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微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30期   作者:周水志
[导读] 随着我国教育发展水平的不断发展与提升,新的教育改革机制也在不断的深入,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素养不仅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与创新意识,也需要顺应素质教育的时代发展变化,不断推行并实施互联网+教育改革计划。
        周水志
        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第二中学 33410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发展水平的不断发展与提升,新的教育改革机制也在不断的深入,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素养不仅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与创新意识,也需要顺应素质教育的时代发展变化,不断推行并实施互联网+教育改革计划。信息时代教育发展时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常态,正确引导学生建立清晰的人生价值观理念,应用合理的信息化教学发展理念与教学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新媒体;高中语文;运用策略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将高中教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语文这门课程是高中教育教学中的核心,更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与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之一。
一、利用微课,设置预习任务
        预习是语文教育教学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学生在以往预习的过程中大多只将目光放在阅读教材内容中,这样的预习就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达到理想效果。而学生在微课视频的辅助下开展预习活动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已经对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除此之外,学生在观看教师所设计的微课教学视频中引导学生展开自主预习记录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疑问。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灵活的运用微课为学生设置课前预习任务,完善和优化传统无效的预习方式。比如,在开展《我的母亲》这篇文章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了能够达到理想的预习效果,在教师讲解这篇文章之前能够有所了解,我为学生制作了一个几分钟的微课视频,在短短的视频中描绘了作者所受母亲的影响。当学生观看完这几分钟的微课视频之后能够对老舍与母亲之间的情感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我在录制的视频中还为学生详细描述了母亲对老舍的生命教育内容。学生看完视频之后,在阅读文本内容的时候就很容易理解这篇文章中所蕴含的真情实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展开学习学生自然而然能够明白自己的预习方向,通过这样巧妙的设计微课内容引导学生展开自主预习,不但可以提升学生课前预习效果,另外还能强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二、明确课程教学目标,细化课堂教学计划
        想要适应互联网+背景的发展变化,需要高中语文教师设立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专注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素养与自主学习意识,严格实施课程教学计划,通过创新教学计划的调整,关注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及个性化差异性,避免教学方式不合理,影响课堂教学效果。首先,针对高中语文课程教学内容与特点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合互联网+教学改革计划目标,设计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节奏,通过教学计划的进行与开展,综合、全面性发挥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的实用性价值与功能。

其次,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问题,确立分层式、思维导入式等课堂教学手段的应用技巧。高中语文教学期间涵盖的知识内容比较丰富,每个学生的实际学习基础与差异性较大,想要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与综合学习能力,应当充分应用课程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例如:课程教学设计期间,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教学技术为学生展示语文课程教学期间蕴含的不同文化特征以及文学体系,引导学生感受课程知识内容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文化精神。充满文学实践性的教学锻炼,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学习能力与综合素养,重视国学文化的熏陶与传播,深化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文化价值取向,能够在引导学生感受语文知识学习过程中,教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习期间遇到的问题,以便于学生能够在广泛的语文实践学习过程期间,逐步掌握语言文字的运用规律,提高语文学习水平与综合能力。最后,加强对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改进课堂教学沟通方式,融入情感交流手段,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环境与校园环境,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在有效巩固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同时,也能够启迪学生,拓展学生的思维见识,提升学生的文化核心素养。
三、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课堂效率,突破重难点
        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紧扣教材中的重难点进行。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一般只是在教案中注明教学重难点,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并不能直观地看到这一点,利用多媒体教学则给我们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能直观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化静态为动态,突出重点、分化难点,从而使学生攻破学习难关。同时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进行更多的操作、交流和评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从过去的被动听讲者变成主动参与者和操作者,逐步养成了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的良好品质。并且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学生观察、思维、想象、记忆等能力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教《赤壁怀古》时,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个问题:能否将开头三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想象成一组画面?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这些抽象的文字想象成一幅幅画面,然后教师开始为学生播放课前准备好的镜头,让学生把真实的画面和想象的画面进行比较,便会发现两组画面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样的效果会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幅提高课堂效率。
结束语
        互联网+背景下,教育改革已经成为时代发展需求,想要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综合素养,除了不断创新教学计划、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外,也要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与职业素养,以便于更好的服务与学生,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张国征.新媒体环境下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2]孔祥飞.新媒体环境下高中语文的教学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8,19(11):161-162.
[3]范婷.新媒体环境下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研究[D].扬州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