对摊铺机械进行机构破坏的前提条件之下,还需要对纵缝拉杆装置进行研究,从而保证接缝施工设备的成套要求。
3.5控制碾压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的实施质量
在正式进行碾压混凝土路面施工之前,建设单位、建筑单位和设计单位应共同确定施工材料、施工技术和施工设备,以达到规范施工硬件设备的要求。在进行碾压路面施工之前,需要提前对施工设备进行检测,在确保施工设备处于安全使用状态的条件之下,可以正式开始施工作业,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减少由于施工设备而引起的施工质量问题。此外,在每天开工之前,都需要在室内对所要使用的施工材料进行含水量检测,在扣除材料的含水量之后来对施工配合比进行计算。同时,对于施工材料配合比要开除通知单,必须按照施工单的要求进行生产,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配合比参数出现的误差。需要强调的是,在生产过程中,并不是采取直接称量的方式来控制水泥用量和水量,为了有效把控水泥用量和含水量,本项目在采取水泥稳定土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并安排专人进行全程监督。需要重视的是,混凝土路面的碾压纹理也会对施工质量造成重大的影响。
4结束语
总之,碾压混凝土基层可有效提高路面结构的承载能力,相比于普通混凝土,碾压混凝土的优势更加明显。在道路路面建设领域碾压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应用地越来越普遍,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也不断扩大。相关人员将提高道路路面施工质量作为研究对象,对抗滑施工技术、平整度施工技术和接缝施工技术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张海雷.碾压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关键问题分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9(7):46~47.
[2]蔡正咏,李世绮,牛开民.国外碾压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及改善平整度的主要措施[J].中国公路学报,2019(S1):38~45.
[3]刘磊,高德贵.如何解决碾压混凝土路面施工中技术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8(16):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