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瑞滢
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中心小学 722401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实现现代的教学目标,新课标也提出了新的教学方法和目标,小学教师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实施教学方案,完成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境创设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种新型方法之一。本文主要分析情境创设在数学课堂中运用的意义,对应用情境创设教学方法进行研究。
关键词:情境创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引言:
情境创设和传统的教学方法有着极大的差别,是指通过视频或者动画形成有趣、活跃的氛围,教师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习更加轻松、主动。学生小学阶段是感知并认识世界、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很多初中生、高中生学习跟不上节奏,成绩下滑,除了其他原因之外,与小学阶段基础没打牢也密切相关,尤其是数学学科,如果小学没有培养好对数学的兴趣,那么之后的学习很难顺利进行,学生学习数学的负担也会大大增加。在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堂中运用情境创设的教学方法,能最大程度的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对数学课程的兴趣。
一、情境创设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根据课本设定教学情境
教师在讲授新课程之前,都要在课下认真备课,准备课堂中所需要的材料,编写教案,教师在准备时,可以提前想好在哪运用情境,然后引入小学五年级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等,可以是学生喜欢的动画片,喜爱的动画人物等等,以此吸引学生的兴趣[1]。例如,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第五单元《分饼》,在学习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用情景创设的方法将猪八戒分饼的内容引入,然后教师可以继续播放八戒分饼的视频动画,通过观看动画中如何分饼,询问学生具体的分饼方法,并让学生思考出和视频中不同的分饼方法,自然引入对分数内容的学习。
(二)利用情境教学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生来讲,自控力还不是很好,课堂中需要生动形象的内容抓住学生的眼球,教师通过丰富多样的情境创设,让学生很好的参与到课堂中来。例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第六单元《组合图形的面积》,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教学模具,先让学生了解图形的构成,将正方形命名成“豆腐”,三角形命名成“奶酪”,求正方形和三角形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师先让一个学生求出豆腐的面积,再让另外一个学生求出奶酪的面积,然后相加得到总得面积,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设置题目难度,教师给出一定的趣味指导,由例题引出拓展训练,进一步创设情境,使课堂生动活泼,让学生全面参与到数学课堂中。
(三)情境创设贴近于生活
学习的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时,也可采用故事的形式增加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兴趣。在学习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时,可以选择学生熟悉的事例进行情境创设,以小红吃糖为例:小红一次吃2颗糖,爸爸一次吃4颗糖,那么爸爸每天吃的糖数是小红的几倍?通过身边简单的事例贯穿倍数学习方法,学生有很大的积极性,也感到很熟悉,不会产生强烈的新题型恐惧感。教师也可以采取让学生抢答问题的方式回答,鼓励学生积极动脑,更好的融入到课堂中。
二、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影响
(一)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正处于认知和感知的初步阶段,对世界的一切事物充满好奇心,想象力丰富,喜欢探索未知的事物和新知[2]。教师在课堂中利用情境创设的方法教学,可以极大的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学生会主动的去学习数学知识,而不是教师强迫的被动学习,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使课堂更加活跃
数学和语文学科相比,数字化的问题相对较多,对于小学生来讲,还是相对抽象难懂的,语文还能有一些故事、谜语等让课堂更活跃,所以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多通过情境创设教学,使用优美的动画、幽默的语言、搞笑的情境等方法,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增加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使内容简单易懂,在轻松的环境中学好知识。
(三)让学生全面参与到课堂中
小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爱玩,喜欢做游戏,教师要抓住这一点,变劣势为优势,多创设生动的情境进行教学。对小学生来讲,看视频动画等情境教学就是在做游戏,学生们会很喜欢这种方式,主动参与到课堂中,跟随教师的步伐,逐步掌握学习的内容,学生全面参与到课堂中,也要利用好同桌或者小组的力量,互相帮助,讲解不懂得知识点,一起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进步。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应用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学,不仅能够丰富教师数学课堂内容,使数学教学生动趣味化,化抽象为具体,简单易懂好学,也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极大的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教育事业的长远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谷祥敏. 情境创设在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明日, 2019(33):0358-0358.
[2]李明凤. 情境创设在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 读天下(综合), 2020(4):0114-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