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桂华
安丘市东埠中学 山东潍坊 262100
摘要:学习历史可以让学生学习了解到前车之鉴,在以后的日子中不会重蹈历史的覆辙,而古诗词的学习不仅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古代贤人的情感,还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因此,在进行古诗词的学习时,学生应该认真朗读每一句话,仔细品味每一个字,体会和感受诗人字里的家国情怀,只有当学生真正体会到古诗词的情感,才可以让学生细细体会到一句诗词中蕴含的细腻情感,体会到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入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方法
引言
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在进行古诗词的教学时,教师应该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将古诗词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学生对古诗词以及文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有着重要的帮助,从而促进传统文化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有效开展。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有利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加速发展,国外各种思潮通过各种方式影响着青少年群体,导致许多青少年盲目“以洋为美、以洋为尊”,而许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却因得不到良好传承而面临着流失的境地。面对此情况,学校有义务和责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初中语文教材蕴藏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接触、认识和内化这些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使他们成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力军。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首次明确提出学科核心素养,并将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定为语文教育新一轮改革的方向。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使学生得以吟诵经典诗词、美文佳作,进而在具体语言实践中积累语言经验,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指导学生阅读鉴赏优秀作品、品味语言艺术,可使学生深入感悟人生哲理与处世哲学,进而使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得以提升。
二、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问题
(一)研究时间长,但流于形式
在长期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教师是被动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因为在近年的语文考试中,传统文化所占比重逐渐增加,这种考核趋势迫使教师不得已将传统文化知识加入教学内容。这种被动的教学模式导致许多教师的教学变成了“为了考试而学习”,这种模式不仅让传统文化流于形式,更难以真正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过度的传统文化教育引起反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是时代要求,更是必然要求,但是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出现了极端主义。这种极端表现在教师过分强调传统文化的优越性、重要性,导致部分学生产生疑问或出现对抗心理,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三、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入方法
(一)推进现代技术教学,加强传统文化渗透
随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教师有意识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力图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但是,受限于各种主客观因素尤其是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许多教师仍照本宣科,难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现代教育技术具有诸多优点,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应用,可以将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地呈现给学生,进而有效调动学生各种感官,促使他们积极投入课堂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力度。
(二)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巧妙渗透传统文化
由于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教师要做好统筹设计工作,重整教学结构,并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有效渗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提升综合素养。古诗词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元素,也是学习的重难点。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精神思想与文学素养,教师要依托古诗词,设计多种类型的学习活动,鼓励学生踊跃参与,并深入研究思考古诗的意义与内涵,为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有部分教师仍采用口头讲述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无法全面理解和体会。在现代化教育体系下,教师可以引入信息教学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
(三)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对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因为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制订出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计划以及教学方法。所以,教师在进行古诗词的教学时,通过反复地朗读古诗,对作者的情感进行深入的赏析,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对作者的心境有一个充分的理解与掌握,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素养。
(四)提升中学语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
通过众多学者的研究调查表明:教师传统文化知识的匮乏直接制约了教师在教学中的文化传承。所以教师在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课堂的同时,也应着眼于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学习古典文学、哲学、艺术、伦理道德等;扩大自身阅读量,提升对传统文化篇目的理解能力;主动查阅资料、通过向名师学习提升自我;定期与其他教师交流经验进行反思。另外,转化自身传统文化教学观念,掌握传统文化教学方法等是教师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
(五)丰富教学形式,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
古诗词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承载着古人深远的智慧,也表现着古代诗人的情感表达等,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对提升学生文化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注重传统文化的融入与宣扬,深度融合课程内容,并借助多样化教学手段,通过课堂教学的全面展示,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确保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与此同时,在古诗词教学环节中,教师要深入探析古诗词中所覆盖的优秀民族思想,并组织学生学习,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培养其综合养,以适应当下教育要求。
(六)举办多样化的文化活动
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帮助学生学好传统文化,仅靠课堂上的45分钟时间远远不够,所以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课外活动,从而实现全方位的传统文化教育。初中生的文化意识及文化表现能力较强,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古诗文进行艺术创作。教师可以将创作形式进行有效的扩大,在校园中举办传统文化节等活动。学生可以进行汉服秀、书法作品展示、民族乐器表演、话剧表演等。
结束语
传统文化与中学语文教学的结合之路是漫长的,同时也是艰难的,文化对学生影响产生的效果是深远的,这需要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索、总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践中不断改进,在总结中不断提升,最终实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深化传统文化教育,在传统文化教育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罗柳华.浅谈初中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强化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24):157.
[2]曾红.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应用分析[J].新课程(下),2019(10):75.
[3]李吉朋.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9(20):92-93.
[4]雒焕武.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当代家庭教育,2019(27):115.
[5]田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分析[J].散文百家,2019(0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