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3/19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36期   作者:   郭发光
[导读]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一直致力于城市现代化建设,旨在营造和谐的城市居住环境,贯彻落实节能环保政策,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
        郭发光
        广州市创景市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广东省广州市 510095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一直致力于城市现代化建设,旨在营造和谐的城市居住环境,贯彻落实节能环保政策,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在城市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市政给排水建设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根据城市的区域规划特点以及城市对供水、排水的要求,科学规划设计城市市政给排水系统,改善当前给排水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保证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市政给排水设计;应用研究
        引言
        市政给排水工程作为我国重要的民生工程,不仅能够向居民和企业供应充足的水源,还可以利用排水系统的合理设计,起到良好的防洪抗汛的作用。为社会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良好的保障。但在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设计阶段,由于数据评估不准确、规划能力差和地下水开采过度等因素,导致设计方案存在诸多漏洞。极大程度降低了市政给排水工程的功能性,也令居民的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地影响。提高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设计水平,不仅能够为后续的施工建设,奠定良好坚实的基础。还可以保障给水系统和排水系统的长久稳定运行,促进我国城市经济的有序发展。
        1海绵城市理念及给排水应用优势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作为一种新型建设理念,其在城市规划发展中发挥着重要指导作用,特别是在雨洪管理方面,优势明显,价值突出。以海绵城市原理形成的优化水资源循环系统带来雨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也通过加强洪涝应对、排水处理,大大提升城市的洪灾防控能力。其工作原理通过蓄洪、渗透、净化等系列操作,构建城市良性水资源循环体系,以稳定的排水建设奠定城市发展的排水设施基础,对生态性和环保性有较高要求,因此在指导城市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方面意义重大。
        2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1准确评估用水量
        为了使市政给排水工程,更好地服务社会居民。设计人员应在设计前期,做好充分的调研和勘查工作。详细记录各个区域的常住居民数量,分析城市居民的用水习惯,以及统计建筑物的分布情况。为城市居民日常用水量的评估工作,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除此之外,工作人员还应根据城市用水量的评估结果,结合国家的相关政策与地方的用水定额,进行城市供水系统的科学合理设计。为城市内部的每个居民和企业,提供充足的水资源供给,充分满足日常用水需求。也能够极大程度减少居民自行打井的行为,令地下水资源得到良好有效地规划与开采,促进城市经济的和谐有序发展。
        2.2有效设计车行道给排水减少积水情况
        相对来说,车行道也是市政给排水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行道设计相类似,工作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施工情况开展合理的优化,提升其整体的给排水能力,为人们提供优质的服务。深入分析车行道的特殊性,该道路中车辆行驶速度较快,远远超过人行速度,因此设计者应根据施工情况保证其给排水系统的适应密度,进而保证路面自身的平稳性,降低行车的安全风险。以海绵城市理念为基础,注重提升车行道的给排水系统功能,选择优质的新型材料,利用材料的优势提升排水功能,优化传统设计中排水构筑物密度不足情况,满足现阶段的发展需求。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还应合理的分析车行道路面的防滑功能,尽量在铺设路面时考虑性能优越的防滑材料,在保证车行道基础功能的前提下促使其自身的给排水能力提升,为人们提供优质的服务。


        2.3预测城市的用水量,提高供水水质
        在设计城市给水系统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城市的用水量,根据城市的区域规划合理分配水资源的空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科学设计水资源的分布时间,基于城市不同区域的水质情况,制定适宜的给水系统设计方案,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规划设计的给水系统还应当具有平衡性,即能够有效平衡城市不同区域之间的供需,包含了城市中心区域和城市周边城镇的水资源分布,确保每个区域的供水量,满足人们的供水需求。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在规划设计城市给排水系统时,需要做好事前调查工作,全面了解城市每个区域居民的用水量,包括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畜牧养殖灌溉用水等部分,需要对这些部分的用水量进行科学预测;另一方面,还要重视水质问题,不同的区域、不同的用水需求,对水质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应当科学划分区域,根据区域需求来提供相应水质的水源,以提高城市供水的质量,将饮用水质量的控制放在第一位,必须保障饮用水的安全性。此外还要注意在规划设计给水系统时,一定要在适宜范围内控制好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工作,不可过度开采,以免出现地面塌陷等危险状况。
        2.4海绵城市理念指导下的绿化带优化设计
        海绵城市理念指导下的城市绿化带设计主要分为几个模块,首先是雨水收集设计的落地,考虑到城市的降雨情况,一般雨水通过地表径流进入绿化带,汇集在雨水口,因此,应将绿化带的高度设计为路面下方15~20cm。基于水口分布情况与水口高度参数,其设计高度应高于绿化带植被土壤高度。其次是水体过滤设计优化,在给排水设计时提前完成种植土的铺设,后相继添加砾石层并铺设透水管,已优化的水体过滤设计使得雨水深度加强,自然水源供应相对稳定。最后是排水设计的优化,绿化带排水系统设计的重点是科学合理的逆流体系建构,将雨水和排水管连接起来,在雨水丰沛的季节以绿地储存的形式及时处理出水口暂时不能处理的多余雨水,部分降水由逆流系统处理,多种排水方式并行,有效避免了洪涝灾害的发生。
        2.5加强设计人员培训
        通过对设计人员的定期培训与考核,能够增强的设计人员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使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设计水平,从根源上得到显著的提升。对设计人员的技能水平进行培训时,不仅要注意理论知识和各项设备使用方法的传授,更要从市政给排水工程的实际设计活动中出发,令每个工作人员都能亲身融入方案的设计中。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为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设计,贡献出自身的力量。在培养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时,应使每个人员都能够意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并通过奖惩制度和完善工作流程等方式,增强设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并使设计人员的工作过程,更具规范化和科学化。令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得到显著的提升。为城市经济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2.6海绵城市理念指导下的附属设施设计
        除了前面提到的绿化带、人车行道给排水设计,附属设施设计也是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设计的内容,其主要设计对象是路缘石和路肩边沟。路缘石给排水设计要结合路缘石的两种类型加以区别设计,平路缘石和立缘石对应的给排水优化设计略有差别,特别是高度方面。平路缘石高度与周围地面高度一致,使得雨水径流能迅速进入雨水口或者是绿化带中,而立缘石高度要高出四周的路面,使得雨水往雨水口汇集,为确保雨水能快速有效地进入绿化带,可配合穿孔、切割工艺。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海绵城市理念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灵活利用理念的优势促使城市市政给排水系统的功能性提升。改变传统的发展理念,树立正确的发展观,融入环保、节能思想,从多个角度优化设计。改变传统的设计模式,落实新举措,保证其系统更加合理,为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奠定良好的基础,优化整体城市生态功能。
        参考文献
        [1]鹿方亮.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智能城市,2020,6(10):29-30.
        [2]李金龙,朱苏月.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J].绿色环保建材,2020,12(5):87+89.
        [3]陈梓君.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海绵城市设计效果图的运用[J].住宅与房地产,2020(12):1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