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意义和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3期   作者: 向国春
[导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引导学生深刻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向国春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石鼓镇石鼓完小  674113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引导学生深刻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建立文化自信。古诗词作为古典文学的精华,有着极高的人文价值与审美价值,在提升学生修养、学识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为此,教师只有不断创新教学观念,积极探索古诗词教学的优化策略,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增强其学习自主性,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词教学 意义和对策 研究
引言
        古诗词不仅韵律、意境优美,且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情感,它积淀了我国数千年民族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智慧的结晶。而小学语文正是传承古诗词学习的重要载体之一,即使教材的版本有所不同,但其中都对古诗词有不同程度的涉猎。尤其是当前社会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在西方文化的不断冲击下文化逐步走向多元化,在部编教材中也对此加大了古诗词的选编量。如何将古诗词的文化内涵通俗易懂的呈现给小学生,唤醒他们的文化意识,激发他们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感受到古诗词的美,理解其中丰富的内涵,就成了我们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古诗词非常讲求韵律美,而且节奏鲜明,朗朗上口。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在愉悦的诵读中,会潜移默化地受到诗词中韵律美和节奏美的影响,发挥口、耳、眼等器官作用,于文字中领会其内涵,于涵泳中品味语言之精妙。
        (二)开阔学生的视野
        古诗词中不仅有“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兄弟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友情,还有“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巾”的壮烈爱国情怀,以及“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哲思。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需要在书中、诗词中通过间接经验来扩展认知。
        (三)落实素质教育理念
        通过随手翻阅1—6年级的语文教材,我们不难发现,各个年级段的语文教材都有四五首诗词,有的甚至更多。这足以看出教材的编写者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而从内容上看,古诗词中所传递的爱国、邻里友善、团队合作、敬业、孝顺以及谦让等思想,都是德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为了践行“立德树人”,推动素质教育改革的落实进度,我们应当高度重视语文古诗词教学。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对策
        (一)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深学生学习感受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古诗词意境和课程教学标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古诗词意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古人作诗是的环境和心情,更加充分地理解古诗词的魅力。例如,学生在学习《芙蓉楼送辛渐》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把江芙蓉楼的图像给学生进行播放,在视频中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诗人登到芙蓉楼时的心情,然后教师再结合历史,把作者当时遭到朝廷贬谪的背景做出介绍,诗人当时虽然遭到不公平的对待,但他毫不灰心,反而形容自己的心像晶莹剔透的冰一样纯洁,始终保持高尚品格和坚强乐观的精神。让学生品味到古诗的含义,身临其境体会到诗人的心境,提高自身的精神文化修养。而且教师利用自媒体来拓展学生的思维力的同时还要和学生产生共鸣,在学习上要避免催促学生去进行机械化的记忆,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声情并茂地去朗诵古诗,再让学生看完背景介绍视频后,自己试着去翻译古诗词的意思,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对整首古诗的意思进行讲述,评比出讲解优秀的学生。对于表现不佳的学生,教师也不能够以批评方式予以否定,而是需要师生之家共同探讨,发现学生在实际理解中出现的问题。
        (二)联系生活实际,分析古诗词情感
        每一篇古诗词都会有其创造的背景,诗人创作的原因以及其想表达的情感,因为时代的原因古诗词的内容和我们当今所学习的白话文有所差别,所以学生在学习时会比较困难。甚至在还未学习之前就出现了畏难的心理,这也为语文教师开展古诗词学习带来了困难,很容易使学生出现厌学的心理。为了缓解这种状况,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尽可能的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比如,《静夜思》这篇古诗词,其实内容和当代亲人团圆以及分离的场面类似,其在教学时也可以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情感的认知,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掌握这首诗词的同时,加强学生对情境的感悟。当然除了联系实际教学的方式,还可以通过情境表演、亦或是演讲比赛等形式,来提升小学生对古诗词的领悟。
        (三)拓展教学内容,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每一篇古诗词都具有一定的意境,当前教师对古诗词教学仅局限于对课本古诗词本身的教学,从不对课本以外的诗词进行延伸,这样严重限制了学生古诗词素养的形成。例如,学生在学习《望天门山》时,教师引导学生去想象长江波澜壮阔,天门山雄伟壮丽的景色,教师把诗中的精炼动词提炼出来,诗人用“开、回、出、来”四个动词把波涛汹涌的长江水描绘了出来,长江水波回旋突出了山的险峻,教师引导学生山是什么样的山?江水如何流动?让学生在脑海中勾勒出江水把青山劈成两半的画面,体会到大自然鬼斧神工,感受当时诗人观看这个景色的豪迈之情。学生在感受完天门山的雄伟壮丽后,教师可以延伸学习白居易的《题天柱峰》、王安石的《游钟山》、杨万里《晓行望云山》等。
结束语
        总之,古诗词是我国古人智慧的结晶,学好古诗词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难点,因此语文教师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帮助学生学好古诗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宝娟.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研究[D].安庆师范大学,2020.
[2]侯忠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探究[J].新智慧,2020(13):81.
[3]李子涵.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优化策略[J].新智慧,2020(09):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