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化树
山东省烟台市莱阳市第一中学 265200
摘要: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相应的提高,素质教育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数学在高中的课堂上也是作为重要的科目之一,通过提问的方式,可以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向老师提出疑问,可以更好地解决在学习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的提问策略
引言:伴随着高中数学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数学教学也引入了各种新的元素,大幅度的改革,真正把学习质量提高,最主要就是激发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本文从有效提问策略这个角度来提高同学们对高中数学的兴趣。
一、什么是有效的提问
有效的提问可以让同学们独自思考,自主判断,自主探索,激发同学们对问题的兴趣。教育工作者可以设置教学情境,以提问的方式,让同学们之间相互讨论,然后让他们发表自身的观点,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数学核心素养,伴随着新课改革的不断进行,数学课堂在开展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来引导同学们进行思考和探索,然后针对他们所疑惑的地方,老师可以进行深入的讲解,解决他们心中的疑惑,这样在学习上会更加有针对性,有效提高教学效率[1]。在传统的数学教育教学模式中,都是让学生紧紧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很难去开发同学们的思维模式,而在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通过老师向同学们提出问题,让他们能够自主判断,自主思考,注重素质教育的本质内涵。
二、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
(一)通过提问,提高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积极主动性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关于怎样调动同学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可以通过设置特有的教学情境,激发同学们的思考,自主判断,不断提高数学核心素养。例如,《椭圆》这节内容,教育工作者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希望学生能够了解椭圆的标准方程,讨论椭圆的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渐近线等等几何性质,可以利用椭圆的几何性质解决椭圆的一些应用问题,不断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想象力以及数形结合能力。
在导入课堂教学内容之前,为了让同学们对椭圆这节内容有兴趣,教育工作者在教案方面要下功夫,下心思,积极倡导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设定恰好的情景探究来激发同学们的独立思考,增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性,能够辅助同学们更好地进行学习。
(二)提出有深度的问题,锻炼同学们的逻辑思维
新课标改革更加注重教育工作者的教学过程,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而不单单只是考试的结果,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在讲解教学内容之前,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一个深刻的剖析,通过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提出一些有深度的问题,可以更好的调动同学学习数学的积极主动性,当然一上课就不能向同学们提出深度问题,而是阶梯式的一步一步向更深层的问题进行探讨,可以有效激发同学们的数学逻辑思维,达到素质教育的教学效果。当然,在提出深沉的问题的同时,要考虑该问题的具体性,针对性,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的数学学习,要以课本教材为基础。例如《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这节内容,通过学习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可以用三角计算解决一些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首先要让同学们完全掌握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相关概念,性质以及它的原理,在完全掌握了基本内容之后,老师可以向同学们出一些相关的应用题,让他们掌握基础内容,之后能够运用到应用题当中,通过向同学们提出应用题,让他们自主探索,不仅可以牢固掌握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基础内容,还可以发散思维,提高数学逻辑能力。
(三)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拓展同学们的思维模式
在数学教学课堂的末尾,老师可以向同学们留出探究性的问题,让他们课后自主探索,自主思考,如果有疑惑可以请教老师,老师可以更加深入的引导同学们探讨数学的有关内容,这样可以有效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达到素质教育的教学效果,同时通过这样的提问方式,可以让同学们自主探索开放性问题,在课后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对上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效巩固,还可以提高数学思维逻辑能力。教育工作者要鼓励学生能够自己解决数学问题,也鼓励他们向老师提出自己的疑惑,从一个典型性的探究性问题找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激发同学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善于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灵活地运用大脑,并且总结解题的方法。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提出相关的教学问题,可以有效增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促进同学们学习数学的积极主动性,并且能够激发他们独立思考,自主判断,提高数学核心素养,教育工作者通过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正确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增强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达到素质教育的教学效果,有效解决实际生活的相关问题。
参考文献:
[1]祁世泽. 试论分类讨论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 课程教育研究,2019(42):168-169. ?
[2]厉瀛虹. 分类讨论思想在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的渗透要求[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6):110.