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机构消防安全现状及对策探析

发表时间:2021/2/26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第29期   作者:金春鑫
[导读] 据资料统计,仅近年来我国已发生了上百起养老机构火灾事故,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金春鑫
        天津市和平区消防救援支队 天津市 300041
        摘要:据资料统计,仅近年来我国已发生了上百起养老机构火灾事故,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例如,2015年5月25日20时许,河南省鲁山县康乐园老年公寓发生特别重大火灾事故,造成39人死亡、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064.5万元。虽然,近年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下,养老机构的消防安全问题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各地各机构改善程度各异,大量消防安全隐患依然存在。因此,本文从养老机构火灾安全现状着手,分析了养老机构消防安全管理对策。
        关键词:养老机构;消防安全;现状;对策
1养老机构消防安全现状和影响因素
        1.1国内以及赤峰市养老机构建设和运营情况
老年人养老问题已是党和国家十分关心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发展社会化养老已是当前解决我国老年人养老问题的必由之路。养老机构是重要的社会组织,是老年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中的一支主要力量。养老机构在养老事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截至2018年底,我国有各类养老机构2.9万个,比2017年增加了10%,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达到29.1张。与发达国家每千名拥有50-70张床位数还有很大的差异。在赤峰市的152家养老机构,也存在类似问题。养老机构人员结构和工作内容繁杂,消防安全隐患突出。
1.2养老机构消防安全现状
        国家取消养老服务机构设立许可后,多种形式养老机构不断涌现,消防安全水平良莠不齐。在缺少相关政策规范的约束、消防监督执法人员数量不足、机构落实消防安全职责不到位等原因下,易形成管理上的真空。养老机构在消防安全方面存在如建筑防火、灭火条件差;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火源使用不规范;场所安全疏散难和灭火救援难度较大等问题。
1.3安全风险辨识工作开展情况
        当前在养老机构中主要存在的安全风险类别包括特种设备风险、用水用电风险、火灾风险、应急疏散风险、院民健康风险以及食品安全风险六大类。在特种设备风险方面,养老机构中主要涉及多数机构中均存在的厨房用气使用及存放风险以及电梯运行风险,此外,出于部分老人日常护理需要,养老机构内可能需要存放医用氧气瓶,因此医用氧气瓶的使用和储存也存在一定安全风险。在用水用电方面,主要风险来自        于老人安全意识薄弱,存在使用违规大功率电器、违规私拉电线等行为,同时线路和管路老化也会给水电安全带来风险。在火灾风险方面,风险主要来自于个别老人防火意识薄弱,存在房间违规堆放可燃物、吸烟甚至使用明火的行为,此外,院内电动车充电以及厨房排烟管道油污积累也会带来火灾风险。在应急疏散方面,安全风险主要来自于老人的行动特点,对于失能、失智及高龄老人,人员疏散速度慢或缺乏自主疏散能力,另外院内的疏散通道和消防通道可能会被老人物品堵塞或被社会车辆占用。在院民健康方面,入住老人可能存在意外跌倒风险,另外部分院民可能是精神病患者、传染病患者或者酗酒者,这也给院民的人身健康带来了风险。最后是食品安全风险,主要表现在食品安全与饮食卫生风险。
2养老机构消防安全管理对策
        2.1培养职工安全意识,消除消防隐患
从安全意识的培养来看,首先要对职工进行岗前安全培训,让职工在进入到养老院展开工作时,能够拥有较为实用的消防安全知识,如易燃物与热源之间的隔离、消防通道的畅通,检查防火门的开合与封闭等。这些日常之中的消防安全隐患应当由职工在日常工作之中进行改变与修正,让职工能够养成在工作之中发现隐患解决隐患的能力。其次要在每周例会上进行消防检查的分期安排,即每周对一项消防隐患进行集中整顿,对老人也要进行集中宣传。

