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雷
身份证号:23050519930121****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建筑中至关重要,其安全性与稳定性对工程建筑的施工质量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分析了影响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因素,并且探讨了施工技术的要点,为施工人员提供借鉴参考,使其制定规范的施工流程,为工程建筑施工提供基础与保障,促进国家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土木工程;浇筑工序;温度应力;混凝土材料
引言
1混凝土结构的特点
在土木工程中,主要包括施工材料、机械设备、施工对象等,需要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施工方式,增强建筑的实用性与结构性,从而获得预期的施工效果。混凝土结构具有以下特点:首先,由于建筑具有多形态化的特点,其工艺流程就有一定复杂性,导致增加了工艺难度。因此,需要规范各项工艺流程,提高施工质量与效率,满足土木工程的建筑需求。其次,混凝土结构在不同材料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差异性,其主要由水、水泥、砂石等众多材料混合制成,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降低材料的承载能力。最后,混凝土结构工艺相对较为简单,使用材料具有较高的性价比,不但具有较强的抗震能力与抗拉能力,而且可以使用矿渣和煤泥等工业废料,达到保护环境的目.
2影响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因素
2.1混凝土裂缝
在土木工程建筑项目中,容易出现混凝土裂缝现象,降低了混凝土结构的性能,对建筑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由于使用混合型材料,容易受到自缩因素的影响,导致改变施工结构的应力,若是没有及时采用有效的手段进行处理,就会产生裂缝现象,影响施工效果。同时,在混凝土结构中,通常使用大量煤渣或添加剂,对混凝土结构产生一定的限制,若是经常使用,容易引起工程裂缝。
2.2温度因素
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温度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首先,在混凝土内部与外部之间会形成较大的温度差异,容易产生形变和结构开裂的现象,在浇筑初期,混凝土会发生水化反应,产生大量的热量,由于无法挥发混凝土内部热量,温度持续上升,降低了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其次,由于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难以深入到内部,导致内外结构产生较大的温差,从而引发结构裂缝。最后,当混凝土主梁结束浇筑施工后,经过太阳的高度暴晒后,不但提高了混凝土结构的温度,而且增加了主梁的拉应力,对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以及工程质量产生一定影响。
2.3材料配比
其次,质量达标的原料及配制阶段有效控制是提升混凝土性能指标的基础,但在施工实践中,施工质量不达标、配制方法不规范等状况较为普遍,影响混凝土结构施工效果,原料购置、存储及施工阶段质检不严而引起质量问题;施工人员若不能严格依照施工规范标准检验材料配比,不结合实际,滥用既往经验,导致配制的混凝土强度、坍落度等指标和施工设计存在出入。
2.4混凝土构件浇筑、养护
再次,混凝土构件浇筑、养护情况均会影响结构最后质量。部分施工单位未严格遵照规范作业。例如,在浇筑环节中,为了追赶工期省去了振捣步骤,或在构件强度没有达到设计要求时急于拆模,或是混凝土养护不到位及时间过短等,均会降低混凝土结构强度,对土木工程安全施工构成一定威胁。
3提高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要点
3.1细化混凝土浇筑工序
在土木工程项目建筑中,施工人员需要深刻认识混凝土浇筑的重要性,提高施工技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中,需要确保规范性地进行浇筑工序,严格按照工程的规定标准,防止出现浇筑遗漏现象,为土木工程建筑提供技术支持,提高施工的整体质量。第二,在完成浇筑施工后,需要使用反复抹压的方法,在施工后对保鲜膜进行保护处理,为工程的运行提供保障。第三,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需要定期洒水,防止混凝土水分蒸发导致裂缝,提高施工的安全性与稳定性。第四,对于混凝土施工人员,需要通过专业的人才培训,进行系统性地学习,不断提高综合素养,促进建筑行业的创新发展。
3.2控制混凝土温度
应力由于混凝土结构具有一定特殊性,因此,需要根据施工特点,有效控制混凝土温度应力,提高结构的稳定性,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需要根据工程项目的需求,合理控制与测量水泥的使用量,充分发挥预期的设计效果,提高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其次,在实际施工中,当水泥与空气接触时,会降低混凝土结构的热量,从而产生热量传递的现象,因此,需要考虑不同温度对混凝土结构浇筑的影响,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有效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最后,施工人员可以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控制混凝土结构的温度,为施工质量提供保障。
3.3认真落实运输与搅拌工作
混凝土搅拌等同于将水泥、石灰及水等材料混合后搅拌均匀的一种操作手段,混凝土搅拌有人工搅拌与机械搅拌之分。人工搅拌质量偏差,多适用于小型工程施工领域中。本项目规模较大,故而采用机械搅拌方法。精确测算出混凝土构件各种物料的投用量是充分、有效搅拌的基础。在正式搅拌前期,要先预搅拌1次,以防正式搅拌过程中对拌和物配合比形成不良影响。启动搅拌机,将石子、水泥、砂按序投放至搅拌机内,干拌均匀后,将缓缓加入施工用水,加料总时间要≤2min,在加完水以后,持续拌和2min。从搅拌机内卸出拌和物,将其倾倒于拌板上,组织人力拌和1~2min,就可以检测坍落度或者试件成型,从加水时计时,所有操作一定要在30min内完成。混凝土运输即被定义为从搅拌站将混凝土运送至浇筑点。为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对拌和物运输提出如下基本要求:严禁形成离析现象,无漏浆,确保浇筑施工时期坍落度符合规范要求,于混凝土初凝前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浇筑与振捣。在运输阶段,在运输设备颠簸、振动等动力作用下,可能会削弱混凝土的黏聚力与内摩擦阻力,导致集料丧失平衡,在自身重量作用下朝向下方沉落,质量越大,沉落量越大,因粗、细集料与水泥浆质量有差异,聚集于一定深度,诱导分层离析现象,对混凝土质量形成损伤,故而要求运输道路平坦,合理选择运输工具,约束运输距离,规避物料分层离析问题。若混凝土已经出现离析现象,建议在浇筑前对其进行二次搅拌。同时,也要确保运输混凝土工具不吸收、不漏浆,科学管束运输时间。若是长距离运输,则建议选择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把配制好的混凝土干料装到混凝土筒中,在临近现场时再加水拌制,以防因长途运输而增加混凝土坍落度的损失量.
3.4养护技术
在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减缓混凝土降温速度,有效控制内外温差,提高结构的抗裂能力和抗压能力。在完成浇筑工作的12h内,施工人员需要进行喷水处理或覆盖处理,做好养护处理工作,在拆除模板后,使用塑料薄膜法或浸水养护,确保混凝土结构的湿润性,若是施工周期较长,再加上连续保持5℃以下的环境气温时,则需要采用外加剂添加和蓄热法,有效养护混凝土结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土木工程建筑中,施工人员需要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细化施工工序,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同时,需要有效控制温度应力与材料配比等,提高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为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阴彦霖.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1(01):145-147.
[2]王斌.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研究[J].建筑与预算,2020(12):83-85.
[3]王晓伟.土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技术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0(36):111-113.
[4]何贯贤.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0,5(23):113-114.
[5]张庆华.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析[J].砖瓦,2020(11):15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