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巴河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发表时间:2021/3/16   来源:《城市建设》2021年1月   作者:李宁
[导读]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深加工能力低。开采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布局不合理、效率不高、开采方式和经营方式粗放的特点还比较普遍。

山东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    李宁

        1、存在问题
        1)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深加工能力低。开采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布局不合理、效率不高、开采方式和经营方式粗放的特点还比较普遍。由于科技投入不足,短期行为严重,大部分矿山资源综合开发、综合利用、尾矿再用差。不少矿山仍以出售矿物原料为主,基本未进行中深加工,更谈不上资源的二次开发。无科研、无环评、无设计的矿山企业所占比例大,规模经营矿山少,资源浪费严重,经济效益受市场影响大,抗风险能力强的大矿业集团较少。这与地区矿床规模大、资源丰富的特点不相称。
        2)矿山企业重效益轻环保的现象较为严重。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忽视环境保护、生态恢复和污染治理,特别是砂金开采和砂石粘土开采,不仅破坏了自然地貌景观,而且造成水土流失。
        3)工业发展水平低、企业生产物资供应紧张。由于矿业的迅猛发展,企业生产所需物资供应十分紧张,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及在建项目的顺利实施。在炸药的审批过程中,程序较为繁锁,炸药的接替不及影响企业的生产和项目的进程;在企业的生产中,车间机械更换所需的一些配件,当地及新疆市场不能供应,只能从厂家购买,所需时间过长,常影响企业生产。
        4)技术人才严重缺乏。目前,随着地区矿山企业的迅速发展,大批新建及技改项目相继上马建设投产,企业生产技术工艺的提高和规模的扩大,带来了技术人才供求矛盾的日益突出,也暴露出我区矿山企业人才培训渠道不畅和跟不上形势发展需求的矛盾,企业无人可选、无人可用问题突出。
        5)基础设施落后。近几年,在县委、政府的努力下基础设施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交通运输仍以低等级公路运输为主,不能适应大吨位、大矿量的矿产品运输。同时,能源保证程度较差,且电价居高不下,加大了企业的成本,使部分矿产资源不能被开利用,相应缩短了矿山企业服务年限。
        2、对策与建议
        1)加大矿业开发市场的整治,确保矿业经济健康发展。加大矿业开发市场的整治和规范工作力度,努力营造矿业开发的良好秩序。


加强对一矿多开、大矿小开、占而不开、探采结合等矿业开发方式整治,引导企业科学开采持续发展。引导不规范企业积极进行资源重组,靠大靠强,规范开采,切实解决好一矿多开,矿权纠纷等问题。
        2)转化产品升级,引导矿业向精深产业发展。仅靠扩大规模、靠采售原矿而不搞后续加工,即使规模再大也不可能把矿业变成工业,更不可能实现工业化。推进工业化,必须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企业实体为主力军,在推进矿产品加工转化、拉长产业链、形成产业群上狠下功夫。今后,在扩大矿山企业生产规模的同时,加快深度加工的开发与建设。
        3)坚持科学发展观、提高矿业开发的科技含量。提高地质勘查质量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鼓励和引导地勘单位,矿山企业同国内外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合作开展矿产资源勘查和综合开发利用研究,建立“产、学、研”相结合,“采、选、冶、科、工、贸”一条龙,勘查开发一体化的科技创新体系和开放型矿业体系。积极引进国内外地学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加快消化吸收和创新,提高地质矿产勘查速度、勘查质量、勘查效果,提高科技含量和科技水平。要将成矿地质条件好、找矿信息多、有可能找到大中型矿床的区段整体推向市场,公开招标,公平竞争,开展风险勘查,加速找矿进程。鼓励企业通过吸收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重点开发和推广应用低品位,难选冶矿的综合利用技术,伴生矿、尾矿的综合回收技术,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二次开发和循环利用水平。鼓励和支持矿山企业开发和引进适用新方法、新工艺、和电子信息、自动控制、节约降耗等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技术装备、开采工艺,提高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及精、深加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4)引进并培育技术人才,树立科学的经营理念。一是指导各类企业要积极引进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在人才使用上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建立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从而提高企业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是积极配合人才管理部门实施“人才工程”,建立“人才信息库”,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大力培养技术专业人才,为矿业开发提供人才保障。
        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服务矿业经济发展。认真把握好、运用好国家的扶持政策,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进一步加快水利、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按照“投产一批、建设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工作要求,全力抓好关系地区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一是引入社会各种资金,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进行市场化运作,推进配套的水、电、路、有线电视、电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引进投资商,加快地区水电站建设步伐,为地区矿业开发的大发展提供后续能源保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