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敬琳
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广西 南宁530114
摘要:山区公路因其环境的复杂性,施工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这些因素给造价管理和工程控制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只有认清山区公路造价管理与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恰当的应对措施,才能保证该工程的正常进行。为此,本文简要分析了山区公路造价管理和工程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今后山区公路造价控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山区公路;造价管理;安全隐患;招投标;竣工验收
引言:近年来,我国的山区公路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山区公路建设实际的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由于山区环境复杂多变,作业工期长,对各类人员技术和设备的要求极高,难度很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施工的成本。
1.山区公路的特点
山区公路一般都是根据自然地理条件修筑,多数都是在崇山峻岭之中,路窄弯急,弯道曲折连续不断,山地的气候随当地的纬度、海拔高度、区域的地形及季节变化无常,季山洪较多,坍山塌方、桥涵冲断经常发生,往往会使公路遭到破坏,交通中断,由此也引发出现便道、便桥,给行车增加了困难。
2.山区公路造价控制难点
2.1前期策划决策不严谨
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建设项目前期策划阶段由于没有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没有对项目的审批难度、施工环境、资金保障等建设条件可行性进行充分论证就匆忙启动,有些项目编制了可研报告也是流于形式、走过场,没有实际意义,特别是政府资金投资项目,有时全凭主官一句话就立即上马,缺少科学决策,导致后期建设成本失控。
2.2设计存在缺陷
由于山区地理条件恶劣,地形地质构造复杂,这给勘察设计工作带来诸多难度和不确定因素,无形中增加投资和施工困难,特别是公路边坡安全设计方面。同时,设计人员参差不齐,现在业内承担画图工作的基本是资历浅、经验少的年轻人,相比多深入野外实地调查研究设计,他们更倾向呆在办公室“闭门造车”,而有经验、能力强的设计人员大都不愿意再从事繁杂的画图出图工作,而转为幕后的技术审查。这样会导致设计文件和现场实际情况脱节,设计存在缺陷,后期就难免出现变更和漏项,投资造价的增加。
2.3招标控制价编制不合理
在政府投资项目中,辖区内项目的招标控制价全部由财政投资评审部门负责编制,并且需要在规定的投标截止时间前公布,这样会造成负责编制上控价的预算员工作异常繁重,没有时间到项目现场实地踏勘,不了解项目实际情况,没能够结合项目实际编制给出合适的招标控制价, 而投标人基本上也没有深入现场研究,以中标为目的,不顾一切、不考虑后果压低价格中标,为后面出现烂尾工程埋下祸根。
2.4施工条件恶劣
我国山区公路地形条件复杂,地势高低起伏,路窄弯多,气候千变万化,雨雾天气多,有效施工日少。地质岩层结构复杂,不可预见的因素多,施工面狭窄。这对后期施工的承包方是个巨大风险挑战,而他们往往也利用施工条件变化、设计变更、业主违约、人员窝工等对建设单位进行索赔,这无形当中又增加了很多的预算开支。
2.5施“三超现象”普遍存在
在审批权限方面,项目投资额越大,审批的层级就越高,审批的难度就会加大。有些项目业主单位为了让项目能顺利通过审批,前期往往采取“化整为零”,人为干预压低概算造价,预留投资缺口,在建过程中通过追加投资,提高建设标准,结果导致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时又超过预算。
3.山区公路造价的有效控制措施
3.1充分论证、科学决策
前期论证决策是新建项目的重要环节,它对项目的成败、是否能够顺利实施有决定性的作用,只有采用科学的方法决策,才不会前功尽弃,才保万无一失。通过建立决策咨询专家顾问团,召开决策征询会等方式,建立起先评估后决策科学的决策机制,可以有效避免决策失误。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不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正确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眼前和长远利益关系。落实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决策时拍脑袋,立项时拍胸脯,砸锅了拍屁股的情况应坚决杜绝。任意决策、盲目决策、随意决策造成的损失,决策者应承担失误的经济损失。
3.2强化前期勘察、合理科学设计
现场勘察是公路设计的重要环节,收集现场第一手资料对公路设计至关重要,只有现场精心勘察,才能掌握准确、可靠的基础资料,才能拟定合理的路线方案。
3.2.1综合考虑地质条件
山区地形复杂,山高谷深、沟深流急、气候多变、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直接影响到设计指标的选用,采用高指标有利于车辆运行和驾驶员操作,但势必会造成填挖量增大,构造物和拆迁数量增加,投资过高。山区公路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安全至上为第一要务,强调因地制宜,坚持路线与地形相协调。选线时应对路线所经区域及沿线的地质条件进行深入调查、勘察,按照走廊带地质分布规律,查清对公路工程的影响程度,合理利用有利地形,不片面追求高指标、高代价的路线方案,结合迂回曲折的山体、高低起伏的地形,合理选用各种线形要素,必要时可以采用对称性、非对称型、S型、卵型等多种线形组合,采取适宜的选线及路线设计方案,以减小对环境的破坏。
3.2.2借用现代高新技术辅助
在前期勘察设计中,勘测采用遥感技术、航测、数字摄影测量、GPS三维动态测量、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等先进技术;勘察采用先进的勘探、勘测设备,如电磁法、原位测试、卫星地质遥感技术等;设计上采用计算机路线CAD和遥感图像进行选线,简单经济,可直观地在卫星图片上进行方案比较。这些新技术在公路勘察设计中的应用,大大减少了野外工作量,缩短了测设周期,提高了设计质量。
