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泽量
江苏省张家港市苏州外国语学校附属幼儿园 邮编215600
摘要:教师不仅仅需要掌握幼儿生活习惯培养的理论知识,也要学会与幼儿父母合作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因而,在家园共育的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为家长讲述理论的引导方式,让家长看到教师的能力、想法,从而愿意去和教师合作。
关键词:家园共育;中班幼儿;生活习惯培养;策略
一、前言
在对幼儿的观察中发现在中班幼儿的生活中依旧存在着许多的不良生活习惯,例如:幼儿在家吃零食不吃饭的现象、饭前不洗手现象、幼儿在家穿脱衣服有拖延现象等等,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都反映出有许多幼儿在中班依旧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也反映出家园共育并没有真正的融入到对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中。同时,这些不良习惯对幼儿今后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
幼儿时期是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期。中班幼儿存在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睡眠习惯、卫生习惯等等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及学习方面都存在不良影响。这些现象都在为我们指引家园共育对幼儿生活习惯培养的重要性。何为家园共育?家园共育的实施策略是什么?目前家园共育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通过去了解家园共育,探究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研究在家园共育下中班幼儿生活习惯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有效的策略和建议。
二、家园共育下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存在的问题
我为了了解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对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所持有的态度、在生活中是怎样培养的、怎样进行家园合作的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家园共育下幼儿良好生活的培养中所存在的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在幼儿生活习惯培养中,家庭和幼儿园角色分配的不均衡
在家园共育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的过程中,家庭和幼儿园的角色分配上出现了不均衡。访谈高家长时,高家长谈到“对于幼儿的教育,我们也不是专业的的,术业有专攻么,我们听从老师的安排,老师怎么安排我们怎么做。”通过高家长的谈话,可以看出,在家园共育中会出现这种角色上的误差,家长往往是根据教师的想法,去配合教师的工作,家长起到的只是一个辅助的作用,这并不能称之为共育。并且,在家访、电访的信息可以得知,幼儿园都采取了家园共育的方式,但结果却不是很理想,证明家园共育只是一个形式上的,实质的收获并不理想。通过访谈,可以得出在幼儿生活习惯培养中家长和幼儿园角色失调的原因有:第一,大部分教师有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自己是专业的幼儿教师,在对幼儿的教育方面存在着优势,因此在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时家长应该做的就是配合教师的工作。第二,如卜家长谈到的,家长本身认为自己在对幼儿的教育方面并不是很了解,认为教师的教育方式是正确的,自愿退出自身对幼儿的教育,无条件去配合教师。
2.家庭和幼儿园之间未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幼儿园会根据幼儿的生活习惯的培养,去设计很多针对性的、有趣的活动,但有些家长由于工作问题,不能及时参加,甚至有些家长会比较反感这些活动,在访谈朱小昊家长时,朱小昊家长谈到“我们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一部分是因为我们教育不好,希望教师可以引导孩子,让孩子更加优秀:另一部分原因是,我们工作也挺忙,确实没有时间去教育孩子,但学校老是让我们去参加这些活动,孩子的习惯是需要老师去告诉他对与错的。”正因为,家长无法配合、错误的思想,因而导致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失去了连续性,出现了断裂。幼儿的生活习惯的培养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连续的教育过程,而这个过程需要的是家长和教师一起去完成。陈教师谈到“如果家长不配合,不论我们的活动设计的多么完美、多么理想,它都是一个失败的设计。甚至于有些家长在幼儿园满口答应教师的要求,回家后如何引导幼儿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但回到家中全然忘记老师的叮嘱,一如既往的忽视幼儿的不良生活习惯。
”家长与教师之间无法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导致幼儿的生活习惯的培养中间出现了断层,而这小小的断层就会出现调查中的问题,幼儿在家庭中和幼儿园会出现不同的生活习惯。
3.教师在进行家园共育工作时,能力的欠缺
通过访谈可以看出,幼儿教师在进行家园共育的工作中,能力上有些欠缺。一方面,在访谈时,发现目前幼儿园有小部分缺乏工作经验。在访谈李教师时,李教师谈到:"目前很多家长忙于工作,幼儿都是爷爷奶奶带,隔辈带孩子,溺爱的很多,幼儿出现的很多不良习惯,与家长沟通时,家长都不是很看重,因而有时在面对家长时,有些力不从心,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和家长去谈关于家园共同培养幼儿生活习惯的策略。在上学期间,我们学到的更多的是关于弹琴、唱歌、跳舞等技能,理论知识有些匮乏,因而在沟通时,不知道采用何种方式。"
三、家园共育促进中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策略
1.幼儿园与家庭共同管理幼儿的生活习惯
作为家长,应该跟随时代的变化,积极与教师和其他家长沟通、学习,不能按照错误的教育理念去教育孩子,要不断地学习新的育儿理念,学会科学育儿。教师要在幼儿园里教育幼儿学习生活习惯:能按时来园,不携带危险物品。能够在成人的提示下向家长、老师、家长志愿者、小朋友问好和说“再见”;离园时能放好小椅子;能够自己拿书包,整理衣物,并将玩具、图书等物品整理归位;培养幼儿要爱护公共设施。了解取放物品的礼仪,轻拿轻放,培养物归原处的良好习惯。同时教师要与家长沟通让幼儿学习家庭生活习惯:知道敲门后才能进入,不大声喊叫、不用力拍门;别人开关门时知道避让。出入时,随手轻轻关门;在公共场合文明进餐,学会收拾自己的餐具,保持桌面和地面的干净。家长在教育中起到辅助的作用,放弃自己教育孩子的发言权,完全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一定的配合。
2.家庭和幼儿园之间如何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幼儿园和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两大场所,只有两者合作,才能为幼儿培养出良好的生活习惯。一个好的生活习惯是需要不断地练习、不断地改正的一个过程,是需要长期去引导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幼儿园,教师严厉要求幼儿,引导幼儿改正掉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在家庭中,家长过于宽松,认为幼儿的生活习惯不重要,从而导致幼儿在幼儿园养成的生活习惯毁于一旦。因而,只有幼儿园与家长在培养幼儿生活习惯的目标、思想达成一致,才能达到家园共育下中班幼儿生活习惯培养的最佳效果。想要实现这种目标就需要幼儿园、教师、家长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信任的关系。
3.教师要进一步提高自身在家园工作时的能力
教师应该不断去学习,加强自己的理论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自己仅有的文化知识,特别是大专学历的教师,应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需要不断的学习,学习自己在学期间未学到的理论知识,积极与优秀的幼儿教师进行沟通学习别人的经验,提高自身在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进行家园共育工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自己更加优秀,面对这些问题才能更好的处理。面对不同的家长,才能更好的与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在幼儿园的工作中,与家长进行沟通是很重要的一项工作。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文化水平、理论知识,学会面对不同的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家长应该改变自己错误的育儿理念,与教师和其他家长及时沟通;在家园共育工作中,家长和教师应该统一目标,为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白玲玉.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影响研究--以鄂尔多斯两所幼儿园为例[D].延边大学,2019.
[2]贾翠翠.家园共育对新入园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影响[J].人文之友,2020,(1):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