例如对老人的衣物被褥的摆放与保存措施,对消防设备的集中清点与试用,对消防通道的检查与清理等,让每周        都能够产生新的消防检查重点,让职工能够养成注意消防,消除隐患的相关意识。最后,对职工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安全培训,培训的内容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消防意识与消防理论,让职工能够认识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从潜意识之中能够主动的接受消防安全知识。另一方面则是消防安全的应用知识,养老院不比其它公益单位,以行动不便、健康状况不佳的老人居多,一旦火灾发生,老人很难主动逃生,需要职工进行帮助才能够有效逃生。职工应当能够第一时间帮助将老人转移至安全地带,通过背负、搀扶、轮椅甚至担架的方式,几人一组的将老人转移。如果遇上了突发情况,还应当掌握一定的急救常识,第一时间维护老人的生命安全。如果遇到了无法逃生的状况,也要掌握在火场里求生的知识与技能。
2.2强化事中监督管理
        消防救援部门首先要加大对养老场所的消防监督检查力度,将“双随机、一公开”消防监管与养老场所专项行动有机结合起来,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检查,将存在的问题及时告知场所负责人及行业主管部门督促整改。同时,应严格依法处理,充分利用好法律手段,对存在严重隐患单位,合理分流老人,依法查封、关停、挂牌督办。其次,民政部门应强化主管监管责任,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将消防安全工作贯穿日常工作之中。依法督促养老场所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建立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确定专(兼)职消防安全管理人员,落实消防工作经费;开展针对性消防安全检查治理,督促养老场所整改存在的问题。同时,积极筹措资金,加大火灾隐患的整改力度。
2.3通过物防技防措施改进消防安全条件
养老机构在经营的过程中应该重视消防安全管理和设施改造的投入,使        当前许多养老机构消防设施简陋、硬件条件跟不上的情况得到改善。根据相关标准配备齐全灭火器、应急照明、自动喷水灭火、自动报警等器材和设施,残疾人、老年人住宿、活动场所要有简易喷淋系统、独立式感烟探测报警器等。根据老年人的认知和行为特征,设置不同的住宿场所,如果老年人的认知能力和行为都相对加强,可把其住宿设置在距离安全出口相对远或楼层相对高的地方;如果老年人认知能力较低,失能或半失能,应把该类人群的住宿设置在便于疏散和楼层较低的地方,并设置发生紧急情况时可及时疏散和逃生的设施如担架、轮椅、可移动病床等。在重要场所、安全出口、疏散通道保证有安全警示标识设置,并详细标明消防器材、设施使用方法。如果部分养老机构在整改消防隐患、配置消防设施等方面困难较大,可采用单位自筹、社会捐助、财政支持等方法解决,使其安全情况得到改善。
        2.4吸引社会资本推进养老建筑改造
多数养老机构的建筑及设施的安全性不高的原因是由于缺乏改造资金。另外由于养老机构的公益性使得养老机构接收的老人多为生活无着老人、“低保”老人等,其性质属于帮扶救助而非赢利。由于资金限制,仅依靠国家财政拨付不能满足老旧养老院的改造问题,同时也严重影响养老机构消防安全管理水平。所以通过政策的制定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产业,才是解决之道。充足的资金保障能够改变目前老旧养老建筑、消防设施差的现状;才能按要求配置火灾探测报警、消防水灭火系统;才能完善灭火器、应急照明灯登消防设施。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养老机构火灾事故频发,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巨大财产损失,严重威胁着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引        起了我国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养老机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任务,只有在制度、管理、责任、设施等方面做到位和完善,消防安全工作才能从根本上真正得到提升,也是避免和减少养老机构发生火灾事故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查春梅,王萍,胡晖,等.221名养老机构老年人护理安全风险认知现状分析[J].护理学报,2018,25(21):40-42.
[2]苏吉儿,陈双琴,李爱夏,夏雅雄,王凤.养老机构护理安全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J].护士进修杂志,2018,33(02):129-131.
[3]谢尊贤,李艳艳,吴晓茹等.基于物元多级可拓模型的档案馆火灾安全风险评价[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9,19(01):21-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