3.2.3采用先进的设计理念
学习国外新的、先进设计理念。以生态保护优先,不破坏生态平衡为前提,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树立“绿色交通”的理念,在公路设计时由“选线地质”转变为“地质选线”;由线路服从构造物转变为构造物服从线路;由被动地质改造,转变为主动顺应自然。重视公路路线与地形环境的相适应,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之路,“以人为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公路与自然和谐发展”新理念已逐渐成为现代山区公路设计的主旨。
3.2.4正确运用定额确定造价
要认真研究施工图,熟练掌握山区公路施工的环境和设计意图,根据设计图纸中描述的特征、做法和工艺。 按当地定额说明,相关法规,在定额章节内选择符合设计图纸中描述的特征,做法,施工工艺,相同的定额子目。 当预算定额直接套用在应用预算定额时,要认真地阅读掌握定额的总说明、各分部工程说明、定额的适用范围,已经考虑和没有考虑的因素以及附注说明等。当分项工程的设计要求与预算定额条件完全相符时,则可直接套用定额。如施工图设计做法、施工方法、项目条件等与定额内容不一致,不能直接套用定额,可以套用施工工艺相似的定额进行换算,如果没有相似的定额,可以补充定额,以确保预算、造价的合理性。
3.3加强工程招投标管理,合理确定报价
在招投标阶段,施工单位应对整个工程项目进行初步的了解,收集项目有关的所有资料,并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是否需要勘察。其次要对拟投入的设施设备及人员等做相关调查,以市场实际情况为依托,做好项目的投标报价,比如桥涵工程中的明挖基础报价、回旋钻孔桩报价、预制空心板梁报价及附属钢筋报价等。如工程施工时可能会遇到变数,为防止后期难以调整其成本,投标单位要充分考虑可能存在的额外开支,在投标报价时做足预留准备,从而有效避免实际成本高于报价成本。
3.4优化施工组织,强化成本控制
施工组织设计是对施工过程实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协调各参建单位、各工序、各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拟定合理的施工方案、确定施工顺序、方法以及技术措施,可保工程能够按照预定的工期甚至提前完成。如完成施工准备后,路基、桥涵可全面开工,路基施工首先进行路堑开挖,为路堤提供填料,在尽可能确保土石方填补平衡的前提下,选择离涵洞较远的地段优先安排,以减少对填土的影响,桥涵施工优先从对路基影响较大的开始,实行多段多面平行作业。总之,选择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施工方案,可以达到施工组织设计与经济资产的相统一。同时应加强成本控制,建立起成本管理责任体系,采取组织、技术、经济、合同等措施实施管理。
3.5加强合同管理
在编制招标文件和签订施工合同时,应充分意见到未来可能发生的分歧和费用索赔问题,充分理解合同的每项条款,避免以后在结算中,因合同条款的不明确而产生纠纷以及赔偿。尽可能在合同中明确规定执行的计费标准,注明文件日期等,切勿含糊不清、模棱两可,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特别是对材料的价格,更应该给予明确规定所执行的具体文件及要求,当工期长引起材料价格发生较大变化,往往在结算时会产生很大争议,导致项目竣工结算延误,这都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3.6加强施工现场造价控制
所有的现场管理人员要全面现场情况,对施工、技术、合同等内容全面了解,要强化进度管理,制定与进度相一致的资金使用计划,要把好质量关,进一步发挥监理的旁站职能,要加强诸如桩基基础配筋尺寸、桥梁结构预应力筋,预留的孔道位置、坡度等 “重点部分”、“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做到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监督检查,一旦发现问题马上解决,不留后患。同时,要做好现场施工日记备忘,特别是因地质条件变化导致的设计变更、工程量增加等,要清晰、明了、及时的记录在案。加强工地材料管理,提高利用率和周转率,做好施工机械的维护保养,定期进行折损核算,把控好工程造价。
3.7强化结算造价控制
竣工结算是项目造价的最终体现,要以合同为准则,以事实为依据,在项目竣工后,按照施工图纸、变更材料以及合同约定对整个工程进行全面的分析核查,对使用的施工工艺、材料设备等进行准确核算,建设的内容是否属于合同范围,哪些项目可以计入或调整,哪些不能,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结算方法、计价依据、取费标准,逐一核实,做到账实相符,特别是一些比较隐蔽的结构和部位,要认真对照方案、合同等进行严格检验,确保不漏一处,既要全覆盖;又不重复计算。同时还深入施工一线,掌握工程建设情况,确保工程结算质量,严格审查变更审批、验收记录的完整性与合法性,除参建单位的相关人员签字确定外,还要有单位公章及注明日期,杜绝事后补办或虚假记录的发生。
结论:综上,山区公路建设中,公路桥隧环境复杂多变,工程造价控制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手段,无论是前期的投标和准备,还是施工阶段,都应做好相应的财务管控。只有把握工程造价控制管理过程中的相关要点,从人、管理、制度、设备各方面入手,合理运用相关措施,才能进一步推动山区公路桥梁建设的发展,实现山区公路建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王玲.基于浮动因素分析的山区公路基本工程造价控制措施.交通世界,2015(32):56-57.
[2]扶东海,杨传勇.对山区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的几点思考.技术与市场,2012(6):343-343.
[3]张焕.浅谈山区公路在设计阶段如何降低工程造价.城市地理,2015(7X):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