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云
宜昌城投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湖北 宜昌 433000
摘要: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建筑施工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由于经验不足,很多细节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因此,必须提高重视,及时整改,不断优化技术方案,推动建筑行业发展的整体水平不断上升。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措施分析
1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技术的施工应用
1.1材料控制技术
由于材料本身的结构性能导致具体施工中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要想提高施工中的工程质量,可以选择适宜的检测办法来完成混凝土的参数检验工作。结合建筑场所周边的地形和自然条件科学地选择原材料,搅拌工作要严格按照标准执行。特别是工程结构有特殊需求时,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规划完成材料配比。通常柱子浇筑阶段,水泥灰浆液要求量低,因此砂石比例应适度上调。在实际应用中要结合具体情况适度调整材料多少,确保最终配比的强度符合工程需求。
1.2温度控制技术
由于温度应力因素很容易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现象,所以,需要施工人员对测温工作进行重视,只有控制好温度,才能提高建筑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在开展测温工作过程中,应选择晴天,然后通过测温仪器对混凝土施工现场的温度进行测量,其温度应控制在25℃以内,对施工环境情况进行了解和掌握,并针对相关问题制定完善地解决措施,进而提高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当混凝土浇筑工作完成之后,需要使用塑料膜对其表面进行及时覆盖,起到保温的作用。同时,还需要做好养护工作,避免因内、外温度差而产生裂缝问题。除此之外,还要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对施工现场的日常温度进行测量,并把测量数据及时记录下来。当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完成之后,要使用塑料薄膜对其进行及时覆盖,以免因日温过高而出现混凝土变形或裂缝等问题。
1.3浇筑技术
混凝土施工中操作工艺是否标准,直接决定着其性能的稳定性。所以,在建筑工程中要从基础施工抓起,在混凝土浇筑环节选用无缝工艺,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控制:第一,充分了解工程方案结合以往施工经验,事先做好工程实施规划,制定科学的操作规范,并严格执行,为建筑工程质量保驾护航。第二,尽量缩短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所用的时间,严防在输送环节性能发生变化。此外,在材料进入建筑工地前,必须进行科学实验,认真分析其性能是否满足使用需求,一旦发现问题,必须及时更换,从源头上切断风险。现场混凝土的输送,最好选用泵送,有效保障了现场浇筑质量。第三,浇筑施工非常关键,在具体实施中,要选择适宜的高度及厚度,细节上做好把控,保障完工的项目符合工程的使用需求,尽量避免失误发生,降低安全隐患。
1.4振捣技术
当建筑工程中完成混凝土浇筑后,实施振捣作业,做好裂缝的防范工作,将其对工程的整体影响降至最低。从工程具体实施来看,无缝技术的应用优势较为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通过振捣棒的作用,使得在混凝土施工中的振捣作业更加充分,振捣作业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时间,严防时间过长影响混凝土性能。第二,根据需求适当引入预应力,充分发挥其作用进而有效预防结构主体出现裂缝,不断研发新技术有效应对裂缝出现,使得建筑物更加耐用,结构更安全,满足新时代下人们逐步提升的物质需求。
1.5养护技术
混凝土作业完成后,要根据工程实际制定适宜的养护计划。养护工作重点是监测混凝土主体内外温差变化,结合需求做出适度调整,有效延缓温度骤降或骤升现象出现,防止表皮干裂现象发生。
目前常用的防护措施,是在表面覆盖塑料膜进行温度调控,有效缓解外表面的温度突然下降,水分流失少,表面就不易出现干裂。另外,要根据现场需求铺设隔热层,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土层厚度过大导致内外的温度差异较大。
2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形成裂痕的原因
2.1自然环境影响
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痕的自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地壳运动,二是温度变化。地壳运动对建筑物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它会导致地基的变形,无论是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还是建筑物在使用时,地壳运动都不会停止。所以地基也会随之变化,如果地基变化较小,因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具有一定的柔韧性,轻微的变动是可以承受的。但是地基的变动一旦超过了该结构可以承受的范围,不仅会导致裂痕的出现,很有可能会造成整个建筑物的倒塌与沉陷。
2.2人为因素影响
人为因素主要指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没有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施工,导致操作失误的出现。另外,施工人员专业能力不足,或者没有认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尽到工作职责等,以上这些因素也会导致裂痕的出现,但是只要采取科学、有效地管理措施,以上这些因素都是可以避免的。首先,在设计阶段,设计人员是否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直接决定了施工能否顺利进行与建筑物的最终质量,因此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工程设计时,需要对当地的气候、地质等情况进行全面考察,根据其特征采取最科学的配比,进行混凝土制作;其次,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能否完全领会设计图纸,严格按照设计图纸与施工流程进行操作,直接影响着该建筑物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最后,施工技术是否科学、先进,也是造成裂痕出现的一大原因。
3提高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效果的措施分析
3.1合理控制温度
温度的变化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是巨大的,但是只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技术水平,可以把温差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减小温度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温差过大的主要原因是结构内部温度较高,而外部温度较低,所以可以采取以下办法,降低内部温度,从而减小内外部温差:第一,在混凝土结构的表面撒上适量的水分,表面这些水分在蒸发时,会带走一定的热量,从而使内部温度降低;第二,也可以直接向结构内部加入一些凉水,降低内部温度;第三,对混凝土的制作材料稍加改变,减少水泥的用量,使用地热水泥、粉煤灰硅酸盐等建筑材料,也可以有效减少温差,但是在方法的选择与使用上一定要做到科学合理。
3.2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柔韧性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可以承受一定范围内的外力影响,因此工作人员需要采取措施,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外力承受范围。在制作混凝土时,一般采用调整材料与比例,完善混凝土调配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柔韧性,减少裂痕的出现。例如:为有效减少外力拉扯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提升结构的抗拉强度,可以在混凝土中加入适量的抗拉材料,金属纤维、无机纤维等都具有较好的抗拉性能,并且这些材料的抗拉效果,已提前通过各项实验证明其可行性。混凝土细骨料与粗骨料在选择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粗骨料需要选择强度比较高、颗粒直径大的材料,可以有效减少混凝土结构的变形。另外,材料中的含泥量也需要严格控制;其次细骨料最好选择细砂或中砂,可以有效减少混凝土的空隙。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城市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加,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已逐步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目前,施工企业在这一技术中投入了更多的精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取得显著的成效,我国建筑行业的整体水平会有更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佘奎. 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研究[J]. 低碳世界, 2018, 000(003):194-195.
[2]王敏清.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探析[J]. 建材与装饰, 2018, 000(006):17-18.
[3]王沁霞. 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J]. 工程技术:文摘版, 2016(10):00079-00079.
[4]汪瑞. 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探讨[J].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2019, 000(038):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