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现浇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2/25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32期   作者:么琳彤
[导读]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筑工程的建设水平也在逐步提升
        么琳彤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油田公司基建工程部   天津滨海新区  300280)
        摘要: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筑工程的建设水平也在逐步提升。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应用,是建筑工程施工的关键性环节。我们开展建筑工程现浇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策略分析对实现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应用的不断改良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建筑工程;现浇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控制策略
        引言
        在建筑工程中现浇混凝土结构体系在建筑中普遍采用,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在现浇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仍普遍存在质量通病的现象,工程中屡见不鲜,给工程质量留下隐患。现浇混凝土质量通病的防治,是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根本措施。
        1现浇混凝土概述
        现浇混凝土板根据产品的应用划分为以下几类:(1)现浇混凝土屋面板。这类材料具有较强的承重能力与保温能力,并且材质较为轻盈,大约只有寻常混凝土预应力圆孔板的30%左右,而且还具有较强的耐火性,在屋面施工中能够吊装5~6块,也能够在施工过程中使用防水材料,提高施工的整体进度;(2)现浇混凝土隔墙板。现浇混凝土隔墙板具有材质较轻、隔音能力强、结构强度较高等优势,在非承重隔墙中的应用较为普遍。在施工阶段并不需要进行吊装,只需要人工安装即可,并且施工效率较高,难度较低;(3)现浇混凝土建筑结构。现浇混凝土建筑结构具有一定的抗震性和耐火性,而且密度相对较小,强度较高,能够作为框架结构的墙体使用,现浇混凝土是一种具有孔隙的无机材料,具有较强的保温能力与抗火性。
        2建筑混凝土施工存在的问题
        2.1原材料质量问题
        首先,在混凝土骨料当中有太多的泥土,以至于混凝土强度较低,很容易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裂缝问题;其次,骨料的级配系数不够科学合理,以至于在房屋的施工过程当中,混凝土之间的构件非常容易出现蜂窝和麻面的问题,同时,也会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结构强度,以至于发生裂缝和断裂的现象;最后,混凝土当中的土水和灰的比例控制不够合理,以至于在混凝土构件完成之后,出现强度偏低的现象。
        2.2混凝土裂缝问题
        (1)环境因素。混凝土构件在一定的荷载作用下,混凝土中的拉应变多大于混凝土的抗拉极限值,混凝土某截面位置便会产生剪力、弯矩、扭矩、轴向拉力等荷载效应,造成裂缝。混凝土内部温度是由浇筑温度、凝结过程水化热组成,它是不可避免存在的,而当外部温度骤降时,内部产生具有破坏性的温度应力会破坏混凝土的整体性,就产生了裂缝。因而,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中,会有相应的温控措施以减少破坏。该项目施工时气温均在 20℃左右,气候条件良好。因而认为,使用环境因素不是上述裂缝产生的原因。(2)塑性收缩。当混凝土土层中的水分过度挥发,就会出现塑性收缩裂缝,这种裂缝的出现主要发生在工程浇筑的工序中。需要注意的是,混凝土的塑性收缩是不均匀的,而且整个收缩过程毫无规律,这样,混凝土表面就会出现不同深度和不同长度的裂纹。尤其是在混凝土工程完工后,施工养护工作不到位,使混凝土层过度暴露在空气中,影响混凝土的整体形态,同时加速混凝土中水分的流失。
        3建筑工程建筑工程现浇混凝土施工技术
        3.1选材和配合比
        1)选择符合建筑要求的混凝土、水泥等原材料,包括其品牌、等级、性能等方面都要考虑在内。2)在选择含砂量配比的时候,需要符合相关的规定,选择品质优良的砂、石等原材料,并确保在进行配合比设计的时候,设计合理的水灰比、砂率等比例,避免混凝土出现离析、泌水、保水性不良等问题。

3)在进行添加掺和料、外加剂的时候,不可进行盲目添加,需要选择合适的类型数量,以提高混凝土的性能。4)由于水泥在施工中的使用量是非常大的,因此随着水泥用量的增加,那么水泥浆体积也会随着增加,坍落度也会变大,收缩也会呈现变大的趋势,所以,在进行配比设计的时候,需要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混凝土设计坍落度。5)需要正确使用混凝土补偿收缩技术,根据需要实现的不同膨胀效果,选择添加不同种类、性能的膨胀剂,并且控制合理的掺和数量。
        3.2裂缝的控制技术
        首先,详细勘察施工地的地形条件,分析地形和钢筋之间的作用关系;其次,检验钢筋的抗腐蚀性,控制腐蚀材料的应用;最后,分析荷载作用力是否会对建筑结构造成持续性的影响。从这三个方面出发,对荷载裂缝进行不同程度的控制和处理。第一,在设计的过程中,要详细规划结构部件的分布,合理控制荷载拉伸力,避免其超过混凝土的承载能力,从而使裂缝问题得到有效控制;第二,尽可能的控制荷载作用力,尤其要加强边缘荷载作用力的控制,使其小于混凝土轴心最大承载力;第三,如果施工需要设置裂缝,则需要限制荷载裂缝的宽度,避免裂缝造成过大的影响。
        3.3蒸压养护
        现浇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的质量受水热合成反应的影响,而水热合成反应需要较高的温度与压力才能实现,期间混凝土坯体中会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之后还会出现一定的物态变化生成结构强度,最终形成现浇混凝土建筑结构。据了解,水热合成反应的所需温度在174.5℃左右,而蒸压养护则是现浇混凝土形成制品的最终工序。在蒸压养护期间,需要控制好恒温时间,以B05建筑工程现浇混凝土建筑结构来说,抗压强度也会受恒温时间的提高而提高,若恒温时间在5h左右,那么材料的抗压强度则为2.8MPa,若恒温时间达到7h,抗压强度则提高至3.5MPa,而恒温时间在7h以上时则逐渐趋于稳定,8h的恒温时间与7h的材料抗压强度一样。充裕的恒温时间能够确保混凝土坯体中具有充足的反应时间,并且提高水化产物的比率,提高现浇混凝土建筑结构的抗压能力。
        4建筑工程现浇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质量控制策略
        4.1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管理
        第一,施工单位要建立起适合企业内部和施工现场的培训流程,针对混凝土施工要点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促使工作人员能全面掌握混凝土制作工艺以及流程,以更规范的标准进行施工操作,第二,要注意在施工前做好技术交底,明确分配任务,确认施工目标和方向,并在施工中进行监管,定期召开生产会议进行工作总结,纠正施工问题,促使施工人员牢牢掌握并合理控制搅拌顺序、振捣时间、浇筑厚度等重点施工内容,并注意考核评价管理,避免因操作问题导致开裂、麻面等质量问题,使混凝土施工质量满足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
        4.2加强对原材料质量的把控
        原材料的选择标准要与设计标准相吻合,比如说砂集料,选用含泥量在3%左右的粗骨料。另外,砂料的品质、直径的要求都应与设计相吻合,这样才能为接下来的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施工中水泥的选择要依照混凝土的结构特点来完成,适合的混凝土才能确保房屋建筑结构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结语
        我们进行建筑工程现浇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策略分析,可以有效推进现浇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模式的进一步改良,可以有效保证我国的建筑工程的整体开展的科学性,使得我国建筑工程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加理想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付晋柱.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探究[J].四川建材,2020(5):72~73.
        [2]李妍丽,李德锋.论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J].绿色环保建材,2019,33(4):164,167.
        [3]陈军.对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的探讨[J].民营科技,2016,22(8):1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