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娜娜,王金涛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曹县供电公司 山东菏泽 274400
摘要:配电网的稳定、经济运行离不开线损方面的管理。在配电网中,线损是直接造成电力损耗的因素,且这种因素无法消除,只能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降低。配电网线损管理工作一直是电力企业的工作重点,制定科学的解决对策,合理优化供电设备,有利于解决线损问题,从而能够提升配电网电力传输的稳定性和经济性,实现资源的低耗运营。因此,本文分析了配电网线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降损对策,希望给线损管理人员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配电网;线损管理;降损对策
电能在我国的能源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工业化的不断提升,这就意味着我国对电能呈现出越来越大的需求,因此,必须要对电能进行高效利用,并要强化对配电网线损的管理。但就我国目前的配电网线损管理工作而言,还存在诸多不可回避的问题,电力企业一定要高度重视并着手解决这些问题,确保配电网输电过程中的稳定、安全、高效。
1. 目前我国的线损情况分析
线损现象是我国配电网普遍发生的状况之一,从电能损耗状况来分析,其线损现象可以分为三类:可变损失、不明损失和固定损失。可变损失主要是因为其电网电路中所负载的电流突发变化,导致电能受到改变的现象,电力变压器、互感器等都会有这样的问题;不明损失则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人为故意放电窃电行为、自然雷电造成的电路破损、电路老化漏电等,都会造成线损管理不当;固定损失是指电路随电压的变化而发生的不可避免的电力损失,在电阻和其余相关放电设施的作用下,电容器、电缆等设备都会出现这方面的线损情况。
2. 配电网线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对线损管理的认知
就目前现状来看,电力企业的有关部门并未拟定出科学合理的管理条例,在线损管理过程中缺乏有力的监督,所用降损方式的有效性严重不足。同时,由于电力企业对配电网线损管理的重要性缺乏明确认知,所以对其并没有给予足够的人力、财力和技术支持。尽管电力企业在进行日常工作时经常会涉及到线损管理,但因为每个部门本身就有着规定的任务,并且也没有明确划分线损管理的界限,这就导致了电力企业对配电网线损管理工作缺乏应用的重视。
2.2局部网络中负荷增长的速度不同
当前,由于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不尽相同,致使局部网络中负荷增长速度不同,各个时间段用电量差距较大,如果没有控制好配电网线中的电流和电压,就会出现降损问题,给电网线损管理造成一定的阻碍,严重影响配电网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一旦局部受到外力的破坏,配电网很容易出现故障现象,降低负荷的承受能力,失去实际应用价值,降低供电的质量和效率,配电线路负荷增长速度过快,无法满足局部电力的需求量,使配电网负荷密度过大,造成负荷模型结构发生变化,损坏各个线路的负荷承载能力。在一些工业发达的地区,会在白天停止生产,夜间进行大量的生产,经常会出现电量负荷增长过快的情况,配电网线损管理中就会发生降损问题,无法保证配电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局部网络线路受力不均匀,用电的需求过大使负荷增长速度过快。此外,每个地区的局部网络承载能力不同,配电电力系统负荷参数也有所不同,直接关系到空间负荷总量,但是,至今还没有很好的方法,处理负荷增长过快的问题,从而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和降损问题。
2.3农村线损现象严重
我国农村的配电网一般都是采用10kV,随着农村的改革和经济的发展,再对农村电网进行改造之后,逐渐的添加了大型变压器,也增加了变压器的数量。但是,我国农村现阶段的用电量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偏少,由于供给量太大,而农村用电负载还太低,由此导致配电网线损现象严重。有些偏远山区对于电力的使用情况仅限于生活用电,从而使大多数变电设备长期处在符合率很低的水平,线损比例会越来越大。
另外,农村人口分布比较广泛,用电用户还非常多,所以变电分布等级差距大,由此导致无功代用的电量一直居高不下。农村用户的电表设备比较落后,供电线路的效率低,也是农村线损高的一个原因。
3. 配电网线损管理中降损对策
3.1明确线损管理方向
电力企业最重要的综合性技术经济指标之一就是线损率,线损率涵盖了多个部门的内容,包括规划计划、生产技术、建设改造、调度运行、电能计量等,需要用到专业的综合性管理知识。一直以来,尽管电力企业已经为降低线损做出了大量努力,但始终呈现出一种只抓局部工作的感觉,整体意识不够鲜明,从而无法获得良好的实际效果。因此,电力企业必须要把线损管理工作的范围梳理清楚,之后再将各项工作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整理,最终确定线损管理工作的开展方向。
3.2加强对配电网线的投资和改造
针对配电网线损管理中存在的降损问题,相关部门要加强对配电网线的投资和改造,保证有充足的资金管理和维护配电网线,保证配电网络系统高效稳定运行,结合各个地区电量的使用情况,合理预算负载的承载能力,以用户每个月用电量作为参考依据,确定配电网络所承载的负荷量,并提前做好预算和规划工作,避免出现过度供电的现象,根据预算的结果改造配电线路,使各个配电线路的电流和电压均匀稳定,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要求技术人员必须全面掌握配电网络的性能和运行状态,快速发现降损的位置信息,合理改造和维修受损的线路,以免波及整个配电网络系统,有效提高配电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加大对配电网线的投资力度,推动各项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引进先进的技术减少人力和物力的损耗,运用先进的技术有效控制降损的范围,准确定位降损所在的位置,将经济损失降到最低,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有利于稳定负荷电路之间的电量,构建完善的配电网络系统,快速解决供电系统内部的降损问题,从而提高电力企业线损的管理效率。
3.3全面强化电网的经济调度工作
经济调度,指的就是在确保可以满足当前用电需求的前提之下,尽可能地优化电力调配,将线损降低,同时要确保可以和负载的增长需求保持一致。具体而言,就是当电网发生变化时,电力企业要能根据其变化合理地调整配电网运行方案。除此以外,在确保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供电质量达到相关要求之后,还需要安排专业人员及时投退变压器、调整电压,并对无功设备进行切投,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投入更多的电网,从而减轻电网运行过程中的经济损耗。在建设新农村时期以及发生自然灾害之后,电力企业一定要牢牢抓住时机,全新规划现有的电网。在规划过程中,必须要始终坚持提高供电系统自动化水平,以及确保供电的安全性和供电质量的原则进行规划工作。电力企业对农村的实际用电负载范围应该做出准确预测,再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和计算,最终设计出 10kV 和低压供电线路。同时,要优化现存的电网结构,对那些对线损产生严重影响的设施进行改造。
3.4合理运用降损技术
综合分析配电线路中出现线损的主要原因,根据各个地区出现线损的特点,合理运用降损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将线损的数值降到最低,使用降损技术能够及时发现线损的位置,将电压和电流控制在标准范围内,充分发挥降损技术的优势和作用,改变以往落后的技术,是快速解决降损问题的重要措施,实现控制电量解决降损的目标,从而提高配电网络的管理水平。另外,可以采取无功补偿应按“分级补偿,就地平衡”原则,如,在线路长负荷大的10kV 线路上安装并联电容器进行分散补偿。对容量 30kV 及以上10kV 配电变压器应随器就地补偿,使配电变压器自身无功损耗得到就地平衡。
4.结语
本文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大背景,深入分析我国配电网供电系统中的线损问题,指出线损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给出了有效对策,旨在切实降低配电网线损,提高能源利用率,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思嘉.配电网线损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与解决措撇[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4(32):70一71.
[2]王建新,范在龙.立足电力配电网节能降损正当时[J].农电管理 ,2017(5):42-43.
[3]陈芳,张利,韩学山,等.配电网线损概率评估及应用[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