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工建筑物基础处理技术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3/16   来源:《城市建设》2021年1月   作者:耿波 阎东
[导读] 水利工程是民生工程,其建设质量直接影响了区域经济民生,水工建筑物作为水利工程主要组成部分,其中水工建筑物基础处理技术不断发展,技术越加多样化,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仍要做好技术和管理两方面工作,要两条腿走路,才能够将技术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同时企业要做好技术的革新,要加快信息化步伐,要结合工程实际特点,制定可行的施工方案,解决基础施工中的问题。

河南郑州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耿波 阎东   450003

摘要: 水利工程是民生工程,其建设质量直接影响了区域经济民生,水工建筑物作为水利工程主要组成部分,其中水工建筑物基础处理技术不断发展,技术越加多样化,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仍要做好技术和管理两方面工作,要两条腿走路,才能够将技术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同时企业要做好技术的革新,要加快信息化步伐,要结合工程实际特点,制定可行的施工方案,解决基础施工中的问题。
关键词:水工建筑物;基础处理技术;运用
        引言
        水利工程是开发水资源,调控流量,均衡水资源的基础设施,因此其建设质量直接影响了区域经济发展,工农业用水情况。建设单位必须要保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水工建筑物作为水利工程建设主体,其建设质量决定了整个工程项目建设质量。基础处理作为后续工程的基础,施工质量决定了整个水工建筑物的建设质量,影响结构稳定性。本文从水工建筑物基础处理入手,分析基础处理技术的应用现状,继而探究其未来发展趋势。
        一、水利工程基础施工特点概述
        水利工程基础施工对于整个工程质量影响较大,因此做好水利工程基础施工对于保证工程使用性能有着重要意义。水利工程基础施工与房建市政施工有所不同,其处理技术更加复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水利工程基础施工既有地上工程也有地下工程,并且水利工程多位于河流或者堤岸位置,地势不平整,因此施工难度较大;
        2)水利工程基础施工不仅仅要考虑静态的地质条件,还需要考虑动态的影响,水利不仅仅是造福人民还需要考虑生态平衡,因此进一步增加了水利工程施工难度;
        3)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周期长,水利工程相较于市政、房建等,其平均建设周期更长,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而且还需要后期的维护,因此水利工程基础施工质量问题尤为重要;
        4)水利工程施工的隐蔽性问题,因为水利工程不仅仅有地面工程还有地下工程以及水下工程,这些隐蔽工程施工时,施工难度大,工程质量检测精度低,进一步影响了基础施工质量;
        5)水利工程基础处理对于后续工程影响巨大,在施工过程中,若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则可能会在使用时,产生经济损失,甚至伤害群众的人身安全。
        二、水工建筑物基础处理施工技术应用
        水供建筑物基础处理常用施工技术包括灌浆技术、锚固技术以及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以及预应力管桩技术等。不同的施工技术处理不同而水工建筑物,继而满足设计及使用要求。
        2.1灌浆技术在水工建筑物应用
        所谓的灌浆技术是将施工材料如混凝土,通过灌浆设备注入到所需位置,行程所需结构的一种施工技术。常见的灌浆技术分为存压式和循环式,其结构如图1所示。

        1-水;2-拌浆筒;3-灌浆泵;4-压力表;5-灌浆管;6-灌浆塞;7-回浆灌
        水工建筑物基础处理中多用循环式,利用灌浆设备使浆液一直保持流动状态,避免出现凝固沉降问题,同时根据灌浆和回浆的密度差值,来拍断岩层的吸收情况,因此应用效果较佳。
        水工建筑物在开展灌浆作业时,首先要做好浆液配置,必须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修正,已达到最佳的施工效果。
        2.2锚固技术在水工建筑物中的应用
        在现有的水工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因为地质条件差,因此在施工中容易出现支护滑坡等情况,继而影响了整个施工进度,因此做好锚固技术非常重要。前文论述水工建筑物地质条件复杂,因此整个地表土壤稳定性差,想要保证施工工序有序进行,必须要做好锚固。
        锚固施工时,首先要做好精准定位,选好位置,继而利用锚杆进行支护;其次开展锚固作业时,还可以运用体系的自身支撑来防止滑坡等问题的发生;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必须要结合工程实际特点选择合理的锚固方案。
        2.3 软土地基施工技术
        软土地基可能是水工建筑物基础处理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因为土壤中含水量高,土壤塑形高,土壤自身重量大,因此整个土壤稳定性变差,在受力时,可能会出现塌陷、沉降等问题。因此在水工建筑物基础施工处理时,要做好软土地基施工。
        开展软土地基首先要确定填充高度,其计算公式为
                                   式1
式中:C为剪凝聚力
γ路基填土容量
        确定了填充高度以后,需要选定填充材料,然后在进行相关作业,最后进行性能检测,确定无误后,在进行后续的施工。
        三、水工建筑物基础处理技术运用难点
        3.1 基础处理技术环节缺失
        一项技术从施工到结尾,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法,发现部分工序被省略,继而导致整个技术应用完整性降低。基础处理技术的遗失的虽然不是关键环节,但是也降低了技术有效性,降低了整体的施工效果。
        3.2技术操作不规范
        水利工程利国利民,是国家的民生工程也是基建项目,因此做好水利工程利在千秋。然而在对水工建筑物基础作业时,技术操作不规范,影响了施工质量。造成施工不规范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直接原因包括两个部分,第一是施工人员的业务水平差,作业水平本身不能够满足生产需求;第二原因是施工人员能够完成,但是懈怠心理或者无所谓心理,而没有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操作。
        从间接因素考虑,管理除了问题,设备出了问题都会造成技术操作不规范,因此想要改变技术操作不规范需要系统的进行优化。
        3.3基础处理技术更新换代问题
        技术的发展在于其应用,当新的问题产生,技术就会革新,但是技术的革新对于施工单位而言可能需要淘汰一批设备,更换一批新的设备,则对于企业而言需要承担较大的前期成本投入,因此企业更新换代的积极性不高;
        技术的革新除了设备的更换以外,还有理念以及人员的更换,人员的培养支出也会给企业发展带来不稳定因素,也阻碍了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四、水工建筑物基础处理技术改进措施
        4.1加强规范化施工
        想要保证施工质量,必须要加强规范化施工。企业要做好规范化施工工作,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1)学习最新的施工标准,所有的技术人员都必须要按照国家或者行业标准开展相应的作业;
        2)对于违规施工的人员或者部门要给与惩罚,避免再次出现违规操作问题。
        4.2做好监督管理工作
        监督管理是保证制度落实的手段,水工建筑物基础施工诸多的隐蔽工程,如果监督管理不到位,则必然会出现懈怠情况,继而为后续的使用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做好监督管理工作,按照相应的管理制度,做好工程质量检测,人员共管理,加强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
        4.3加快新技术的应用
        随着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进程的加快,水工建筑无基础处理也要不断向着信息化方向发展,利用三维建模软件,仿真整个施工过程,可以及时发现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做好修正措施,避免造成巨大的人力物力浪费,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了施工周期。
        结束语
        水工建筑物基础处理技术不断发展,技术越加多样化,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仍要做好技术和管理两方面工作,要两条腿走路,才能够将技术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同时企业要做好技术的革新,要加快信息化步伐,要结合工程实际特点,制定可行的施工方案,解决基础施工中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韦新会. 关于水利工程建设与水利工程管理的思考[J]. 水电水利, 2019, 003(010):P.14-15.
[2]鲁姣. 解析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中不良地基的影响及处理技术[J]. 中华建设, 2019(1).
[3]李文明. 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J]. 城市地理, 2015, 000(019):154-1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