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梅
广西南宁市兴宁区三塘镇丹桥小学 广西南宁 530012
摘要:语文是小学阶段最重要的科目之一,语文学习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重要意义。小学低年段学生词汇量少,逻辑能力较弱,在口语交际方面存在不敢开口、不会开口等问题。教师应当积极创新,改进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大胆开口爱上“说话”,同时学会倾听、表达,具备与人交流的良好素质,为未来走入社会奠定基础。
关键词:口语交际能力;小学语文;低年级;培养策略
前言: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也是与人进行友好交流沟通的实用工具。小学低年段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尚未全面形成,尤其对于农村地区学生,日常接触方言,对普通话交流更为陌生。教师需要重视在语文教学中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结合教材口语交际板块内容,合理创新,激发学生开口的兴趣,让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低年段学生年龄小、社会阅历浅、生活经验少,对教材上某些情境不熟悉,课堂中难以进入情境,从而难以迅速理解教学重难点。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当深度挖掘教材内容,换位思考,从小学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将教材与学生生活素材结合。在备课各个环节,教师应当时刻整体把握授课内容,设置好可提问节点,让每一个提问时机都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以问题引导学生回答。
农村地区学生家里通常有动物。教师可抓住这一特点,在进行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动物”学习时,可引入学生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用语言描述自己家里的动物,从其颜色、性情、声音、食物等方面进行描述;也可以将班级创设为动物园,学生扮演动物进行“自我介绍”。在与生活贴近的情境中,学生能够感到亲切熟悉。从而更加放松,思维更加活跃,也对学习内容更加感兴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发言则相对简单,能够提升教学效率。
二、学会倾听、学会模仿
小学学生生活阅历不足,很多时候不是不愿意说,而是不会说。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在口语交际课中进行听说训练,既能够让学生学会倾听,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又能够让学生在听中有所思考、有所领悟,从而应用到自己的说话中。对于学生而言,学习的重要途经是模仿,学生往往通过重复模仿来掌握知识。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一点,在口语交际训练时示范优秀播音内容,让学生不断模仿练习。
以进行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打电话”学习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打电话音频,首先让学生在认真倾听中得到“谁给谁打电话?”“打电话的内容是什么?”两个问题的答案,接着让学生学习打电话的基本礼貌用语和要求,做到清晰、直观地表达自己的需求。随后,教师可多遍播放标准录音,让学生通过模仿,学会正确打电话的方式,学会礼貌用语的正确使用方法和适当的语音语调。学生在倾听和模仿过程中能够不断重复正确示范,对重点教学内容有所巩固,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丰富练习形式,提倡小组合作
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以自然班为单位,班级人数多,实现每位学生都在课堂中单独发言可行性较低。教师引导丰富练习形式,灵活多变。笔者提倡以小组合作、同桌配对等形式,实现互动。每节课前三至五分钟,教师可轮流安排学生上台进行口语展示,包括但不限于背诵诗歌、朗读课文、结合课本口语交际部分内容发言等。
课堂中则多采用小组互动交流的方式,组内交流结束后还可由教师组织小组之间的互相交流沟通,在多种形式的互动练习中锻炼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例如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长大以后做什么”,教师可先将全班学生以每组4-6人分组,小组成员彼此交流自己的梦想,表达自己理想的职业和原因,尽可能简洁流畅。小组讨论结束后,可由小组一名学生作为代表,在全班其他学生面前描述自己或组内其他学生的梦想,教师和其他组学生一起猜想职业和原因。通过师生、生生互动结合,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理想,并对未来产生美好向往。
四、营造良好氛围,鼓励全员参与
小学低年段学生年龄小,对老师敬畏的心态让他们在课堂中往往不敢发言,教师应当与学生成为朋友,构建友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轻松的班级氛围,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中敢于有秩序地发言。教师应当引导全员参与,接纳不同学生的想法,及时给予勇于发言交流的学生肯定和赞许,消除学生害怕发言的心理,以鼓励作为主旋律,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有发言的信心和勇气。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我说你做”教学为例,教师可让全班学生一起参与互动,教师下达指令,学生完成相应动作。例如,教师说:“请你站到座位左侧,将凳子收到课桌下。”、“请你观赏语文课本,将课本放到书桌左上角。”,学生完成相应的动作。同时,教师可让学生以击鼓传花的方式,随机选学生下达指令给全班学生,让全体学生都能够由参与开口下达指令的过程,让学生在游戏中快乐交流,同时学会发指令应当礼貌、发音清晰、音量适中。农村地区学生从小习惯大嗓门说话,用方言交流,对于日后的生活交际存在着不良影响。教师可从第一节口语交际课开始就有针对性地矫正学生的不良口语习惯,让学生坚持正确使用普通话、控制音量,并努力在日常生活中也按同样的要求进行交流,从小养成口语交际的正确习惯,培养口语交际基本素养。
五、注重因材施教,及时调整拓展
(一)尊重个性差异
每个学生的性格是不一样的,彼此之间存在个体化差异。教师在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过程中,要尊重每个学生不同的交流特性和方式。教师应当充分给予不同学生施展个性的空间,注重方法、因材施教、求同存异。最终让不同性格的学生都能够具备口语交际能力。对于课堂表现积极的学生,教师应当及时给予肯定,让学生收获成就感与自信心,在后续学习中也能够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性格内敛的学生,教师需要心平气和地与之沟通,消除学生对于发言的害怕和畏惧,合理适当地开口说话、表达自己。
(二)课后检验巩固
口语交际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应用。教师还应当通过课后作业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所把握,收集学生的反馈,及时反思复盘,不断改进完善教学细节。口语交际可以以课本的写话部分为作业,但笔者更推荐以实际应用、开口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成果的检验。例如完成“注意说话的语气”相关内容学习后,教师可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排演情境短片,可以作为课本中小白兔、小猪、小羊,也可以结合课堂内容或是根据学生自行想象来自创角色,并以实际生活中发生的事作为素材,进行对话,并在对话中体现出礼貌用语和语气。下堂课中学生进行表演,教师由此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掌握不牢固、不透彻的学生,教师可在课后有针对性地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总结:
总而言之,在新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要改进教学方式,聚焦语文学习对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会说话、敢于说话,从中发现开口表达自我的快乐与魅力,体会到口语交际能力的实用性,从而更能够提升自我表达能力。教师应当把握小学语文中口语交际部分的教学特点,悉心钻研、吃透教材,合理适当地运用生活实际,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大胆开口“说话”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庆. 让学生大胆地说,开心地学——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J]. 文渊(小学版), 2019, 000(007):262.
[2]苏大波.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的问题分析与应对措施[J].中外交流,2020,27(7):364.
[3] 张仁军. 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J]. 中学生作文指导, 2019, 000(006):11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