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1期   作者:文朝娅 谈飞鹏
[导读] 预习是进行课堂教学之前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之前,通过有效的预习能够让学生对即将需要学习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初步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动机,以及有的放矢的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提升数学课堂学生的有效性,结合相关的课题研究所得到的资料以及相关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课前预习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一些看法。

文朝娅  谈飞鹏    重庆市南川区隆化一小
【摘要】预习是进行课堂教学之前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之前,通过有效的预习能够让学生对即将需要学习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初步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动机,以及有的放矢的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提升数学课堂学生的有效性,结合相关的课题研究所得到的资料以及相关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课前预习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前预习;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060-01

        引言
        课前预习是一种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让学生对于数学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有效认知,从而可以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倾听,在预习的过程中,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兴趣和动机的驱使下,自主学习和研究,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一、课前预习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小学数学的实践教学中,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初步地了解和熟悉,并能够明确自身认知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而在课堂学习时能够带着自己内心的疑问进行有目的性的学习和探究,不仅大大的节省的课堂教学的时间,也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将预习过程中的想法以及自己无法解答的问题反馈给教师,然后教师在讲课时就能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这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进行“相交与垂直概念”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对教材中所涉及的内容进行通读,并在通读的过程中把对概念或者例题部分所产生的疑问标记出来,先自己进行简单的研究,进而带着对问题的疑问在上课期间着重的听教师的讲解,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好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节省了教师和学生的时间。
        二、课前预习能够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在课堂教学期间,教师要想解决班级中所有同学的疑问是很难实现的,并且在小学阶段很多数学知识都是需要不断探索和挖掘的,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所有的时间都放在解答学生深浅不一的问题上,那么无形中就浪费了很多课堂教学的时间,如果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前对将要学生的数学知识和内容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并且做了深入的思考,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就会避免将有效的花费在一些简单易懂的问题上,教师的教学效率也会随之提升。通过课前预习,不仅能够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未他们在将来具备数学终身学习的能力打下了有利的基础。



        例如,教师在要求学生进长方体相关内容的预习时,课本中的这个章节中设计了很多的图片为学生展示长方体的特征,其中除了各式各样的长方体外,还有正方体以及其他立体图形,如果在实际教学中,每个图形都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一一讲解的话,那么时间肯定是不充足的,因此,这就切实展现了课前预习对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性,如果学生在进行预习时就对这些立体图形进行了合理的分类,自行总结出了各类图形的特点,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只要对一些自己在认知上比较模糊的图形进行提问就可以了。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还提升了学习效率,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三、课前预习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
        由于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每个学生所擅长的方向不一样,因此,每个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一点尤其对于那些数学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最为明显,如果教师这个问题不加以重视,那么就会导致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信心,进而不愿意主动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如果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能够正确的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让学生能够在正式教学之前就能够对教材上的知识点有一定的认知和了解,掌握一部分简单的知识内容,那么就能够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信息,进而能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投入更多的精力。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实现提升学生数学成绩的最终目的。
        四、课前预习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都偏小,思维方式也主要以形象认知为主,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发展还不够完善,但是随着年级的递增,数学知识的抽象性特点也开始逐渐显现出来,而如果仅凭学生的抽象思维对一些概念和定义进行理解,就会很困难,这些因素也直接造成了学生数学兴趣的降低,感受不到数学的魅力所在。如果教师能够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对这些概念和定义进行掌握,那么他们就会提前做好准备,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这样不仅有利于增加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还能让学生具备更加饱满的学习热情。
        例如,教师在教授圆的相关内容时,就会有一部分学生不能真正理解圆的半径,也很难记住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预习,学生就会在课堂重点去听这部分的内容,进而主动学习和研究,明确其意义和方法,最终掌握圆面积的相关知识。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前预习的形式也变得更加多元化,学生获得的学习体验也变得更加丰富。而要想真正地让学生意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教师还必须积极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加强其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最终达到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目标,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预习习惯。
参考文献
[1]颜慧娟.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模式探析[J].考试周刊,2014(39).
[2]郑发.小学数学课前预习习惯培养的点滴看法[J].教育革新,2014(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