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措施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3期   作者:杨丽双
[导读] 一个人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会影响到人的学习与工作情况,

        杨丽双
        福建省泉州台商投资区洛江中学     362121
        摘 要:一个人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会影响到人的学习与工作情况,这两种能力是人成长过程中重点培养与学习的能力,这两种能力的培养方法主要通过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阅读量的方式实现的。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正是学生积累阅读量的黄金时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初中教育;语文教学;课外阅读;教学现状;教学措施

        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这正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阶段[1]。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积累语文知识,培养自己的语文能力。学生接触经典的文学作品时可以感受到其中蕴涵的人文思想和辩证思维,通过长时间的阅读可以让学生的智力与思维能力得到良好的培养。
一、课外阅读的积极作用
(一)和课堂教学实现优势互补
        学生可以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选择阅读的环境和内容,在阅读过程中自由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使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可以内化进自己的身体当中,进而拓展自己的学习空间,积累用于写作的素材[2]。可以将课内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应用在实践过程中,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自学意识,为学生进行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我们可以利用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与技巧,使学生可以在阅读中找到成就感和乐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让教学和阅读两者的优势互补,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有助于落实语文素质教育
        语文课外阅读有很强的实践性与自主性,可以与课堂教学的专业化、规范化进行互补,课外阅读有独立价值,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健全学生的人格,进而让课外阅读教育与课堂的教学效果共同作用在学生的身上,让学生可以全面发展,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提高,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3]。
二、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
(一)忽视课外阅读活动
        初中的语文课程是一门人文性强的学科,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生活,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相差并不是非常明显。这种情况就决定了学校会将更多的教学资源投入到学生数理化成绩的提高中来,忽视语文课外阅读的教学。语文课外阅读在学校追求升学率的过程中变成空中楼阁。
(二)社会环境的影响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图书阅读成为夕阳,取而代之的是电子阅读。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对网络上的信息无法进行甄别,很容易被网络上的娱乐游戏和负面信息影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较大影响,更不会主动进行相对枯燥课外阅读。
(三)课外图书资源紧缺
        很多初中建设校图书馆为满足学生与教师阅读课外书籍和查阅教学资料的需要而建,但校图书馆的建立很多时候像面子工程,图书馆内的图书数量有限,书籍的种类并不全面,且书籍的内容比较陈旧,对学生来说实用性不高。

另外,关于校园建设的内部刊物经常被摆在突出的位置上,无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无法让学生主动学习。
三、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措施
(一)营造良好阅读氛围
        加大课外阅读资料的引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看书。班级可设置图书角,使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也可以在学生家长的支持下建立图书架,为学生购置有特点的书籍,让学生拥有更多种类的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订阅报刊和杂志,让学生可以获取最新的信息,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更新信息的意识。这样,引导学生用读书度过课余时间,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二)帮助学生选择材料
        学生应选择教育性、知识性于一体的课外书籍,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提高语文素养。古今中外的名著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文学内涵的理解,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还能让学生获得学习方法;指导写作的书籍,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意愿,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古典名著可以为学生提供经典文化学习,让他们学习传统文化的精髓,让学生受到思想教育的熏陶,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逐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随着信息多元化,具有时代特征的“文化快餐”也是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材料,如《读者》、《意林》等都成为学生喜欢的刊物。这些刊物都能扩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思想与时俱进,阅读量是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的基础,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量,鼓励学生多读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进行阅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兴趣不同,因此,阅读的材料不能单一,教师不仅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更要在划定的范围内给予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的权利,让学生在阅读中自我探究和创作,形成独特的见解,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
(三)教会学生科学阅读方法
        一是精读法。指的就是在阅读过程中集中精力、由表及里、精思熟读、逐字逐句的阅读方法。教师可以使用经典的作品作为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进行精读,指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阅读,调动不同的感官,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一边作批注,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
        二是速读法。指的就是对阅读材料进行快速阅读,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浏览的过程中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对看到的信息进行快速处理与消化。使用速读法进行阅读,可以让学生在最少的时间中看到尽量多的阅读内容,即古人提倡的一目十行。
(四)加强学生激励评价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希望收获教师、家长与同学们的认同和赞许,满足自己的成就感。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猜谜语、讲故事等阅读活动,给予学生施展才能的空间和机会,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形成开放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课堂,让学生扩大阅读的方向,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可以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不仅能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和能力,还可以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让学生可以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崇霞.核心素养指向下的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策略[J].教育观察,2020,9(27):107-108.
[2]缪新炜.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汉字文化,2019(24):93-94.
[3]符建美.对核心素养观下初中语文阅读活动模式的构建与反思[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12):26-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