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卫国,陈铃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 龙岩 3642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房屋建造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对于建筑物而言,桩基础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具有较高的承载力,还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把握好桩基础施工技术对保证房屋质量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房屋建筑;桩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前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近些年来建筑行业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对其稳定性以及安全性方面开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房屋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地基基础施工是其中需要重点建设的环节,它对房屋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了能够达到随着建筑业地发展对房屋建筑方面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需要对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保证其施工质量,综合提升其整体施工水平,排除可能存在的各类安全隐患。在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处理中,为了能够呈现出较为良好的施工效果,少不了要切实把握好对各类施工技术手段的有效运用,围绕具体状况进行详细分析,综合提升施工技术的匹配性,保障其整体结构稳定性。
1关于桩基础施工技术的概述
桩基础施工技术包括高、低承台桩基础施工技术以及单桩基础施工技术等。在高承台桩基础施工技术中,桩高于地表高于承台底面;而低承台桩基础施工技术刚好相反,是指土体和承台地面相互连接并高于桩;单桩基础施工技术是完全不同于前两种的一种施工技术,桩之间互相连接形成建筑结构基础。这三种技术在执行方法还有适应地质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房屋建造时,施工人员要根据实地考察,选择合适的桩基础类型的方法,一定要配合施工方案的设计要求和场地情况,这样才可以保证施工进度的正常进行。这项技术主要是指通过地基土体结构处理技术然后将桩基和承台连接在一起,让桩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将房屋建筑的压力顺承给地面,这样施工就可以避免房屋建筑的压力对结构的压迫影响,保证桩基础有了一定的承载能力,从形体上保证良好的完整性和整体性。
2桩基础技术存在特点
施工人员在对建筑工程桩基展开施工时,一旦发现可能存在问题就要充分发挥桩基础技术存在优势。如施工期间若遇到一些较为坚硬物体,土层或是岩石等,利用桩基础技术构建形成较强承载力可有效承受住一些高负荷荷载,大大降低负载沉降量,进而避免建筑结构出现较大倾斜现象。同时桩基础技术的有效应用还能适当对水平负载起到抵抗性作用,确保建筑工程始终处于稳定性状态,对一些自然因素威胁起到保护效果。总体来说,将桩基础技术应用到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不但可以维护建筑结构稳定性,还能大大降低安全隐患出现几率,为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完成创造良好条件。
3房屋建筑桩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
3.1人工挖孔桩施工技术
人工挖孔桩技术是灌注桩中较为特殊的一种桩基础技术,这种技术主要是依靠人完成的,其特点主要有成本低,质量好,并且制作流程简单,并且也不会对周围的施工环境及生态环境造成应影响,因此在土建工程中常常说人工挖孔桩技术是一种环保健康、经济的技术。在施工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对已挖桩底进行扩孔,其扩孔的大小根据水流量进行控制,在透水层应该注意适当进行布置环状钢筋圈,然后进行回填混凝土,在混凝土施工后,应按照设计的直径进行开挖穿过透水层。对于桩孔护壁混凝土应该保证每挖一节就应该立即进行房屋建筑混凝土,然后捣实,其中混凝土的强度应该控制在C20,坍塌度应该控制在100mm,以保证其稳定性。
3.2灌注桩施工技术
