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探析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1月32期   作者:罗红
[导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也突飞猛进
        罗红
        湘阴县文星镇东湖学校  湖南省 岳阳市 414699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也突飞猛进。当前,小学数学的教学对象主要集中于数和形两个方面,它们涵盖了整个小学数学教材的两条教学主线,更是小学数学学术思想的核心内容。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深入开展“数”与“形”的相互转化、结合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利用科学手段来深入理解代数和几何中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数形结合;小学数学;应用探析
        引言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更加倾向于对小学生将来发展的培养,而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前提.其中,数形结合就是一种特别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开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在具备数学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必要的应用技能,从而更好地赢得未来.
        1小学数学教学应用数形结合思想应注意的问题
        数形结合思想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有效手段,应该通过教师的教导后在学生的手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但是当下,很多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不够灵活,不能快速地转换思维,甚至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常常忘记数形结合的解题思想,导致无法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该主动地引导学生在日常的数学学习中养成使用数形结合思维的习惯。其次,小学数学教师还应当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特别是对于那些过于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师使用传统口述的方式很难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此时借助多媒体设备将数学知识图片化、视频化表现,让学生们直观的感受数学的同时进一步萌发其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数形结合能力。
        2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2.1利用数形结合,变“思维定势”为“知识创造”
        在新课程标准改革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倡导积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感悟,推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有效转化,推动多种创新思维的相互促进。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学会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来有效传达数学思想,引导学生克服自身的思维定势局限,激励学生积极开展大胆想象、积极探索和独立思考,能够在原有解题思路上实现数学知识再创造。例如:在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的课堂教学中,传统的课堂教学都是利用度量器、课件来开展直角、平角、周角的度量研究,这种教学模式单调枯燥,容易造成学生的思维定式,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提升,教师可以利用相关图形的实物图片来展示不同图形的度量变化,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各种角的度数变化和相互关系,真正理解和掌握角的分类,为后续的平面四边形、梯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2利用数形结合,变“模糊接受”为“清晰理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学不仅仅是课堂知识的灌输和课堂习题的演练,它取决于学生对于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和相关数学知识的补充完善,而数学课堂教学成败应该是学生教学知识的梳理和数学思维的提升。

通过利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够让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象、直观的事物,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中,因为课堂教学内容涉及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注意数形结合,非常容易导致学生对“不进位加,进位加”这个数学概念的理解产生歧义,教师应该学会运用实物来表示100以内连加、连减的数学概念,有助于学生将以前的加减法知识运用到新知识学习中,帮助学生将模糊的数学概念进行清晰的梳理。
        2.3创设图形情境,在课堂上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活跃氛围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想要让学生认真听讲,就需要对教学氛围进行改变,为学生营造轻松活跃的氛围,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课堂教学中,新颖的教学思想以及方式,可以使课堂教学变得新鲜有趣,从而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应根据教学需要适时创设教学情境,通过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来促使教学更有吸引力。比如,教学“分数”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讲解完分数基础知识之后提出问题:“小红有6个苹果,给了小明5个苹果,那么小红剩下的苹果数量用分数怎么表示?”通过教师给出的已知题干,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知道小红还剩下6-5=1个苹果,但这一个苹果怎样用分数表示学生会比较茫然。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将课前准备好的图形拿出来,以此来给学生启发。实践证明:这样教学,既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思考问题提供正确的指引,有助于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2.4使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比较有限,所以在面对一些复杂的数学问题时,往往很难快速地理清数学题干中各个条件之间的关系,更别说充分地理解、分析和解答数学问题。对于这类复杂的数学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巧妙地应用数形结合思想,教师每念一句数学题目中的文字描述,就画出相应的图形,最后向学生呈现最后的数学图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例如,在解决路程的应用题时:一辆轿车熊A地开往B村,每分钟行420米,计划50分钟到达,但是路程行到一半时,小轿车发生故障,用10分钟修好,如果司机想要准时抵达,那么剩下的路程每分钟行多少米?对于这类比较复杂的数学题目,很多小学生常常觉得无从下手,这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应用数形结合思想,画出简单的线条代表“A地和B村之间的距离”,然后将距离平均分为两个部分,代表已经行驶的路程和未行驶的路程,然后学生再根据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关系来解决问题。即由于修车耽搁了10分钟,那么司机就应当提高速度来弥补耽误的时间,得出后半路程的速度的计算公式应当是:420x25÷(25-10),从而计算出正确答案。
        结语
        运用数形结合,能使数量间的内在联系变得直观,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注意把数与形结合起来考虑,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形,把图形的问题转化成数量关系的问题,或者把数量关系的问题转化成图形的问题,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化难为易,不仅能使学生主动积极学习,更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说,数形结合思想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很现实的作用,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学康.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J].读天下,2016年22期.
        [2]李春红.浅析小学数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J].科学中国人,2016年36期.
        [3]张艳.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7年01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