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蕾
23030219910**34043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
摘要:因为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思维意识尚不健全,并且学生的心理与生理还处在发育阶段,所以说学生在小学阶段受到的教育会对学生产生直接影响,甚至会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那么小学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针对学生综合能力养成开展教学工作,并在教学中不断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只有学生养成了创新思维,才能在课程学习中牢牢掌握所学知识,并保证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教育;创新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 文献标识码:A
1小学教育创新思维培养的意义
能力是指完成一项任务或者目标体现出来的素质,也是指可以顺利完成某件事情所需要的必要条件。人类的活动效率是直接受能力影响的。而且能力还会影响到顺利完成活动的心理特征。不同人群在完成任务中表现的能力是有所不同的,能力主要有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指记忆、思考以及观察能力等,特殊能力是指音乐家、等特殊职业群体具有的能力。运用自己已有的理论知识在科学技术、艺术等领域提供新方法、新理论以及新发明的能力,并且这些新发明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以及生态价值等。根据相关对于创造能力的定义得知,创造能力就是遇到新的问题具有新颖性,在没有任何参照的情况下就可以找到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小学生创新思维就是指小学生在只有对必要的技术知识以及对个人、社会的影响进行了解后,掌握了基本的探究方法,应用这些技能对问题进行处理,在处理问题中展现的新方法。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主要表现为可以独立进行思考,不循规蹈矩,思维逐渐跳跃,善于联想,小学生最高智慧体现就是创新思维能力。创新作为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如果一个民族没有创新能力,那么就不可能发展强大,甚至还会走向衰微。我国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过于强调掌握书本知识和应试能力,教育的主要方式也是以传授知识为主,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很多在国外留学的中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学习一段时间后会跟不上教学进度,并非是不够努力,没有主动学习、钻研的意识,只会等待被动的安排,当遇到突发状况时往往会不知所措。学生形成创新能力的重要时期就是小学时期,对一个国家来说,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我国的教育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2当前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存在问题
小学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前要针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但是很多教师在问题总结时经常会出现“当局者迷”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为广大小学教师罗列出当前小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就是绝大多数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中经常会出现“灌输教学”的情况,所以说在小学教学中存在着严重的教学观念固化问题,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还一味地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甚至部分教师还会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判断学生“好与坏”。
2.2课堂教学方式存在问题
虽然在近几年社会发展背景下,我国教育部门正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工作,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教学方式仍然存在严重的问题,先不说教师以成绩判断学生的问题。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特别是在一些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中,那就是在对一个问题进行解答时,明明学生的计算过程没有错误,并且计算出的答案也与正确答案相同,但是教师却会对学生说这样的计算方式不正确,并直接对学生进行“灌输教学”,让学生将正确的解题过程记录下来,这种唯一性的答案严重限制了学生思维发散能力的养成,同时还会导致学生对课程产生偏见,进而降低了教师教学工作效率。
3小学教育中创新思维的培养路径
3.1勇敢和冒险精神的培养
很多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会出现这样的问题,那就是不敢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甚至部分学生还会出现抵触教师的情况,其根本原因就是学生没有勇敢与冒险精神。学生不敢回答教师的问题,那么教师的教学工作就无法有效开展,这就会导致教师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针对学生出现的这一问题进行解决。例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通过文章内容来引导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故意露出破绽让学生去质疑,当学生对教师质疑结束后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奖励,进而培养学生的勇敢与冒险精神,同时还可以保证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认真阅读文章并敢于反驳教师。
3.2营造创新情境
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来为学生营造创新情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知生活,使学生在参与到实际生活中更加积极主动,使其好奇心与求知欲激发出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在营造创新情境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学生积极参加到各种游戏当中,大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可以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除此之外,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比如采用多样的情景问题形式、辩论、讨论以及描述等各种形式,拓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思维。
3.3调整师生关系
随着教育改革代表着学生与教师都需要以全新角色来出现在课堂上,过去在课堂上教师是主角,而现在学生将代替教师成为课堂上的主角,将尽可能独立、自主的完成学习任务。摆正师生课堂位置与调整师生关系将直接影响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过去传统教育因为教师承担了过多的任务,把自己想法强加给学生,束缚学生的思想。处于被动地位的学生没有自由思考的机会,很多新的想法都被扼杀。现在教师必须将课堂上的机会、权利尽可能交到学生手上,多倾听学生的想法与意见。当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时,可以先让他们进行分组讨论,将各自的想法表达出,将每一小组的答案集中展示。很多时候学生不是缺乏创新思维,而是没有展现的机会。
3.4顽强的创新意志的培养
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中,还要针对学生创新意志进行培养,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为教师的引导而放弃思维发散。特别是在数学课程教学中,因为数学问题中解题方式有很多,但是教师却无法将所有解题方式教授给学生,此时就需要学生具备创新意志才能整理出更多解题思路。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杜绝讲解“正确答案”的情况出现。教师在教学中甚至还要对学生进行多元化引导,例如,在问题解析过程中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还可以利用怎样的方式来解题?”并为学生整理出几条不同的解题方法与思路,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保证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能够深入分析题目。
结束语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当前小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同时还可以了解到教师若要提高教学效率应培养学生怎样的特性。那么小学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引导学生,并在教学中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与观念,通过对学生的鼓励与帮助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保证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能够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总之,学生综合能力的养成与提升还是需要教师努力才能取得成效,那么教师就要在工作中不断优化教学方式,进而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带来帮助。
参考文献
[1]洪鑫楠 .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 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03):198.
[2]牛爱玲 . 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当代家庭教育,2019(10):151.
[3]李艳勇 . 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读书文摘(中),2019(0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