灌注桩技术即是要通过机械来进行钻孔,进而对桩基予以保养、浇筑。应用此项技术之时,要确保桩位中心与保护套中心不会出现太大的偏差,一般不可以超过50cm,并要确保回填土十分的密实。在采用灌注桩技术之时,具体的顺序如下,首先是对场地进行清理,进而标注出防线,将桩位予以明确,桩机置于合适位置,接下来完成钻孔工作,并对孔洞进行清理,之后将钢筋笼置于其中,并进行浇筑。对桩基位置予以明确之时,要将桩位平面图作为依据,并要利用护套来对桩孔予以固定,确保不会出现塌孔的问题。
护筒一般是4mm至8mm的钢板制成,露出地面以上的部分应在0.4m至0.6m之间,深度则应该超出黏土1m,或是砂土1.5m,而泥浆面应该是超出地下水位1m。在进行泥浆制备之时,要对土质有切实的了解,卵石层的密度应该是1.3至1.5g/cm3之间,而粉质量黏土的话,则应在1.1至1.3g/cm3之间。展开成孔作业的过程中,采用的应是回转钻成孔,当桩孔达到要求后,要立即进行清孔工作,在孔底500mm这个范围当中,泥浆密度不能超过1.25g/cm3;当清孔工作结束后,将钢筋笼放至其中,而后展开浇筑,需要注意的是,混泥土保护厚度一定要在35mm以上。
3.3土方开挖技术
土方开挖在地基基础施工中是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进行土方开挖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它的质量,通过对其质量的控制来保障地基基础的整体性能。在进行土方开挖施工之前,首先需要严格审核地基基础施工方案,保证地基基础施工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能够对土方开挖施工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在对地基基础施工方案审核期间,需要重点审核施工技术和施工机械设备型号两个方面,并综合考虑建筑工程地基地质的密实度。
3.4静力压桩施工技术
静力压桩施工技术具有操作便捷、噪声污染小、省钱等优点。但它对施工条件的要求较为严格,通常被用于高压缩性黏土层或砂性较轻的软黏土层建筑。静力压桩施工技术的原理是通过利用静压力使桩基被压入土壤中,静压桩本身具有一定的重量,再加上桩架上的压力配件,两者通过合理的作用对预制桩产生相反的力,从而使其深入土壤深部。在实际的施工中,它很容易导致周边的土体结构造成破坏,对周围的环境破坏程度较大,因而它对环境的要求比较高,为此要进行严格的控制来保证施工的连续性。静力桩柱在施工时一般采用的是分段预制施工,这种施工方式能够有效减少对土壤的不利影响。在施工前要对施工现场的各种基本情况进行测量,从而确定桩柱的长度,桩柱间的连接工作也要做好,否则会降低其抗倾斜的性能,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施工的质量符合预期标准。
3.5钢筋笼检查
钢筋笼的检查是非常必要的,这对其制作质量控制有着重要的影响,并且下笼、焊接等工作经检查核验后进行施工也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举措。钢筋笼一般采用分段制作,制作过程中,长度以钢筋定长为基础,不能小于6m,以保证其结构具备稳定性。在连接钢筋时,需要保证钢筋的轴心保持一致,焊接时要将钢筋接头错开进行焊接。这样焊接是为了保证钢筋笼的质量,避免焊缝的出现,避免后续施工造成断桩的情况。此外,钢筋笼焊接结束后,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的保护措施,一般需要设置混凝土滚轮在钢筋笼上,利用混凝土对其进行保护功能的实现。一般每隔2m均匀布置4个混凝土滚轮,设置在钢筋笼的上中部分。这种保护方式的使用,是为了能够保证钢筋笼在使用过程中,避免受到其他施工环节或其他因素的影响,从而保证桩基础的稳定性,避免短装、断桩的情况发生,从而保证桩基础质量。
3.6箱式基础
是房屋建筑地基形式之一,是把施工范围内占地地皮进行掏空和挖深,然后再使用钢筋混凝土进行回填,从而使建筑物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增加,不仅有效减少了建筑物对地面的压强,还能有效防止地皮下陷。箱式基础下方有桩的称为桩箱基础,是桩基础和浅基础相结合的基础形式,上部荷载由两者共同承担。
结束语:目前随着城镇化随着本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有些建筑公司单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对房屋质量的要求下降了,但是房屋建筑对于日常人们的生活来说是息息相关的,所以建设房屋者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必须确保房屋建筑项目的质量符合标准,这样才能保证人们的生活,生命和财产等受到一定的保护。然而地基基础在整个房屋建设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所以这就要求建筑公司在施工时要注重地基基础设施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忠强.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8(21):239.
[2]梁家远.桩基础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8(10):245-246.
[3]林跃杰.分析房屋建筑桩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